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4月18日,以“增草节粮,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七届青贮饲料质量遴选活动在青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饲料工业、种植养殖、农业科研等多个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参会。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饲草产业作为草食畜牧业的基础,对我国畜产品供应和膳食结构优化至关重要。发展饲草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提升草饲畜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农村部通过实施“粮改饲”项目,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促进了种植养殖双增收。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提高优质饲草料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国饲草料生产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王宗礼表示,当前,我国饲草产业需以系统性思维直面多重挑战:一要通过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加快耐旱耐盐碱饲草品种研发,推广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二要以产业升级优化供需结构,推动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粮改饲”政策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缓解优质饲草供给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三要强化产业链协同,建立饲草生产、收储、加工、运输一体化体系,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销精准对接,降低流通损耗;四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以全产业链视角重塑饲草产业生态,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粗饲料技术委员会要继续发挥技术支撑与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表示,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作为“粮改饲”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联合全国畜牧总站共同实施了“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促进青贮饲料质量的连续提升。未来,牧医所将加快实施“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强化数字赋能,提升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水平;组建粗饲料科学研究中心,解决卡点问题,打造共建共享共用的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林克剑表示,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在饲草品质提升和养殖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草原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草原草业科研的“国家队”,建所62年始终以“科技支撑草原生态保护利用、科技赋能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初心使命,构建了涵盖草原草业全产业链的学科体系、平台体系和创新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草原所作为饲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行业企业的“燃料仓”,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助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表示,“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启动以来,围绕青贮饲料全链条攻坚克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次论坛紧扣产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既体现了对饲草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也展现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希望大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饲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新一表示,全国畜牧总站积极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通过强化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宣传引导,初步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并推广了先进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项目落地、强化科技支撑、搞好政策协调、讲好产业故事和夯实人才基础,以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同期发布了《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卜登攀研究员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2018年,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发起了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围绕饲草料种植、调制、评价和利用的全链条,通过创新青贮饲料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创建青贮评鉴公益平台、构建不同区域青贮饲料应用提效的典型案例等措施,有效推动了“粮改饲”项目落地。自行动发起,团队已连续七年发布《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就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通过“粮改饲”推动农业结构革命、饲草产业的提质增效及技术创新集成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期3天的遴选活动、论坛和展览,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饲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此次活动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山东省畜牧总站、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和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粗饲料技术委员会和沈阳胜远创美商务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同时得到了丹麦诺和新元、广州立达尔、微康农业和甘肃普诺贝康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