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辛营村的辛玉顺弓着身子钻进蔬菜大棚,手指托起一串青翠欲滴的螺丝椒:“抗病新品种就是争气,一株能结20多斤,这棚少说能收3000斤!”
紧接着他又来到隔壁棚里,摘下顶花带刺的黄瓜,在衣服上蹭了蹭就咬,“咔嚓”一声脆响,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子,黝黑的脸上笑出两道深褶:“这茬黄瓜能卖万把块哩!”
前些年,辛营村种菜像撒芝麻盐——东家种番茄西家栽豆角,三轮车蹬到镇上,好菜却卖不上价。2023年镇里主要领导牵线搭桥,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辛占淼翻着账本说:“现在统一种苗、统一施肥,连蔬菜都打捆往外销。去年20个大棚光精品黄瓜就卖出10万斤,每斤比散户多卖两毛钱。”
临近晌午,村头冷库前热闹非凡。收购商刘建军拍着泡沫箱里的紫茄子:“辛营蔬菜模样俏、口感鲜、保鲜好,拉到菜市场,一会儿功夫就抢光!”正在一旁摘茄子的赵香娥说:“政府争取资金建大棚,合作社包技术包销路。去年在棚里干活还挣了两万三,家里彩电冰箱都换了新的。”
为了让村里的菜卖得更顺畅,去年辛营村里新修了3公里产业路,蔬菜运输车能直接开到地头。眼下正在筹建保鲜库,还要注册"辛营鲜"商标,让好菜卖出好价钱。
枣园镇党委书记刘柯兵在地头算了一笔账:“我们小麦稳粮、烟叶保底、艾草增值、蔬菜创收,镇里组建了19支产业互助队,农技人员地头教技术,合作社帮着跑销路。去年全镇订单小麦2万亩,烟叶种了3500亩,艾草发展到1000亩,蔬菜大棚400亩,这样下来村民人均增收2800元。”
枣园镇坚持党建引领,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做法是镇平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平县坚持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施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三专”建设行动,拉长产业链条,放大特色优势,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83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7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2家,新认定农业品牌及农产品5个,“玉、鱼、花、面”四大特色产业更加鲜明。
镇平立足县域实际,探索出“四个共富”机制,共富街坊凝聚村干部、党员、帮扶责任人、致富带头人等力量,落实“四包一”包联机制,帮扶群众1656余户;共富工坊组织129家企业对口帮扶114个行政村,带动群众就业2000余人;共富技校、共富夜校提供各类招聘活动、职业介绍、创业辅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6000余人;共富合作组织通过对全县410个村逐村制定利益联接机制、联农带农机制,开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来源:镇平县委宣传部 作者:谭亚廷 李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