“秀芳,你真的打算嫁到广东去?那么远,你连他家什么样都不知道啊!”
闺蜜李婉握着余秀芳的手,眼中满是担忧。
“我这把年纪了,难得再遇到一个心意相通的人,就算是赌一把,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余秀芳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语气中却带着坚定,“等我到了那边,一定告诉你真相。”
没人知道,这位普通的湖北大妈即将揭开一段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生篇章……
01
湖北武汉的初春,乍暖还寒。
余秀芳像往常一样,六点准时起床。
她从小学退休已有七年。
窗外的梧桐树抽出了嫩芽,她的心情却提不起精神。
五年前,丈夫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留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这套三居室的房子。
儿子在上海工作,女儿嫁到了北京,平时难得回来一次。
过年时团聚的热闹劲儿一过,家里又剩下她一个人的脚步声。
“秀芳,又在发呆啊?”手机微信响了,是她的闺蜜李婉。
“嗯,刚起床,准备做早饭。”余秀芳回复道。
“一个人吃饭没意思吧?我跟你说,我侄女教我用一个软件,专门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交友的,叫'夕阳红',你要不要试试?”
余秀芳皱了皱眉:“网恋?那不是年轻人玩的吗?”
“什么网恋啊,就是聊聊天,解解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李婉的语气中充满鼓励。
余秀芳犹豫了一会儿,轻叹一声:“那就试试吧。”
她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彻底改变她平静如水的晚年生活。
软件下载好后,余秀芳花了一下午时间完善个人资料。
她实事求是地填写了自己的年龄、职业和爱好。
头像选了去年春游时的一张照片,穿着淡蓝色的旗袍,站在樱花树下笑得温婉。
刚注册完不久,就收到了几条打招呼的消息。
余秀芳小心翼翼地一一回复,大多是客套话。
直到一个名叫“南粤书生”的人发来消息:“看您是教师,不知教的是什么科目?”
余秀芳回复:“中文,教了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
对方很快回道:“难怪文字透着书卷气,我猜得没错。”
简单的一句夸奖,却让余秀芳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聊天中得知,“南粤书生”名叫陈德明,今年65岁,广东某县城退休干部,妻子三年前因病去世。
他说话不紧不慢,字里行间透着儒雅的气质。
聊起古诗词,他能随口引用;谈到园艺,他对各种花草的习性如数家珍。
“我院子里种了几株玉兰,春天开花特别香,”陈德明发来一张花卉照片,“您喜欢养花吗?”
“喜欢啊,阳台上养了几盆月季和茉莉,”余秀芳回复,“只是我这北方人,不太会伺候南方的花。”
就这样,两人从花草聊到诗词,从诗词聊到生活,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晚上,余秀芳都期待着和陈德明视频通话。
屏幕那头的他,头发花白但梳得一丝不苟,眼睛炯炯有神,时常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知识分子气十足。
通话背景通常是一间简朴的书房,墙上挂着几幅字画。
“这字是您写的吗?”余秀芳好奇地问。
“不才,闲来无事练练字,权当消遣。”陈德明谦虚地说。
一个月后,李婉打来电话八卦:“怎么样?遇到合适的人了吗?”
“遇到一个广东的退休干部,聊得挺投缘的。”余秀芳的语气中带着少女般的羞涩。
“哟,是不是要谈网恋了?”李婉打趣道。
“别瞎说,我们这把年纪了,就是找个人说说话而已。”余秀芳连忙否认,但脸却不自觉地红了。
02
转眼间,余秀芳和陈德明已经网恋半年。
每天清晨,余秀芳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
果然,陈德明已经发来问候:“早安,秀芳,今天武汉天气如何?”
这种被人惦记的感觉,让余秀芳的生活不再那么孤单。
她会把每天的生活点滴分享给陈德明:今天教了邻居家孩子作业,明天准备去公园跳广场舞。
陈德明则常常分享自家院子里花草的生长情况。
“桂花开了,特别香,”他说,“要是你在这里就好了,可以亲自闻闻这香气。”
这句话让余秀芳心里一动,脸上不由得露出微笑。
偶尔,陈德明会突然说要去处理些事情,推迟当天的视频时间。
“乡下的一些老朋友有事找我帮忙,”他解释道,“退休了还是闲不下来。”
余秀芳并不多疑,只是在心里默默羡慕陈德明退休生活的充实。
有次视频中,陈德明的手机突然响起,他礼貌地对着电话那头说:“这事你们先商量着,不急,明天我再过去看看。”
挂完电话,他对余秀芳歉意地笑笑:“村里的一些小事,老是来问我意见。”
余秀芳点点头表示理解,并未往深处想。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在一次视频聊天中,陈德明突然说:“秀芳,我想去武汉看看你。”
余秀芳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不方便吗?”陈德明关切地问。
“不是,只是有点突然,”余秀芳结结巴巴地说,“你真的要来?”
“当然,认识这么久,总该见见面,”陈德明笑道,“下周可以吗?”
余秀芳心跳加速,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好,我去机场接你。”
挂掉视频后,她在房间里转了好几个圈,既紧张又期待。
03
武汉天河机场,春意盎然。
余秀芳早早地到了接机口,反复整理着自己的衣着。
当看到陈德明从出口处走出来时,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现实中的陈德明比视频里更加精神,身姿挺拔,穿着得体,一点不像六十多岁的人。
他手提一个精致的礼盒,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
“秀芳,终于见面了。”他走近后轻声说道。
“路上顺利吗?”余秀芳有些紧张地问。
“很顺利,”陈德明将礼盒递给她,“广东的一些特产,不成敬意。”
余秀芳接过来,感觉比想象中要重:“这是什么?”
“一些茶叶、腊味,还有我自己种的几包花种,”陈德明笑道,“知道你喜欢养花。”
这份礼物很用心,让余秀芳心里暖暖的。
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两人聊着天,感觉就像认识多年的老友。
刚到家门口,陈德明的手机就响了。
他接起电话,语气变得稍微严肃:“这事你们先做主,不必等我回去。”
挂掉电话,他歉意地对余秀芳笑笑:“不好意思,一些琐事。”
余秀芳摆摆手:“没关系,你工作忙我能理解。”
接下来的两周,陈德明住在余秀芳家附近的宾馆里。
每天,他们一起逛公园、参观博物馆、品尝武汉的特色小吃。
陈德明对黄鹤楼、东湖的历史如数家珍,听他讲解比导游还要生动。
“你对武汉这么了解啊?”余秀芳惊讶地问。
“年轻时来过几次,”陈德明解释道,“而且我平时喜欢看书,对各地历史都有些了解。”
余秀芳请了几位老同事一起吃饭,大家对陈德明的印象都很好。
酒过三巡,一位男同事打趣道:“陈老弟,你这气质不像一般干部啊,是不是有什么'显赫身世'啊?”
陈德明只是笑笑:“就是个普通退休人员,没什么特别的。”
但余秀芳注意到,每当谈到自己的具体工作和家庭情况时,陈德明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两周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陈德明返回广东的日子。
临行前夜,两人在江边散步。
月光下的长江波光粼粼,远处高楼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美不胜收。
“秀芳,”陈德明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我觉得我们很合适。”
余秀芳心跳加速,等着他的下一句话。
“你愿意来广东生活吗?”陈德明终于说出了这句期待已久的话。
余秀芳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红着脸说:“我需要和孩子们商量一下。”
陈德明点点头:“我理解,这是大事,不急于一时。”
第二天,余秀芳送陈德明去机场。
分别时,两人默契地拥抱了一下。
“等你的好消息。”陈德明笑着说。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安检口,余秀芳的心中五味杂陈。
04
陈德明走后,余秀芳的生活回到了往常的节奏。
但她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广东。
周末,女儿从北京回来看她。
“妈,听说你交了个网友?”女儿直截了当地问。
原来是李婉告诉了她女儿,消息就传开了。
余秀芳有些不好意思:“是个广东的退休干部,人挺好的。”
“网上认识的人靠谱吗?”女儿皱着眉头,“你知道他家庭情况吗?”
“他已经来武汉见过面了,”余秀芳解释道,“是个很有教养的人。”
“妈,你不会是被骗了吧?”女儿的语气中充满担忧。
“我又不是小姑娘了,哪那么容易被骗,”余秀芳有些不悦,“再说了,我这把年纪,又没什么值得骗的。”
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妈,你是认真的?真想嫁到广东去?”
“我也没说要嫁过去,”余秀芳解释道,“只是想过去看看,如果合适再说。”
当晚,女儿和在上海的哥哥通了电话,两个孩子商量了很久。
第二天,女儿的态度软化了些:“妈,如果你真的喜欢他,我和哥哥不反对,但一定要先去看看再做决定。”
余秀芳感动地拉住女儿的手:“谢谢你们理解妈妈。”
女儿叮嘱道:“去之前把他家庭情况、住址都了解清楚,随时保持联系。”
余秀芳点点头:“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的。”
女儿走后,余秀芳给陈德明发了消息:“孩子们同意我去广东看看了。”
陈德明很快回复:“太好了,你准备什么时候过来?我去接你。”
两人敲定了下个月的行程。
接下来的日子里,余秀芳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南下。
她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通知了物业要长期不在家。
李婉得知消息后,又惊又喜:“真让你把网恋谈成了?佩服佩服!”
“什么网恋啊,”余秀芳红着脸说,“就是去看看,不合适就回来。”
李婉却意味深长地说:“我看你这次去了,怕是不会那么容易回来了。”
余秀芳心里也清楚,这次南下,很可能会改变她后半生的轨迹。
但人生已过半百,她不想再错过可能的幸福。
春天的最后一场雨过后,余秀芳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窗外的风景从北方的黄土逐渐变成南方的青山绿水。
余秀芳的心情也随着列车的前进越来越忐忑。
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一段人生旅程。
05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余秀芳终于到达了广东。
陈德明早早地在站台等候,身边还站着两个年轻人。
“秀芳,路上辛苦了,”陈德明快步迎上来,接过她的行李,“这是我侄子小陈和他朋友,特意来帮忙的。”
两个年轻人恭敬地称呼她“陈婶”,让余秀芳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把行李放进一辆黑色商务车内,车子看起来相当气派。
“这是你的车?”余秀芳有些惊讶地问。
“村里的公务车,”陈德明解释道,“平时大家都可以用。”
车子驶出城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前行驶。
两旁的景色越来越葱郁,棕榈树、芭蕉树随处可见,一派南国风光。
车子行驶了约半小时,拐进一条宽阔的石板路。
而石板尽头的景象,顿时就令余秀芳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