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历史上,谁是军事能力最强的皇帝上,毛主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李世民在当时的时代中,绝对是天纵英才,可即使强如李世民,也有着自己老去的那一天。
随着李世民渐渐的衰老,他也要为自己的太子铺平登基继位的道路,鉴于目前的唐王朝中,只有一人在李世民看来比较棘手,于是他就告诉太子:“此人能力很强,如果他不听调遣,那就立刻杀了他!”
是谁会让李世民非要这样安排,那么他的结局如何呢?
大唐政坛的“常青树”
在历朝历代的政坛中,能够一直屹立不倒的大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政治智慧,他们不仅善于处理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做到激流勇退。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成为王朝政坛中的一棵“常青树”,而大唐初年的名将李勣,就是这样的人。
李勣此人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过要是提到《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很多人都会有所耳闻。他之所以会更名改姓,还要归结于他在唐王朝立下的赫赫战功。
隋朝大业末年,因为隋炀帝的昏庸暴虐导致隋朝在极盛的情况下迅速衰败,天下顿时出现了“一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天下战争不断,隋朝在历经短短二世之后,就奏响了亡国悲歌。
而在这些反抗隋朝的势力中,瓦岗寨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李勣的家族原本就是一方富豪,在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局势中,富豪想要为自己的家族谋求更好的前景,就必须拥有一定的力量。
李勣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帮助瓦岗军迅猛发展。当时瓦岗军面临的敌人有很多,这些反王个个都怀揣着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所以也都经常相互兼并。就在此时,在太原起兵的李渊,进到了长安城中建立了大唐,瓦岗军最终归顺李渊。
唐高祖李渊看在李勣为人忠义,于是赐给他李姓,改名为了李世勣(后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改名为李勣)李勣在李渊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上柱国、莱国公等爵位,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他却从来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势力,尤其是在太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争斗。
而这正是李勣本人的政治智慧,不参与皇室内部的争斗,才是维持自身利益最稳妥的办法。不过他显然低估了李世民的胸襟,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仅重用了太子手下的名臣魏征,还不追究太子旧部往日的罪责,这是让李勣始料未及的。
虽然他和李靖一样,在这场太子和秦王的夺嫡之争中,不支持任何一方。不过他们依旧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刚刚登基之时,突厥就率领着大军前来,让李世民受到了城下之盟的屈辱,不过他也暗暗立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在经过三年时间的积累后,突厥内部发生了斗争,唐太宗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时机,派遣李靖和李勣前去征伐,突厥的颉利可汗战败后要求和唐朝议和,不过这个时候的李勣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和李靖商量道:“突厥虽然战败,但是还有着不小的实力,他们依靠着自己躲在远方,所以总是时时骚扰大唐边境,必须要一举铲除永绝后患。”于是他在李靖的同意下,派出了一支军队尾随前去议和的唐朝使者唐俭。
在突厥放松警惕的时候,唐朝的军队犹如神兵天降,此时的李勣早已预判到了颉利可汗的逃跑路线,于是率军在此等候,亲手俘获了颉利可汗。军事上能力优秀的李勣,在文治上也有着很强的能力。
他在辅佐年幼的李治处理并州的事务时,尽职尽责,颇受李世民的赏识。
临终前的考验
李勣的能力确实很强,无论是军事还是文治上,李勣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是也正是因为他有着强大的能力,才使得唐太宗李世民有所顾忌。当时唐太宗的儿子们因为夺嫡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他将李治立为皇太子。
因为李治比较年少,李世民对他能否牢牢的坐稳皇位比较担忧,于是他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时候,对李勣进行了一场考验。此时的李世民犹如风中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他的时间不多了,李世民告诉李治:
“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 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要将李勣立刻贬职,并且不给他任何的理由。如果他立即走马上任,那么在我死后你可以让他出任仆射(唐朝宰相的称谓)一职,但是,如果他产生了犹豫,那么就立刻把他杀了。
不明所以的李勣,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他看着面容憔悴,毫无血色的李世民心中也很清楚,他随时都有着驾崩的可能。李世民冷酷的下达了贬黜李勣的诏令,李勣听到后没有任何的犹豫领旨谢恩。
在迈出宫门的那一刻后,他命令身边的随从和他一同前往地方上任,连家都没有回。唐太宗看到李勣的表现后,心中也非常高兴。不久后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他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重新起用李勣,并且让他出任仆射。
李勣一生不仅懂得置身事外,也有情有义。在自己原本的旧主李密归顺唐朝后,他也将自己手中所占据的地盘全都拱手相让,并且说这是李密的功劳,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守将罢了。
后来李密叛唐身死,李勣请求将他安葬,以表自己对旧主的情感。他一生重情重义,从来不掺和任何的势力之争,从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争斗,到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再到最后武则天和王皇后之间的争斗,李勣向来都不干预。
这就使他不会受到任何势力的掣肘,从而保持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李勣也很注重自己的家风,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女,切勿贪财作恶,也不要掺和任何势力之间的争斗。
这样的一代名将,还有着非常高明的明哲保身之术,也难怪能够通过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考验。
信源:
《历史本原的政治考量 ——李勣贬任叠州都督原因蠡测》——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