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秀雅,这1万块给你带回家。”晓风将钱塞进她的手里,语气平淡却带着某种复杂的情绪。“十一年了,你第一次回家,应该带些东西回去。”

晓风避开她的目光,“你...一定会回来的,对吗?”

秀雅紧紧握住钱,没有立即回答。

远方故土的呼唤和眼前家庭的牵绊在她心中激烈碰撞,她深吸一口气,望向窗外渐渐亮起的天空。

1

阳光透过飞机的窗户洒在金秀雅的脸上,照亮了她的泪痕。她将手放在窗玻璃上,似乎想要触摸下方渐行渐远的中国大地。

十一年了,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天津,离开她的丈夫和儿子,回到那个曾经的家——朝鲜北部的小村庄。



秀雅记得清清楚楚,她离开家乡时正是春天。那时候她二十二岁,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将全家人最后的期望背在单薄的肩膀上。

母亲握着她的手,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不肯落下。“一定要幸福,一定要回来看看。”母亲说。而现在,她终于要履行这个承诺了。

飞机开始降落,秀雅将丈夫给她的一万块钱紧紧握在手中。这钱对于中国的中产家庭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她北朝鲜的家人而言,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她知道这笔钱代表着什么——是晓风对她家人的尊重,也是对她十一年婚姻的肯定。



海关的工作人员检查她的护照时多看了几眼。朝鲜女人嫁到中国,十一年后第一次回国,这样的故事并不常见。

秀雅低着头,她的中文已经说得很流利,但朝鲜语却有些生疏了。这种感觉很奇怪,仿佛她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

走出机场,熟悉又陌生的空气扑面而来。秀雅深吸一口气,家乡的气息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记忆。

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焦急地张望着。是弟弟金道贤。他已经不是那个瘦小的少年了,此刻站在那里的是一个高大挺拔的男子。

“姐!”道贤远远地喊了一声,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激动。秀雅加快脚步,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兄妹相拥的那一刻,十一年的时光仿佛被瞬间压缩,又被无限拉长。

2

回家的路上,秀雅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很多地方变了,但山依然是那座山,水依然是那条水。

道贤开着一辆小型货车,这是他做小生意用的。听弟弟说,村子里现在条件好多了。

他结婚了,有了一个三岁的女儿;妹妹在平壤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母亲的腿脚不好了,但精神还行。

秀雅没有打断弟弟的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她想起了自己当初决定远嫁的那个夜晚。家里的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照亮了母亲憔悴的脸和弟弟妹妹期待的眼神。

远亲带来的中国男人照片放在桌上,那个叫楚晓风的男人看起来很严肃。“他家在天津有工厂,条件很好。”远亲这样说。



当时的秀雅别无选择。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况且,她心里还有一个秘密,一个连母亲都不知道的秘密。

车子驶入村庄,熟悉的房屋轮廓出现在视野中。秀雅的心跳加速。她的家——那个有着蓝色屋顶的小房子依然在那里,但墙壁被重新粉刷过,门口多了一棵不认识的树。

门开了,一个佝偻的身影颤巍巍地走出来。是母亲。十一年的时光在母亲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乌黑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像是岁月的沟壑。

“妈...”秀雅轻声唤道,声音哽咽。她快步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母亲。

老人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女儿的脸,好像在确认这不是梦。“我的女儿...真的是你回来了...”

秀雅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母亲,感受着那熟悉的体温和气息。在这一刻,她又回到了那个二十二岁的女孩,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寻求着安慰和力量。

3

母亲的房间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几张照片。秀雅站在那里,看到墙上挂着她寄回来的照片:结婚照、儿子出生时的照片、三口之家在天津之眼前的合影。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看看这些照片。”母亲说,声音中带着某种骄傲,“村里人都羡慕我有个在中国生活得很好的女儿。”

秀雅没有告诉母亲,这些照片背后有多少辛酸。初到天津时,她连最基本的中文都不会说,只能用肢体语言和简单的词汇与人交流。

婆婆虽然不苛刻,但眼神中常带着审视;公公话不多,每次看她的眼神都让她感到不安;丈夫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她。那段日子,她每晚都哭到入睡,思念着远方的家人。

“晓风对你好吗?”母亲问,眼中带着关切。秀雅点点头,“他很好,对我很尊重。”她没有提及初到天津时的孤独和无助,也没有提及婆家对她的怀疑和戒备。

她只告诉母亲好的一面:晓风工作努力,为了家庭付出很多;儿子明宇聪明活泼,在学校成绩优异;她开了一个小工作室,专门做朝鲜风格的刺绣,生意不错。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念叨着,眼中闪烁着泪光,“当初让你嫁那么远,妈心里一直不安。现在看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秀雅从包里拿出晓风给的一万块钱,递给母亲。“这是晓风让我带给你的,说是这些年没能尽孝心。”母亲接过钱,手微微颤抖。

她看着钱,又看着女儿,眼泪终于落下。“你有个好丈夫,秀雅,真的很好。”

晚饭是一顿丰盛的家宴。弟媳做了几道朝鲜传统菜,秀雅吃着熟悉的味道,感觉既亲切又陌生。她已经习惯了天津的饮食,家乡的食物反而显得有些特别了。

席间,道贤给她讲村里这些年的变化,讲他如何开始做小生意,讲妹妹如何考上平壤的大学。

秀雅安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微笑。她的心却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天津,想着儿子和丈夫现在在做什么。

晓风答应每天给她发信息和照片,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今天的“家庭日记”了。

4

第三天,妹妹金英华从平壤赶回来。当年那个瘦小的女孩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学生,眼神中透着自信和活力。

姐妹俩抱在一起,泪水交融。英华一直是秀雅最疼爱的妹妹,为了她的学业,秀雅曾经默默承受了太多。



“姐,你变了好多。”英华仔细打量着秀雅,“变得更漂亮了,也更...自信了。”

秀雅笑了笑。是的,她变了。从一个懵懂的朝鲜乡村女孩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她学会了中文,学会了在异国他乡生存的技巧,学会了如何经营一个家庭,还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刺绣。

她向家人展示了她的作品照片:朝鲜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刺绣,在中国市场上颇受欢迎。“最开始只是为了排解思乡之情。”秀雅解释道,“后来发现可以帮上晓风的忙。”

她没有详细讲述那段艰难的日子。那时候,晓风的服装厂陷入危机,订单骤减,员工们人心惶惶。一天晚上,她看到晓风独自坐在阳台上抽烟,眼神空洞。

那一刻,她决定尝试将自己从小学会的朝鲜刺绣应用到丈夫的服装上。

第一批带有朝鲜风格刺绣的服装出乎意料地受到了欢迎。渐渐地,这成了工厂的特色产品线,帮助晓风度过了难关。

从那以后,秀雅在家中的地位有了微妙的变化,公婆看她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尊重,晓风也开始认真倾听她的想法。

“姐姐在中国很厉害嘛!”英华崇拜地说,眼中闪烁着光芒。秀雅笑着摇摇头,“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她没有告诉妹妹,即使有了一定的成就,作为一个外国媳妇,她依然要面对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和偏见。

晚上,秀雅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手机上晓风发来的照片。明宇在做作业,认真的样子很像他父亲。晓风的消息很简短:“一切都好,不用担心。你什么时候回来?”

秀雅没有立即回复。她抬头看向星空,发现朝鲜的星星和天津的星星是一样的。这个简单的发现让她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

她到底属于哪里?是这个生她养她的故土,还是那个她苦心经营了十一年的家?

秀雅整理母亲的药箱时,无意中发现一封陈旧的信,信中记载了当年她嫁到中国的真实原因——这是她从未知晓的家族秘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