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引言:
“老王,你身体还可以吗?”刘玉兰红着脸问自己的新婚丈夫王建国。
50岁的农村大妈刘玉兰,经人介绍嫁给了58岁的大学教授王建国。
新婚之夜,刘玉兰问出了那句让她脸红的话。
谁知,王建国听罢,脱掉了身上的西装外套。
刘玉兰看到西装下那副身躯,顿时慌了。
这新婚丈夫,完全不是她想象的那样。
1.
刘玉兰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一个五十岁的农村寡妇,还能再嫁人。
更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是个大学教授。
那天早上,邻居张婶风风火火地闯进她家院子,手里挥舞着一张照片:"玉兰啊,我给你找了个好对象!省城大学的王教授,退休金一个月八千多!"
刘玉兰正在院子里喂鸡,听到这话差点把簸箕打翻。
她局促地擦了擦手上的鸡饲料,接过照片。
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这...这哪成啊?人家是大学教授,我连初中都没毕业..."刘玉兰的声音越来越小。
"哎呀,人家王教授说了,就喜欢朴实本分的。"张婶拍着大腿说,"明天上午十点,县城茶馆见!"
第二天,刘玉兰翻箱倒柜找出了最好的一件碎花连衣裙,这还是五年前儿子结婚时买的。
她特意起了个大早,搭村里王老头的三轮车去了县城。
茶馆里,王建国已经等在那里。
他比照片上看起来更精神,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在看一本厚厚的书。
刘玉兰紧张得手心冒汗,走路时差点被自己的裙摆绊倒。
"刘女士是吧?请坐。"王建国起身相迎,声音低沉温和。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刘玉兰如坐针毡。
王建国问什么她就答什么,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奇怪的是,这个大学教授对她这个农村妇女的经历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听说她前夫是木匠时,眼睛都亮了起来。
"您...您不嫌弃我没文化吗?"临走时,刘玉兰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王建国推了推眼镜,笑着说:"文化可以学,但善良是天生的。我看中的就是您这份朴实。"
2.
相亲后的第三天,王建国就提着大包小包上门提亲了。
刘玉兰的儿子王浩从城里赶回来,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教授继父"充满警惕。
"妈,这事太蹊跷了。"王浩把母亲拉到厨房,"城里大学教授怎么会看上咱们农村人?"
刘玉兰心里也在打鼓,但看着院子里正和张婶谈笑风生的王建国,又觉得不像坏人。
王建国似乎察觉到他们的疑虑,主动拿出身份证、退休证给王浩看。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王建国诚恳地说,"我老伴走了五年了,就想找个踏实过日子的人。刘大姐勤劳善良,正是我想要的伴侣。"
更让刘玉兰意外的是,王建国主动提出在村里办婚礼,还承诺婚后可以住在她家。
"我在城里住惯了,想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不知道你们欢不欢迎?"
于是刘玉兰也打消了顾虑,开始接受这位大学教授。
很快,刘玉兰和王建国的婚礼日期定了下来。
婚礼定在两周后。
王建国包办了所有事宜,连刘玉兰的婚纱都是他亲自去省城买的。
村里人都说刘玉兰走了大运,只有王浩始终皱着眉头。
婚礼当天,王建国表现得体又热情,和每个村民都聊得上话。
但有个细节,让刘玉兰很在意,那就是王建国时不时会看手表,接电话时总是走到没人的地方。
很快,婚礼结束了,当闹洞房的人散去后,刘玉兰坐在新房的床边,紧张得手心冒汗。
王建国送完客人回来,顺手锁上了房门。
"累了吧?"他体贴地问。
刘玉兰低着头,声音细如蚊呐:"还...还好。"
沉默了一会儿,她鼓起勇气问:"老王,您身体还可以吗?"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问题太露骨了。
王建国明显愣了一下,随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怎么,担心我这个老头子不行?"
刘玉兰的脸腾得一下红到了耳朵根。
还没等她开口解释,王建国就开始解领带。
当他把西装外套脱下来时,刘玉兰倒吸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