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怀揣城市梦想的知青女孩,如今已是医院的护士长,拥有体面的工作、疼爱她的丈夫和聪明的女儿。
那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那个被她遗弃在湖北农村的丈夫和儿子,早已被时光冲淡。
直到那天,一位年轻的实习医生走进她的办公室,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林阿姨好,我叫周小宇。"
林芳看着眼前的男子,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过去的阴影如潮水般涌来...
01
1969年的冬天,武汉火车站人头攒动。
林芳紧了紧身上单薄的棉袄,望着站台上挥手告别的父母,心里五味杂陈。
她二十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背上的行囊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两本心爱的小说。
去湖北农村插队落户,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
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世界逐渐模糊。
林芳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努力挤出一丝微笑向父母挥手。
她是武汉市第三中学的高中毕业生,父亲在机关工作,母亲是中学教师。
家里条件虽不算富裕,但也衣食无忧。
下乡,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场梦魇。
她梦想过考大学,梦想过在城市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这一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都成了泡影。
湖北洪湖,烟水茫茫。
初到农村的林芳常常夜不能寐。
白天在田间劳作,手上磨出了血泡。
晚上躺在简陋的草铺上,听着屋外的虫鸣和蛙叫,思念着远在城市的家人。
泥泞的道路,简陋的房屋,粗糙的饭菜,一切都与城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常常独自一人站在村头,遥望远方,眼泪悄然落下。
但她很快学会了坚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渐渐地,她的手变得粗糙,皮肤也被太阳晒黑了。
春天的田野上,林芳正在插秧。
一个身材高大的农村青年走过来,帮她捡起了掉在水田里的草帽。
“谢谢。”林芳抬头,看到一张黝黑而憨厚的脸。
“不客气,我叫周明,是村里的拖拉机手。”青年腼腆地笑了。
那个笑容,在林芳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明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小伙。
他不仅会开拖拉机,还会修理各种农具,在村里很受尊敬。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林芳身边,帮她挑水,帮她修理屋顶的漏洞。
林芳知道他的心意,却始终保持着距离。
“知青早晚要回城,别耽误人家姑娘。”村里的老人们经常这样劝周明。
但周明执拗地摇头:“我就喜欢她,哪怕只能在一起一天。”
他的真诚最终打动了林芳。
一次下大雨,林芳住的房子漏水严重。
周明冒雨赶来,在屋顶上忙碌了一整夜。
那一刻,林芳看着浑身湿透却依然微笑的周明,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
也许,农村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1973年春,林芳和周明在村里的祝福声中结婚了。
简陋的婚礼上,没有鲜花和蛋糕,只有乡亲们淳朴的笑容和真诚的祝福。
02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充实。
周明对林芳体贴入微,从不让她做重活。
林芳也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学会了做饭、种菜、养猪、喂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开始显现。
林芳喜欢读书,而周明几乎不识字。
林芳向往城市的灯红酒绿,而周明安于农村的日出而作。
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1975年初,林芳发现自己怀孕了。
周明欣喜若狂,每天下工回家都会摸摸林芳的肚子,傻笑着说:“我要当爸爸了。”
林芳的心情却很复杂。
她为即将成为母亲而感到幸福,又担心孩子的到来会让自己更加无法摆脱农村的生活。
1975年冬天,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周小宇呱呱坠地。
看着襁褓中的小生命,周明和林芳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
周明亲吻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蛋,许下承诺:“爸爸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林芳抱着儿子,心中却默默地想:我一定要带你离开这里,去城市生活。
小宇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也加深了夫妻间的情感。
林芳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甚至开始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1978年初,一个重要的消息传遍了各个知青所在的农村:知青可以返城了。
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林芳平静的心湖。
她夜不能寐,一遍遍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返城意味着重新获得城市户口,意味着可以摆脱农村的艰苦生活,意味着可以实现当年的梦想。
但返城也意味着要离开已经三岁的儿子和朝夕相处的丈夫。
“你回去吧,带着小宇。”一天晚上,周明突然对正在缝补衣服的林芳说。
林芳震惊地抬起头:“什么?”
“我知道你想回城。”周明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不想耽误你。”
他的眼中满是不舍,却又充满了深沉的爱。
“可是小宇怎么办?还有你?”林芳问。
“小宇可以跟你一起回去,等我有机会也进城,我们一家人再团聚。”周明强忍着泪水。
林芳紧紧抱住周明:“谢谢你理解我。”
那一晚,他们相拥而眠,谁都没有再说话。
1979年春,林芳办理了返城手续。
村口,周明抱着小宇,送林芳上了前往武汉的客车。
“等我,我一定会回来接你们的。”林芳隔着车窗,泪流满面地说。
周明点点头,抱起儿子的小手向母亲挥手告别。
客车缓缓启动,带着林芳驶向远方。
周明和小宇的身影在林芳的视线中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
林芳不知道,这一别,将是二十年的生死相隔。
03
回到武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陌生。
父母热泪盈眶地迎接她,街坊邻居围上来嘘寒问暖。
但当人们问起她的丈夫和孩子时,林芳总是含糊其辞。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其实并没有带儿子回来。
“孩子跟他爸爸在农村,等条件好了再接过来。”这是她对所有人的回答。
实际上,林芳内心深处已经开始动摇。
城市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与农村的宁静与贫瘠形成鲜明对比。
她重新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再次适应农村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爱周明。
返城后的林芳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做护士。
白色的护士服,干净的医院环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一切都让林芳感到满足。
她很快适应了护士的工作,也结交了新的朋友。
刚开始,她还经常给周明写信,描述城市的变化,表达对丈夫和儿子的思念。
周明的回信总是充满了对她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许。
“小宇已经会叫妈妈了,他每天都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看到这样的字句,林芳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芳的信越来越少,内容也越来越简短。
她开始用工作忙碌作为借口,减少与周明的联系。
在医院,林芳认识了年轻的医生王建国。
王建国是医学院刚毕业的高材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风度翩翩,谈吐不凡。
他对林芳产生了好感,经常找各种借口与她交谈,有时甚至会邀请她下班后一起回家。
起初,林芳保持着距离,毕竟她是已婚女性,还有丈夫和孩子在农村等她。
但王建国的温柔体贴和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让林芳逐渐难以抗拒。
他们开始秘密约会,林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甜蜜。
王建国代表着她向往的生活和未能实现的梦想。
慢慢的,周明和小宇的形象在她心中渐渐模糊。
1982年夏天,周明带着七岁的小宇来到武汉,想给林芳一个惊喜。
但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林芳已经搬离了原来的住处,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最终,周明在医院找到了林芳。
当林芳看到风尘仆仆的丈夫和已经长高了不少的儿子时,她僵住了。
“妈妈!”小宇兴奋地扑向林芳。
林芳机械地抱住儿子,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04
那天晚上,林芳向周明坦白了一切,包括她与王建国的关系。
“我想和你离婚。”她最终说出了这句话。
周明沉默良久,眼中的光彩渐渐暗淡下去。
“我尊重你的选择,但小宇怎么办?”
林芳低下头:“他可能在城市生活得更好,但我现在的条件...”
“我明白了。”周明打断她,“小宇跟我回农村。”
周明带着小宇离开的那天,武汉下着小雨。
小宇不明白为什么要离开妈妈,一直哭闹着不肯走。
“妈妈,我不想回去,我想和你在一起。”小宇抱着林芳的腿,泪流满面。
林芳强忍泪水,将儿子交给周明:“妈妈很忙,暂时不能照顾你,以后会接你来城里的。”
这是一个谎言,林芳心知肚明。
周明抱起哭泣的小宇,头也不回地走了。
雨水混合着泪水,模糊了林芳的视线。
她知道,自己做出了一个残忍的选择,但她无法回头。
1983年,林芳与王建国结婚了。
婚礼上,她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没有人知道,这个新娘曾经有过另一段婚姻,有过一个已经八岁的儿子。
对于过去,林芳选择了只字不提。
她将那段记忆深深埋藏在心底,仿佛那从未存在过。
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周明带着小宇回到村里,迎接他们的是乡亲们疑惑的目光和窃窃私语。
“听说城里的媳妇不要他们父子了?”
“可怜见的,那小子才多大啊,没了妈。”
周明对这些闲言碎语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抚养儿子,努力工作。
小宇刚开始经常做噩梦,半夜惊醒,哭着喊妈妈。
周明只能抱着儿子,轻声安慰:“妈妈在城里工作,很忙,等有空了就会来看我们的。”
渐渐地,小宇不再问起妈妈。
但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接送,或者邻居家的妈妈给孩子织毛衣、做好吃的,小宇的眼中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周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他开始学着做针线活,笨拙地为儿子缝补衣服。
他学会了做可口的饭菜,尽可能满足儿子的胃口。
小宇很懂事,从不提过分的要求。
他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闹着要买玩具或零食。
在学校,小宇非常刻苦。
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他聪明勤奋,将来一定有出息。
“爸,我以后要当医生。”十二岁的小宇突然对正在修理农具的周明说。
周明愣了一下:“为什么想当医生?”
“因为医生可以救人,可以让人不生病,不痛苦。”小宇认真地回答。
周明明白,儿子是因为自己经常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他摸了摸儿子的头:“好啊,那你就要好好学习,考上医学院。”
05
从那以后,小宇更加努力地学习。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睡觉。
即使是农忙时节,帮完父亲干活,他也会点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
村里人都说:“周家的孩子真有出息,一定能考上大学。”
周明为儿子感到骄傲,但也担心。
上大学需要钱,而家里的积蓄很少。
为了儿子的学费,周明开始拼命工作。
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去镇上的砖厂搬砖。
他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背也渐渐驼了下来。
但他从不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疲惫,总是微笑着鼓励儿子追求梦想。
1995年夏天,高考成绩公布。
周小宇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医科大学录取,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全村人都为他庆祝,唯独周明静静地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眼中噙着泪水。
他为儿子骄傲,但也害怕。
儿子要去武汉上大学,那是林芳所在的城市。
如果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
周明不敢想象。
送儿子去武汉的前一晚,周明难得地喝了酒。
酒后,他告诉了儿子一个一直隐瞒的事实。
“小宇,你妈妈......其实一直在武汉。”周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小宇震惊地看着父亲:“什么?”
周明慢慢道出了实情,包括林芳选择留在城市,与他离婚,放弃抚养权的事实。
“我不恨她,你也不要恨她。”周明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她选择了她认为更好的生活。”
小宇沉默良久,最终点点头:“我明白了,爸。”
第二天,周明送儿子坐上了去武汉的长途汽车。
望着渐行渐远的车影,周明的心中充满了对儿子未来的期许和担忧。
他不知道,这竟是他与儿子的最后一面。
林芳和王建国的婚姻生活平稳而幸福。
王建国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事业上进步很快,很快晋升为医院的主治医师。
林芳也从普通护士逐渐晋升为护士长,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1985年底,林芳生下了女儿小雨。
看着襁褓中的女儿,林芳泪流满面。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让她想起了十年前在农村生下小宇的情景。
但她很快压下了这些回忆,专心致志地照顾女儿和家庭。
小雨很快长大,成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她聪明伶俐,在学校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乖乖女。
林芳和王建国给了小雨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钢琴课、舞蹈班、英语培训,能给孩子的,他们都尽力给予。
林芳经常会想:如果小宇也在这里,他会不会也像小雨一样幸福?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她心底一闪而过,很快被日常生活的忙碌所淹没。
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林芳会偷偷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那是小宇三岁时的样子,胖乎乎的脸蛋,天真的笑容。
看着照片,林芳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06
但白天醒来,她又会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仿佛那个在农村的儿子从未存在过。
王建国对妻子的过去一无所知。
林芳从未提及自己曾经在农村结过婚,有过儿子。
在所有人的眼中,林芳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护士长,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位慈爱的母亲。
没有人知道她心底的秘密和愧疚。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芳渐渐说服自己: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果留在农村,她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贫困和落后中。
如果带着小宇回城,以当时的条件,她可能无法给他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
这样想着,林芳的内疚感稍微减轻了一些。
但每当看到小雨享受着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心又会隐隐作痛。
1998年,王建国晋升为医院外科主任,家庭经济条件进一步提升。
他们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得温馨舒适。
小雨也考入了武汉最好的高中,未来一片光明。
林芳的生活看似圆满,内心却始终有一块阴影挥之不去。
每年的春节,当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饺子的时候,林芳总会想起远在农村的前夫和儿子。
他们过得怎么样?小宇现在长什么样子?他有没有怨恨自己?
这些问题如同梦魇,时常在林芳的梦中出现。
但白天醒来,她又会将这些思绪深深埋藏,假装一切都很美好。
2000年夏天,武汉医院迎来了一批新的实习医生。
其中一位名叫周小宇的年轻人,被分配到王建国所在的外科实习。
初次见面,王建国就对这位年轻人印象深刻。
周小宇勤奋好学,医术精湛,对病人充满耐心和关爱。
最重要的是,他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表现出的冷静和果断,让经验丰富的王建国也为之赞叹。
“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好医生。”王建国经常这样评价周小宇。
林芳最初并不认识周小宇。
作为护士长,她负责整个护理部门的工作,很少有机会接触实习医生。
直到有一天,在医院食堂,林芳无意间听到有人叫“周小宇”。
这个名字让她心头一震。
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去,看到一个高挑清瘦的年轻人站在打饭窗口前。
那一刻,林芳感觉自己的心跳停止了。
年轻人的轮廓,尤其是那挺直的鼻梁和坚毅的下巴,与周明年轻时如出一辙。
“不可能...这么巧...”林芳喃喃自语。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安慰自己这只是巧合,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
但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告诉她:这就是她的儿子。
07
接下来的日子,林芳开始暗中观察周小宇。
每当看到这个年轻人在病房里忙碌的身影,她的心就像被揪住一般疼痛。
她想靠近他,想和他说话,但又害怕真相被揭穿。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芳在医院档案室翻阅新进实习医生的资料。
当她看到周小宇的档案时,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出生地:湖北洪湖。
父亲:周明,农民。
母亲:——
母亲一栏是空白的。
林芳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这就是她的儿子,她二十年前抛弃的儿子。
他现在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医生,就如同他小时候的梦想。
林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事实。
她既希望能与儿子相认,又害怕儿子的怨恨和指责。
更复杂的是,她现在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女儿小雨和丈夫王建国。
如果真相被揭开,会对现在的家庭造成怎样的冲击?
林芳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恐惧中。
与此同时,王建国对周小宇越来越欣赏。
他开始经常邀请这位年轻有为的实习医生到家中吃饭,希望能对他进行更多的指导。
“今晚我带了一位很优秀的实习医生回来吃饭,你做几个拿手菜吧。”一天下班后,王建国对林芳说。
林芳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什么实习医生?”
“周小宇,外科的实习医生,很有天赋的年轻人。”王建国笑着回答。
林芳感觉一阵眩晕,差点站立不稳。
她该如何面对这个局面?
如何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与自己抛弃了二十年的儿子共处一室?
晚饭时间很快到来。
林芳强忍着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装作若无其事地准备晚餐。
当门铃响起,王建国去开门时,林芳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像要跳出胸腔。
“林阿姨好。”年轻人礼貌地问候,声音温和而有力。
林芳抬头,看到了那张与周明如此相似的脸。
二十年前的选择,如今就站在她的面前。
她颤抖着伸出手:“你好,小...小宇。”
周小宇微笑着握住她的手:“谢谢您的邀请。”
那一刻,无数回忆如潮水般涌上林芳的心头。
儿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他学会走路时扑向自己的小脸,他咿呀学语叫“妈妈”的声音...
林芳强忍泪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快坐吧,饭菜马上就好。”
晚餐在看似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王建国和周小宇讨论着医学问题,小雨偶尔插一两句话。
只有林芳,一直心不在焉,时而手抖得差点打翻碗碟。
“林阿姨,您的手艺真好。”周小宇真诚地称赞。
林芳勉强一笑:“谢谢。”
她想问很多问题:你爸爸还好吗?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你恨我吗?
但这些话,她一句也问不出口。
08
日子在紧张而又平静中流逝。
林芳发现自己对周小宇的关注越来越多。
她会暗中打听他的生活状况,了解他在医院的表现。
每当听到同事们夸奖周小宇医术精湛、为人和善时,她的心中既骄傲又酸楚。
这是她的儿子,却又不是她养大的儿子。
王建国对周小宇越来越欣赏,甚至有意提拔他担任住院医师。
“这孩子医术好,人品也好,将来一定能成大器。”王建国常这样对林芳说。
林芳每次只能勉强微笑应对,内心却波涛汹涌。
2000年11月的一个深夜,医院急诊室来了一位危重病人。
患者是一位老年人,突发心肌梗塞,情况危急。
王建国作为主刀医生,林芳和周小宇都被叫去参与抢救。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
林芳递手术器械的手微微发抖。
她不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手术,但与儿子共同在场,让她难以集中精力。
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患者的血压突然骤降。
心电监护仪上的曲线变得紊乱。
“病人情况不妙,准备除颤器!”王建国沉声道。
手术室内一片忙乱。
林芳因紧张,手中的器械差点掉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小宇冷静地说:“主任,我建议立即静脉注射硝普钠,同时做心脏按压。”
王建国略一迟疑,随即点头:“按他说的做!”
林芳迅速准备药物,心中却惊讶于儿子的临危不乱。
几分钟后,患者的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走出手术室,王建国拍了拍周小宇的肩膀:“小周,你今天表现得很好。”
周小宇谦虚地笑了笑:“都是主任教导有方。”
林芳站在一旁,看着儿子挺拔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孩子,没有母亲的陪伴,却成长得如此优秀。
手术后,王建国特意安排了一个小型庆功宴,为这次成功的抢救庆祝。
09
餐桌上,大家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周小宇很少喝酒,但今天也小酌了几杯。
酒过三巡,林芳终于鼓起勇气,试探性地问周小宇:“小周,听说你是湖北农村出来的?家里还有什么人?”
餐桌上的谈笑声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好奇地看向周小宇。
周小宇放下酒杯,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
“我父亲叫周明,母亲早年返城再婚,从未联系过我们父子。”周小宇平静地说。
空气凝固了一般,林芳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她的眼睛瞬间湿润,喉咙发紧,仿佛有人扼住了她的呼吸。
周小宇抬头,目光直视林芳:“护士长,您很面熟,像我儿时记忆中的一个人。”
林芳颤抖着问:“你...恨那个女人吗?”
周小宇缓缓开口,接下来的话却字字如刀,让林芳的脸色瞬间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