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手机屏幕在灯光下微微发亮,李桂芬小心翼翼地打出一行字。
“林大哥,今晚月色真美,要是能和你一起看就好了。”她笑着发送,等待着远在福建的那个男人回复。
屏幕那头,林大伯温和的声音传来:“桂芬啊,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看月亮的。”
这句简单的承诺,李桂芬不会想到,将如何彻底改变她平静的退休生活。
01
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李桂芬裹紧围巾,手里拎着一袋刚买的白菜和肉馅,缓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六十岁的她身材瘦小,却步伐稳健,一双手因多年教书而修长有力。
这条从菜市场到她住的老式小区的路,她走了三十多年,每一块砖石都格外熟悉。
“妈!等等我!”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桂芬转身,看见女儿李小雨气喘吁吁地跑来,脸被冻得通红。
“小雨?你今天不是该上班吗?”李桂芬惊讶地问道。
李小雨接过母亲手中的菜,挽着她的胳膊继续往前走。“今天请了半天假,专门来看看你。”
回到家中,李小雨麻利地帮着准备午饭,一边切菜一边欲言又止。李桂芬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她有话要说。
“妈,你一个人在家,每天除了买菜看电视,就是去老年大学上课,太单调了。”李小雨终于开口,“我给你买了个新手机,是智能的那种。”
李桂芬看着女儿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我那个老手机挺好的,打电话发信息都行。”
“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手机可以视频聊天,看电影,还能交朋友。”李小雨打开盒子,拿出一部闪亮的智能手机,“我给你下载了个叫'夕阳红'的软件,专门给咱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交流用的。”
李桂芬有些犹豫。自从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后,她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
原来教书时的同事们各自忙碌,学生们大多远走高飞,剩下的只有每周一次的老年大学京剧课和阳台上几盆精心培育的花草作伴。
“试试吧,妈。”李小雨握住母亲的手,“爸爸已经离开五年了,你不能总这么一个人闷在家里。”
那天下午,李小雨耐心地教会了母亲使用这部新手机的基本功能,特别是那个叫“夕阳红”的社交软件。
“你看,上面有兴趣小组,还有同城活动。你喜欢京剧,就可以加入京剧爱好者群。”李小雨指着屏幕解释,“还可以发动态,分享你阳台上的花开了,或者你做的好吃的。”
李桂芬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她虽然退休前是教语文的,但对这些新鲜事物总有种本能的抵触。
送走女儿后,李桂芬捧着这部新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她决定尝试一下,毕竟这是女儿的一片心意。
她小心翼翼地点开“夕阳红”,按照记忆中女儿教的步骤,加入了一个“京剧爱好者”的小组。
群里的人很活跃,不断有人发送各种京剧表演的视频和心得。
李桂芬本想默默观看,却被一条评论吸引了注意。
“《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奏清歌浅酌杯中酒'一段,李胜素老师的演绎恰到好处,字正腔圆又不失细腻。”
这条评论说出了李桂芬一直以来的想法。
她鼓起勇气,回复道:“确实如此,李胜素老师的海岛冰轮颇有前辈梅兰芳的神韵,但又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很快,她就收到了回复:“桂芬老师好眼光!您也是京剧爱好者多年吧?”
发信息的是一位名叫“福建老林”的用户。根据头像和简介,是一位65岁的福建退休渔民。两人因为对京剧的共同热爱,很快就聊了起来。
“我小时候在村里,常听收音机里放京剧,一听就是一整天。”林大伯在聊天中告诉她,“退休后有了空闲,就开始系统学习欣赏。”
李桂芬感到一种奇妙的亲切感。“我从小就喜欢,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教书,有机会经常去剧院看演出。”
聊天中,李桂芬得知林大伯不仅喜欢京剧,还爱好种花。这又是一个他们的共同点。
“我的阳台上有几盆月季和兰花,是我每天的小乐趣。”李桂芬发了几张自己精心照料的花卉照片。
林大伯也分享了他院子里种的各种花草:“在海边,空气里总有咸味,但有些花卉却意外地长得很好。”
02
从那天起,李桂芬和林大伯的聊天成了日常。
一开始只是在群里互动,后来开始私聊,从京剧、养花,到各自的生活点滴,无所不谈。
“小雨,我在那个软件上认识了一位朋友。”一个月后,李桂芬在女儿来访时主动提起。
李小雨惊喜地看着母亲:“真的?男的女的?聊得怎么样?”
“是个福建的退休渔民,比我大五岁。”李桂芬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每天都聊天,他很有见识,也很温和。”
“那太好了!”李小雨由衷地为母亲高兴,“这不就是我给你买手机的目的吗?扩大社交圈,认识新朋友。”
随着交流的深入,林大伯提议视频聊天。
第一次视频时,李桂芬紧张得像个小姑娘,特意换上了一件淡蓝色的毛衣,还抹了一点口红。
屏幕上出现的林大伯,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皮肤因常年在海边而有些黝黑,但眼神清澈明亮。
他穿着朴素的灰色毛衣,背景是一个简单的客厅,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
“桂芬老师,终于见到你了。”林大伯笑着说,声音低沉而温和。
“林大哥好。”李桂芬有些羞涩地回应。
通过视频,他们的交流更加丰富。林大伯经常拿着手机带着李桂芬“逛”他的小院子,展示他种的花和自己亲手做的各种小木工艺品。
有时,他会走到海边,让李桂芬看看福建的海景。
“听,这是海浪的声音。”林大伯将手机对准大海,让远在北京的李桂芬感受那片她从未见过的蓝色。
李桂芬也会带着林大伯“逛”北京,从她家阳台可以看到的街景,到附近公园的四季变化。
“北京的秋天真美,这满街的金黄。”林大伯感叹道。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李桂芬和林大伯已经网聊了半年。
每天早上醒来,李桂芬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林大伯的留言;晚上睡前,两人必定会通个视频,聊聊一天的见闻。
这一天,林大伯在视频中显得有些不同。他穿了一件看起来很新的深蓝色衬衫,头发也梳理得格外整齐。
“桂芬,我有话想对你说。”林大伯的语气异常郑重。
李桂芬心跳加速:“什么事,这么正式?”
“我们认识半年了,每天聊天,我感觉...我是真心喜欢你。”林大伯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知道这样说可能太冒昧,但我年纪大了,不想再绕弯子。”
李桂芬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这半年来,她也常常想着这个远在福建的男人,他的体贴、他的智慧、他的幽默,都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动。
“林大哥...”李桂芬轻声回应。
“我想邀请你来福建,来我这里住一段时间。”林大伯说,“我有一栋靠海的小房子,安静舒适。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可以尝试一起生活。”
李桂芬沉默了。这个提议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她承认自己对林大伯有感情,但要放弃北京的家,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让她有些犹豫。
“我需要考虑一下。”李桂芬最终说道。
林大伯点点头,眼中闪烁着理解和期待:“当然,你慢慢想。不管决定如何,我都尊重你。”
挂断视频后,李桂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她想起了女儿,决定向她寻求建议。
第二天,李小雨匆匆赶来。听完母亲的叙述,她的表情从惊讶转为担忧。
“妈,你才认识他半年,就通过网络。”李小雨握住母亲的手,“你对他了解多少?他真的是退休渔民吗?他有家人吗?这些都是问题。”
李桂芬理解女儿的顾虑:“我们每天视频,他给我看过他的房子、院子,还有海边的景色。他说他是独居,妻子早年去世,有一个儿子在省城工作。”
“这些都可能是假的。”李小雨坚持道,“妈,现在网络诈骗很多,特别针对老年人的。”
李桂芬陷入沉思。女儿说的确实有道理,尽管她内心相信林大伯的真诚,但确实需要更多证据。
当晚的视频聊天中,李桂芬将女儿的担忧委婉地告诉了林大伯。出乎她意料的是,林大伯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表示完全理解。
“你女儿说得对,网络上确实鱼龙混杂。”林大伯认真地说,“我可以给你看我的身份证、户口本,证明我的身份。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先通一下电话,用我的座机号码,你可以查询确认。”
03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大伯主动提供了各种证明身份的材料。
他用座机给李桂芬打电话,让她可以通过归属地确认;他拍了身份证和户口本的照片,遮住了敏感信息但显示了姓名和地址;他甚至邀请村里的几个老伙伴一起视频,证明他确实是当地人。
这些举动让李桂芬越发感动,也让李小雨的顾虑稍微减轻。
“妈,如果你真的决定去福建,至少先去住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卖掉北京的房子。”李小雨提议,“我可以陪你一起去,见见这位林大伯。”
李桂芬思考再三,最终做出了决定。她会接受林大伯的邀请,先去福建住一个月,看看两人是否真的适合一起生活。如果一切顺利,再考虑长期计划。
“林大哥,我决定接受你的邀请。”视频中,李桂芬平静地说,“不过,我想先去住一个月,我女儿第一次会陪我一起去。”
林大伯的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太好了!我会安排好一切,欢迎你们来。你们定好日期,告诉我航班信息,我去机场接你们。”
就这样,李桂芬开始了人生的一次重要冒险。她简单收拾行李,带上一些日常用品和几件心爱的衣服。
临行前,她特意在阳台上的几盆花前驻足,轻轻抚摸着花叶。
“等我回来。”她轻声说,仿佛在和这些陪伴她多年的老朋友道别。
北京到福建的航班上,李桂芬心情复杂。激动、期待、忐忑、不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窗外的云海变幻莫测,就像她即将面对的未知未来。
“妈,不用紧张。”李小雨握住母亲有些冰凉的手,“如果有任何不对劲,我们马上回北京。”
李桂芬点点头:“我相信林大哥,但也做好了各种准备。”
飞机缓缓降落在福建的机场。李桂芬和李小雨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大厅,四处张望着寻找林大伯的身影。
福建的春天比北京来得早。机场外,花草已经开始抽芽,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湿润和温暖。
“李老师!这边!”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李桂芬循声望去,看到林大伯站在不远处,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夹克,朝她们挥手。她不禁加快了脚步,脸上浮现出笑容。
走近后,林大伯比视频中看起来更加高大挺拔。他热情地接过李桂芬手中的行李箱,又向李小雨问好。
“你好,小雨,我是林志远,你妈妈的朋友。”林大伯伸出手,声音温和。
李小雨礼貌地握手:“林叔叔好,妈妈常提起您。”
三人沿着机场通道往停车场走去。林大伯一边走一边介绍福建的风土人情,李桂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微笑。李小雨则暗中观察着这位网友,试图判断他的真实为人。
当他们来到停车场时,李小雨突然停下脚步,惊讶地看着前方。一辆黑色的豪华轿车停在那里,车旁站着一位穿着制服的司机。
“林叔叔,这...这是您的车?”李小雨忍不住问道。
林大伯略显尴尬地笑了笑:“哦,这是我借来接你们的。我那老旧面包车不太舒适,怕你们坐着不舒服。”
李桂芬和李小雨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但还是跟着林大伯上了车。司机接过行李,打开车门,恭敬地请他们入座。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李桂芬看到远处的山脉和时隐时现的海岸线。这景色与林大伯在视频中给她看的并无二致,这让她稍稍放心。
“林大哥,你的村子在哪个方向?”李桂芬轻声问道。
林大伯指向窗外:“再往南一点,过了那座山就是了。不过我们先不去村里,我在附近的小镇上有个住处,环境更好些。”
李小雨警觉地问:“不是说去您村里的家吗?”
“村里的老房子有些简陋,我怕你们住不惯。”林大伯解释道,“小镇上的房子是我前几年买的,靠近海边,风景不错。”
李小雨还想追问,但李桂芬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示意她不要太咄咄逼人。
04
车子驶离高速,沿着一条沿海公路前行。随着道路的延伸,两旁的景色逐渐从普通的小镇建筑变为精美的别墅和庄园。
最后,车子拐入一条私家路,停在一座三层小楼前。
这栋房子坐落在海边,周围是精心修剪的花园,远处是一片私人沙滩。
整个建筑风格简约却不失高雅,完全不像是一个普通退休渔民能够拥有的住所。
李桂芬和李小雨目瞪口呆地下了车,站在门前的石子路上。李小雨警惕地拉住母亲的手,低声说:“妈,这情况不对劲。”
林大伯似乎察觉到了她们的疑虑,面露歉意:“对不起,我应该提前告诉你们的。其实,我不完全是一个退休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