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求求您了,就当是借给我,我一定会还的!”
李晓红双膝跪地,泪水模糊了视线。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丈夫的事与我们无关!”
母亲冷漠地转身,留下一句话,“这五百万是留给你弟弟的,一分都不能动!”
李晓红颤抖着站起身,看了眼一旁沉默的弟弟,不知这个决定,十年后会如何改变他们每个人的命运……
01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客厅,给李家的老旧家具镀上一层金边。
客厅里,李父坐在沙发正中央,手里拿着一张红色通知书,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老伴,这下可发达了!”李父把通知书递给一旁的妻子,“咱们家被列入拆迁范围了,按照邻居老张家的赔偿标准,咱们至少能拿到五百万!”
李母接过通知书,手微微颤抖,眼睛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五百万啊,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她喃喃自语,仿佛在做梦。
李家位于市中心一处老旧小区,祖辈留下的两层小楼,虽然破旧,但地段极佳。
随着城市发展,这片区域被规划为商业中心,拆迁是迟早的事。
“要不要告诉晓红?”李母问道,提到女儿时,语气明显淡了几分。
李父摆摆手,“先别说,等拿到钱再说不迟,先跟晓明商量商量。”
李晓明是他们的小儿子,三十岁还未成家,一直与父母同住。
下班回来的李晓明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爸,这可是咱们家翻身的好机会啊!”李晓明搓着手,兴奋地在客厅走来走去,“我早就想自己创业,这下资金有着落了!”
李父看着儿子激动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
“晓明啊,爸妈这辈子就指望你了,这钱就当是给你的创业资金和结婚本钱。”
李母也附和道,“对啊,你也三十了,是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李晓明连连点头,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放心吧,爸妈,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夜深了,李家的灯还亮着,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讨论着拆迁后的打算。
没有人提起李晓红,仿佛这个家只有三个人。
第二天一早,李晓明就起床了,他要去找朋友打听投资的事情。
临出门前,他特意嘱咐父母,“这事先别告诉我姐,等我有了眉目再说。”
李父点头,“知道了,你去吧,路上小心。”
李母送儿子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眼中满是期待。
清晨的阳光下,李晓明的身影渐渐远去,背影挺拔而坚定。
然而,他并没有去找什么投资顾问,而是直奔一家高档会所。
另一边,李晓红正在医院陪丈夫张伟做检查。
张伟最近总是感到疲惫,脸色苍白,身体也瘦了一圈。
“别担心,可能就是最近工作太累了。”张伟握着妻子的手,安慰道。
李晓红点点头,但心里却隐隐不安。
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神情凝重地把他们叫进了办公室。
“张先生,您的情况比较严重,血液检查显示是白血病早期。”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李晓红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晕倒。
张伟则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医生,还有救吗?”李晓红颤抖着问道。
医生推了推眼镜,“现在发现得还算及时,需要立即开始治疗,最好的方案是骨髓移植。”
“需要多少钱?”张伟声音嘶哑地问道。
“初步估计至少需要二十五万,这还不包括后续可能的治疗费用。”
李晓红和张伟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绝望。
他们的积蓄只有五万左右,刚刚买完房子,每个月还要还房贷。
回家的路上,两人沉默不语,各自思索着解决办法。
“要不,问问你爸妈能不能帮忙?”张伟犹豫地开口。
李晓红叹了口气,“我试试吧,不过希望不大。”
她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从小到大,最好的东西永远是弟弟的。
第二天,李晓红一早就来到父母家,恰好听到他们在谈论拆迁的事。
“爸,妈,我们家要拆迁了?”李晓红惊讶地问道。
李父和李母对视一眼,有些尴尬地点点头。
“嗯,刚收到通知,大概能拿到五百万左右。”李父语气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李晓红心中一动,这或许是张伟治病的希望。
“爸,妈,其实我今天来是有事想求你们。”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
李母的表情立刻警惕起来,“什么事?”
“张伟他...被诊断出白血病,需要立即治疗,医生说至少需要二十五万。”
李晓红的声音越来越小,看到父母脸上的表情,她已经猜到了结果。
“我们的积蓄不够,想向你们借...借二十万,等我们有钱了一定还。”
客厅里一阵沉默,只有挂钟的滴答声格外清晰。
“晓红啊,”李父终于开口,“不是爸妈不帮你,实在是这钱已经有了安排。”
李母在一旁补充道,“这五百万我们准备都给晓明做创业资金,他马上要成家立业了。”
李晓红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爸,妈,张伟这是救命钱啊!”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丈夫的事与我们无关,”李母冷漠地说,“况且,这拆迁款还没到手呢。”
李晓红感到一阵眩晕,她没想到父母如此绝情。
“爸,妈,我求求你们了,就当是借给我,我一定会还的!”
李晓红跪在地上,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从未如此卑微地乞求过什么,但为了丈夫的生命,她愿意放下所有尊严。
就在这时,李晓明回来了,看到这一幕,他愣在门口。
“晓明,你姐姐来求咱们借钱,说是她丈夫得了白血病。”李母朝儿子使了个眼色。
李晓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走到姐姐面前。
“姐,你先起来,有什么事好好说。”
李晓红抬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弟弟,一丝希望在心中升起。
可李晓明接下来的话,彻底粉碎了她最后的期望。
“姐,我也很想帮你,但爸妈给我的这笔钱是我创业的全部资本,现在投资方案都谈好了,不能有任何闪失。”
“你就这么看着你姐夫去死吗?”李晓红声音颤抖地问道。
李晓明避开姐姐的目光,“姐,我相信你能想到办法的。”
李晓红颤抖着站起身,看了眼一旁沉默的弟弟,心如死灰。
“好,我记住今天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踏进这个家门一步!”
她转身离开,背影决绝而孤独。
门砰地一声关上,李家三口面面相觑。
“她会想通的。”李父叹了口气。
李母拍拍儿子的肩膀,“别放在心上,她总是这样小题大做。”
李晓明点点头,心里却感到一丝不安。
02
李晓红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张伟正躺在沙发上等她。
“怎么样?”张伟虚弱地问道,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李晓红摇摇头,强忍着泪水,“他们...拒绝了。”
张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苦笑道,“我就知道会这样。”
李晓红再也忍不住,扑到丈夫怀里失声痛哭。
“我不会放弃的,我一定会想办法筹到钱的!”她哽咽着说。
张伟抚摸着妻子的头发,眼中满是爱意和愧疚。
“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第二天,李晓红开始联系所有能想到的人,希望能借到治疗费用。
朋友、同事、远房亲戚,她几乎打遍了通讯录上的每一个号码。
几天下来,她只筹到了五万多,距离目标还差很远。
就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张伟的大学同学李明得知了这一消息。
“伟哥,你怎么不早说?”李明焦急地责备道。
张伟苦笑,“这种事,实在开不了口啊。”
李明当即拍板,“这样,我先拿五万,然后发个朋友圈,咱们大学那帮兄弟肯定会帮忙的!”
李晓红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地道谢。
李明的朋友圈一发,立刻引起了轰动。
“张伟兄弟有难,我出一万!”
“我这里可以拿三万,明天就转账!”
“我虽然出不了太多,但两千块钱还是有的!”
消息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捐助的行列。
仅仅三天时间,他们就筹集到了二十万元。
医院里,医生带来了好消息。
“张先生,我们找到了匹配度高的骨髓捐献者,可以尽快安排手术。”
李晓红喜极而泣,握着张伟的手,“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手术很成功,张伟开始了康复治疗。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后续的治疗费用也有了着落。
病房里,来探望的朋友络绎不绝,礼物和鲜花堆满了床头柜。
张伟感动地说,“这辈子,我欠大家一份情啊!”
李明拍拍他的肩膀,“兄弟之间,不说这些,你好好养病,早日康复才是正事。”
李晓红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温暖又酸楚。
她想起了冷漠的父母和弟弟,心中的裂痕似乎永远无法弥合。
康复期间,李晓红辞去了工作,全心照顾丈夫。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搬到了一个更小的出租屋。
生活虽然拮据,但两人的感情却更加深厚。
张伟常常握着妻子的手说,“等我好了,一定加倍补偿你。”
李晓红摇摇头,“只要你健康,什么都不重要。”
半年后,张伟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医生说他可以尝试轻度工作了。
这个消息让两人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张伟的大学同学李明得知后,立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创业团队。
“伟哥,我知道你程序写得好,来帮我做技术总监吧!”
就这样,张伟开始了新的工作,虽然初期薪水不高,但前景广阔。
李晓红也找到了一份文案工作,可以在家办公,既能照顾丈夫,又能贴补家用。
日子一天天好转,两人小心翼翼地规划着未来。
每当李晓红看到丈夫熬夜工作的背影,心中就充满感激和爱意。
这一年的经历,让她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什么是值得珍惜的人。
偶尔,她也会想起父母和弟弟,但那些记忆已经如同尘封的旧物,不再触动她的情绪。
她已经决定,从此与娘家断绝一切联系。
03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里,李晓红和张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伟的病彻底康复了,在李明的创业公司里,他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了合伙人。
公司专注于开发教育软件,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业务蒸蒸日上。
李晓红也从一名普通文案成长为策划总监,收入可观。
两人搬进了一套小区环境优美的三居室,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更让他们欣喜的是,李晓红怀孕了,医生说母子平安,这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我们该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李晓红靠在丈夫怀里,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
张伟思索片刻,“如果是男孩,就叫张恩吧,寓意感恩;如果是女孩,就叫张善,希望她心地善良。”
李晓红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这个名字很好。”
这五年里,李晓红再也没有联系过父母和弟弟。
偶尔从老邻居那里听到一些消息,但她都选择了漠不关心。
据说李晓明真的创业了,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初期似乎很成功。
李父李母搬进了市中心的豪华小区,生活优渥,整天笑逐颜开。
每当听到这些,李晓红心中都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就会被日常琐事冲淡。
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过去的伤痛不值得再去在意。
又是两年过去,李晓红的生活更加美满。
女儿张善已经两岁了,活泼可爱,是家中的开心果。
公司业务扩展到全国多个城市,张伟经常需要出差。
这一天,张伟出差回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晓红,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他神秘地说。
李晓红被丈夫的表情逗笑了,“什么好消息这么神秘?”
“我们准备上市了!董事会已经通过决议,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就能敲钟!”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让李晓红瞬间呆住了。
“上市?那岂不是说......”
张伟点点头,“是的,我们都将成为千万富翁!”
当晚,两人开了一瓶红酒,庆祝这个重大喜讯。
杯子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也在庆祝他们命运的转折。
“如果没有当初那场病,我们可能不会有今天。”张伟感慨道。
李晓红点点头,“是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时,张伟突然说,“晓红,我一直有个想法,想成立一个白血病援助基金,帮助那些和我当初一样的患者。”
李晓红眼中闪烁着泪光,“我支持你,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就这样,在公司上市后,张伟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了“重生”白血病援助基金。
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的白血病患者,为他们提供治疗费用和心理支持。
李晓红则成为了基金会的常务理事,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他们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对夫妻的感人故事。
然而,李晓红从未在任何采访中提到过自己的娘家人。
在她心中,那段记忆已经被刻意封存,不愿再去触碰。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
这天,李晓红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是老家小区的一位邻居。
“晓红啊,你爸妈...情况不太好,你要不要回来看看?”
李晓红沉默片刻,“他们怎么了?”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就是看他们最近变得很落魄,好像是你弟弟出了什么事。”
挂断电话后,李晓红久久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发呆。
张伟走过来,轻轻抱住她,“怎么了?”
李晓红摇摇头,“没什么,只是有些往事突然涌上心头。”
她决定不去理会这个消息,既然当初父母能够如此绝情,现在又何必假装关心?
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继续着,李晓红的事业和家庭都很顺利。
女儿张善已经上小学了,聪明伶俐,深得老师喜爱。
基金会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已经帮助了上百位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
这些都让李晓红感到充实和满足,曾经的伤痛似乎已经愈合。
命运的齿轮正悄悄转动,一场意想不到的重逢在等待着她。
04
十年的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事情。
这一天,李晓红和张伟刚刚搬进新居——一栋位于市郊的独栋别墅。
别墅环境优美,远离城市喧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张善已经上初中了,懂事乖巧,是父母的骄傲。
晚饭后,一家三口坐在客厅里,享受难得的宁静时光。
张伟在看财经新闻,李晓红在整理公司文件,张善则在做作业。
“妈妈,您小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张善突然抬头问道。
这个问题让李晓红愣了一下,“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家族史的作文,我想了解一下您和外公外婆的事。”
李晓红放下手中的文件,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张伟看出妻子的尴尬,轻声道,“善善,作业可以换个主题,不一定非要写家族史。”
“可是老师说这是必做题...”张善困惑地看着父母。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打破了客厅里的沉默。
“这么晚了,会是谁?”张伟起身去开门。
李晓红也站起来,跟在丈夫身后,隐约感到一丝不安。
门打开了,夫妻俩顿时就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