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荫平的农家长香米,口感软糯,营养丰富……”电商主播钟小利正介绍荫平镇的农特产品。同时,梁平区荫平镇基层智治平台指挥中心大屏数据跃动,“重点收集农户家里的土鸡蛋、“通知村民今日到柳荫社区广场参加线上集市赶集”等指令正精准派发。
这是荫平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助农体系的核心场景。近年来,该镇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贯通机制、创新滞销清单+直播电商模式、打造“数据智能+用户运营”双轮驱动体系,以数字技术重构农业生产链条,用智慧治理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在渝东北的青山绿水间,一场数字赋能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如火如荼展开。
直播助农。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电商直播正在深刻改变农产品的流通方式。‘线上集市’让原本“待在家里”的土鸡蛋、大米、红苕粉、柚子等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镇党委书记唐俊梅介绍,镇里创新开发“直播前24小时任务响应机制”,每次直播前通过智治平台发布农产品征集指令,全镇10个村(社区)的网格员与村社干部即刻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集产品信息,实时上传至基层智治平台,镇基层指挥中心通过分析产品数量、特性、时令周期、市场需求,科学制定直播选品策略。
这种“云端指令+线下采集”的联动模式成效显著,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发布任务指令31次,收集农产品50余种,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近3倍。
“我们建立了涵盖6大品类、52个细项的农产品数据清单。”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任治江展示着驾驶舱,屏幕上跳动着最新上报的货品数据,“结合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我们还建立了包含季节性产品、农产品大户、消费偏好、价格波动等维度的市场预测体系,用以反向指导农户调整生产结构。”
这种数据驱动的“预售+定制”模式正在悄悄改变传统农业,蔬菜种植大户彭琪今年根据去年以来的销售数据结果分析建议,将小白菜种植面积从5亩扩大到8亩,同时新增了上海青试种,他笑道:“现在田里的蔬菜在镇上就能销售,而且还不够卖。”
“数字赋能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要构建有温度的智慧生态。”该镇镇长卿生金介绍,我们创新建立“农户数字画像”机制,对全镇农户的生产能力、经营状况、帮扶需求进行动态评估,利用好网格员开展网格走访工作时的上门服务,确保数字化红利覆盖“最后一米”。
网格员与村社干部在走访入户关注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员时,动态采集特殊人群家中农产品品类、存量、价格等信息,形成农产品滞销清单,指挥中心根据滞销数据适时调整直播策略,开辟“爱心助农专场”,让他们的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同时,这种治理创新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该镇通过开展“理论讲授+线下实操”培训方式对首批尝试直播的11名‘村花’开展了电商直播业务培训,成功孵化了11个达人账号。
“我非常感谢政府搭建这个平台,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直播技能,还帮助大家卖了土特产,我觉得很开心,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三坝村“村花”达人姜花说。(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