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马蚌镇罗北村使用植保无人机对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李世华摄

  近日,记者在广西贵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智慧养猪场看到,智能饲喂系统、自动机械通风降温和温控系统等数字化设备一应俱全,实现智能感知收集数据、精准饲喂、自动盘点估重、自动识别巡检预警,形成育肥猪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育肥猪生产方式。

  这是广西首家智慧型育肥猪场,生猪存栏量12000头,年出栏量24000头,年产值达4800万元。“数字化养殖模式减少85%人力成本,单头毛利提升24.4%以上。”广西贵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艺说。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西在全国率先打造畜牧兽医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打通多个畜牧管理系统,贯穿畜牧业从养殖到销售各个环节,为行业监管采集科学准确的数据,实现畜禽养殖全过程可追溯。目前,该平台已在广西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实现从生猪养殖、检疫、流通、屠宰、消费等全流程信息化贯通。

  近年来,广西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广西农业农村厅坚持以“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构建4大类39小类农业专项数据资源库,建成从地头到餐桌全链条的农业专项数据资源库。

  在种植领域,广西大力推进设施种植数字化,制定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编制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通过设施农业大棚数字化改造和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

  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种植智慧化管控设备实时辅助观测茉莉花生长情况。在采摘季节时,高清AI相机根据茉莉花的开放程度和颜色,捕捉可采摘的朵数,上传照片到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和产量测算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可预估当日地块总产量。此外,在茉莉花种植端,横州市通过实施茉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项目,对全市茉莉花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精确度达到1米的监测识别,实现茉莉花产量动态监测,为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在数字化驱动下,横州市年产茉莉鲜花总产量突破11万吨,茉莉花产业年总产值超百亿元。2024年,横州茉莉花(茶)再登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综合品牌价值达224.13亿元。”横州市副市长蒙柯宇说。

  在海洋捕捞业及渔港经济区建设领域,广西应用北斗通信技术终端,建成覆盖1个自治区级、3个市级、8个县级通信指挥中心和超过2300台北斗卫星通信船载终端的广西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实现渔船位置全天候、全海域实时查询和“一键报警”。同时,广西还建设智慧渔港(南澫、企沙和电建渔港)、全区渔港视频监控接入系统、渔船射频身份识别系统、渔民之家等重点项目,提升渔业应急处置能力,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实现农机管理精准化,广西在去年12月27日上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平台已覆盖农机北斗终端8525台。依托该平台,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可对全区农机作业、农机在线情况及数据进行统计和监控,通过整合多源农机实时状态信息和机械化作业大数据,形成农机综合态势可视化的“一张图”和农机信息数字化的“一张表”。

  平台还整合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农机安全监督系统、农机试验鉴定信息化平台、糖料蔗作业补贴子系统、农机项目管理子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截至去年12月,累计监控的农机总数为1.43万台,农机作业轨迹达100万条,农机作业面积超1000万亩。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灵山县奶水牛、玉林市福绵区肉禽、贺州市八步区蔬菜、扶绥县奶牛、苍梧县茶叶、防城港市防城区金鲳鱼6个产业项目获批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4家企业获得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累计认定自治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02个。(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