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十二):高延宗
15.高延宗
高延宗(544年-577年),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亲为姬妾陈氏,原本是北魏广阳王的家妓,封安德王。
(1)封王安德
高延宗是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亲陈氏,原是北魏广阳王元渊的家妓。
武定七年(549年),高延宗的父亲文襄帝高澄去世,当时高延宗年幼,便由其叔父文宣帝高洋抚养。天保六年(555年),高延宗当时已经十二岁,却还经常骑在叔叔文宣帝的肚子上。有时文宣帝甚至让他将尿撒在自己的肚脐中。文宣帝抱着高延宗说可爱的孩子只有这一个。问他想做什么王,高延宗回答说想做冲天王。文宣帝询问大臣杨愔,杨愔说天下没有这个郡名,希望能使他安于德行。于是文宣帝便封高延宗为安德王。
(2)兄死落泪
河清三年(564年),高延宗的四哥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大败周军,凯旋回来后,自己陈说阵势如何,诸位兄弟都叹其雄壮。只有高延宗不以为然的说:“四哥不是大丈夫,为何不乘胜追击?假如高延宗面临如此局势,北周哪里可以还得生存?”
天统二年(566年),高延宗的三哥河间王高孝琬被他的九叔武成帝高湛杀死,高延宗得知后,痛哭不已。将草人做成武成帝的形象,一边用鞭子抽打,一边责问说:“你为什么要杀我的兄长?”高延宗的奴仆检举此事,武成帝将高延宗放倒在地,用马鞭狠狠的鞭打他两百下,高延宗几乎送命。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延宗被任命为大司徒。武平四年(573年)四月,高延宗又被任命为太尉。同年五月,后主高纬派人送毒酒赐死高长恭,高延宗撰写奏书进谏高纬,泪痕满纸。
(3)被迫称帝
武平七年(576年)十二月,在平阳之战中,高纬亲自率军征战,命令高延宗率领右军先与周军交战,大战于平阳城下,高延宗擒住北周的开府宗挺。战斗最激烈时,高延宗带领部下再次攻进周军阵中,可谓是所向披靡。诸军皆败,只有高延宗的部队未受任何损失。当时,高纬打算逃奔晋阳,高延宗说:“皇帝请在营中不要动,以兵马交付臣下,臣能打败他们!”高纬不听。十二月十三日,高纬抵达并州,听说周军已经进入雀鼠谷,于是任命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辖山西的军队。高纬说:“并州请兄长自己取走,我现在就要离开这里!”高延宗说:“陛下应该替国家着想不要走。臣愿意为陛下拼死作战,一定能把他们打败。”骆提婆说:“天子大计已定,安德王不能屡加阻挠!”高纬于是逃回邺城。
当时在并州的将领们都请求高延宗说:“您如果不当天子,诸将士实在不愿意出力死战。”高延宗不得已,于十二月十四日即皇帝位,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德昌。高延宗任命晋昌王唐邕为宰相,齐昌王莫多娄敬显、右卫大将军段畅等人为将帅。百姓听说后,不召而还的人,前后连续不断。高延宗散发王府中所有的储藏和后宫里的美女赏赐给将士们,并查抄没收高纬的亲信一千多家(一说十几家宦官)。高纬听说后,对近臣说:“我宁愿让北周得到并州,也不想让高延宗得到它。”左右的近臣都说理当如此。高延宗看见士兵时,都亲自握住他们的手称呼他们的姓名,众人流泪悲泣出声,争着为他效死;儿童、妇女也都登上房顶捋起衣袖,投掷砖头石块抵御周军。
(4)兵败被擒
隆化元年(576年)十二月十六日,周军围攻晋阳,周军士兵的军衣和旗帜都是黑色,所以城的四面就像黑云一般。高延宗命令莫多娄敬显、韩骨胡在城南抵抗,和阿于子、段畅在城东抵抗,自己率领众军在城北抵抗北周的齐王宇文宪。高延宗挥舞长矛来回督战,强劲有力敏捷得象飞一般,所向无敌。和阿于子和段畅率领一千骑兵投降北周。周军进攻东门,傍晚时分攻入城里,放火焚烧城里的寺庙。高延宗与莫多娄敬显从城门进入,两面夹击,周军大乱,争着逃出城门,城门间人群填塞挤压,堵住了道路无法前进。齐军从后刀砍矛刺,周军阵亡两千多人。北周武帝宇文邕左右的人几乎都已死尽,自己走投无路。承御上士张寿牵着马头,贺拔佛恩(一作贺拔伏恩)用鞭子抽打马的后部,困难艰险地出了城。齐军奋勇追击,几乎打中了他。晋阳城东的道路狭隘弯曲,贺拔佛恩和投降北周的皮子信为之向导,才得以脱身,这时已经是深夜四更。高延宗以为宇文邕已经被乱兵所杀,派人在堆积的尸体中寻找留有长胡须的人,但没有找到。当时齐军打了胜仗,将士们到街坊间饮酒,都喝醉了睡在地上,高延宗无法整理队伍。
宇文邕出城以后,非常饥饿,想逃走,将领们也多劝他回去。宇文宪、柱国王谊认为不能放弃离开,高延宗的叛将段畅极力说晋阳城里已经空虚。宇文邕勒马停止后撤,吹响号角集合军队,使得军势重新振作。十二月十七日清早,周军再次返回攻打晋阳东门,攻克后又进入南门。高延宗在作战中精疲力竭,于是跑到城北一民居中,被周军擒获。宇文邕见到高延宗后,下马握住他的手,高延宗辞谢说:“我是死人的手,怎敢靠近天子!”宇文邕说:“两个国家的天子,并非有怨仇憎恨,都是为了救老百姓而来的,我终究不会加害于您,不必害怕。”请他重新穿戴起衣帽而待之以礼。
(5)诬陷赐死
不久,宇文邕向高延宗询问夺取邺城的计策。高延宗推辞说这不是亡国之臣所能回答的。宇文邕强迫他回答,高延宗才说:“如果任城王高湝援救邺城,臣下不知北齐能否坚持。如果是后主高纬自己守卫邺城,那么陛下可以不经交锋,就取得胜利。”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亡北齐,高纬投降北周。宇文邕与北齐君臣一起喝酒,命令高纬站起来跳舞,高延宗看见悲伤的不能自持。多次想服毒自杀,因服侍他的婢女苦苦相劝而止。同年十月,宇文邕诬陷高纬和高延宗等人与宜州刺史穆提婆遥相呼应谋反,因而下令将他们全部赐死。他们都喊冤,称没有此事,高延宗捋起衣袖,哭泣而不说话,被用胡椒塞住嘴而死。第二年,其妻李氏收殓他的尸首进行安葬。
(6)轶事典故 ①顽劣王爷
高延宗担任定州刺史时,在楼上大便,让人在下张着口接。在蒸猪中混和人粪送给左右享用,面有难色的就要用鞭子抽打。孝昭帝高演听说此事后,派赵道德前往定州杖责他一百下。赵道德认为高延宗在受杖责时不老实,又加打了三十下。高延宗后来还用囚犯试刀,看看刀刃是否锋利,骄纵多为不法。武成帝高湛派人鞭挞他,并且杀掉他的九个亲信,从此之后,高延宗加以改悔。
②身体肥胖
高延宗身体肥胖,前看象仰面朝天,后看像俯伏在地,人们常常取笑他的模样。后来他赫然奋发。气力超人,驰骋行阵,快捷如飞。
③齐亡延宗
高延宗被周军擒获之前,高都郡有座山,悬崖峭壁正对着河水,壁上忽然出现黑色的大字:“齐亡延宗。”经雨水冲洗,字迹更加清楚。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人去临摹,使者却将“亡”改成了“上”,不久高延宗称帝,正好得到应证。
④二日天子
高延宗兵败前,在邺城的厅事堂上,看见两日相连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时受命镇守并州,第二天称帝,不到一天就被周军包围,经过一夜,到食时便被俘虏。高延宗的年号为德昌,好事者将“昌”字附会,说高延宗得到二日的时间做皇帝。
16.高恒
北齐幼主高恒(570年—577年),齐后主高纬之子,母为皇后穆邪利,北齐末代皇帝。
后主皇后穆邪利于武平元年(570年)六月生皇子高恒。
高恒出生不满百日便被册立为太子。武平七年(576)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率领10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向北齐进攻。当时北齐已腐败无能到极点,以致北齐边防重镇——晋州(今山西临汾)不到两天就被北周攻陷。北周大军如洪水猛兽长驱直入北齐腹地,太子高恒跟着高纬仓皇东遁。
为推卸北齐亡国之责,高纬在次年(577)春正月初一匆匆忙忙禅位给他儿子高恒,年号承光,大赦天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高纬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劝告高纬赶往河外募兵,再作打算,如果不能成功,则投靠陈朝。高纬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太皇太后、太上皇后先从邺城赶赴济州。北周军渐渐地迫近了。高恒从邺城向东逃走。没几日,高纬带领着百多名侍从也往东逃窜,渡河跑入济州。高恒又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高湝,尊高纬为无上皇,高恒为守国天王。留太皇太后在济州,派高阿那肱留守。高纬及皇太后携带着高恒逃跑到青州,高阿那肱见北齐大势已去,便勾结北周军,和北周约定好了活捉他们的计划。随后,高纬及高恒一行人被北周军俘虏,解送至邺城,北周武帝以宾主之礼接待了他们,又令人将他们押送至长安。北周封高纬温国公。建德六年(577年)十月,有人诬陷高纬和宜州刺史穆提婆等人谋反,高纬、高恒、高延宗等几十名北齐宗室无论少长全被赐死。到大象末年,阳休之、陈德信等人启奏大丞相、隋公杨坚,请求收葬高恒等人,得杨坚批准后,高家葬埋于长安北原的洪渎川。
17.高绍义
高绍义,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废帝高殷异母弟,母为世妇冯氏。
高绍义称帝,是北齐灭亡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高绍义和许多宗室亲王一样,骄纵不法,专好与一帮拍马小人吃吃喝喝,还交结宫中阉宦,打死博士任方荣,由于有此劣迹,曾被武成帝高湛打过二百大板。此后,才有所收敛。后主高纬从晋阳逃往邺城时,让他当了尚书令、定州刺史。北周武帝攻克晋阳后,以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总管。北朔州作为北齐控制和防御突厥而设置的边境重镇,士卒骁勇。此时,前长史赵穆和司马王当万等人,都不甘心做北周的将吏,便密谋囚禁封辅相,从瀛州把抗周的任城王高湝迎去,领导抗周。后来。高湝没有迎到,只得把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请到。高绍义虽不如高湝威望大,毕竟也是宗室亲王,可以号令百姓。因而,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高绍义于来到马邑时,昔日的齐国边境军民,重又燃起了一线复兴的希望。自肆州(今山西忻县)以北二百八十余城纷纷反正,表示效忠高绍义。
高绍义登基帝位后,遂率军南下,打算夺取晋阳。队伍刚到新兴,周军已占有了肆州,绍义前锋两仪同率部降周。周军进击显州,活捉刺史陆琼,又攻拔周围诸城,绍义被迫退保马邑。周军乘胜攻马邑,绍义战败,对众发誓道:“有死而已,不能降人。”他确实没有降周,却也没有以死许国,而是投奔了突厥。此时,他身边尚有众三千人,绍义宣布:“不愿随往突厥,欲回家者听便。”当下就散走了一大半。
突厥佗钵可汗一向尊敬文宣帝高洋,称他为英雄天子。如今见来降的高绍义模样,尤其是腿踝长得酷似其父,因而对他甚见爱重。实际上当然还是想利用高绍义作为对付北周的一个筹码,所以,将跑至突厥境内的齐人,统统交由绍义管辖。
同年十二月,北齐宗室的疏属、仍在黄龙(今辽宁朝阳)坚持抗周的营州刺史高宝宁上表劝进,高绍义遂称帝,改号武平,以宝宁为丞相。突厥佗钵可汗特地为之发兵壮胆。
第二年(公元578年)闰六月,高绍义得知周武帝病死,以为老天有眼,助他复齐。恰好幽州人卢昌期起兵据有范阳(今河北涿县),奉迎绍义。绍义当即带着突厥兵南下。中途听说周幽州总管领兵出征,便乘虚袭击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市),北周柱国将军宇文神举派大将军宇文恩率兵四千往救,大半被突厥兵消灭。就在此时,宇文神举已攻克范阳,生擒了卢昌期。高绍义获悉后,知复国无望,遂率全军素衣举哀,追悼卢昌期,然后退回突厥境内。
随着北周对齐国故土的统治日益巩固,高绍义在中原已经失去了号召力,完全依赖突厥的庇护苟延残喘。此时,突厥与北周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改善。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突厥佗钵可汗要求与北周和亲,北周以交出高绍义为条件,同意将千金公主嫁给佗钵。佗钵可汗没有答应。但双方关系仍在继续改善。大气候的变化,预示着高绍义的苟安日子已经不会长久了。
大成二年(公元580年)六月,周遣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成送千金公主入突厥,又遣建威侯贺若谊厚赂佗钵可汗,要求交出高绍义,佗钵权衡利弊,觉得高绍义已经不再有用,决定把他抛弃。遂以出猎为名,把高绍义诳到南部边境,使贺若谊捉去。七月,高绍义被押至长安,随即,又被流放蜀中,最终死在那里。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