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浦东下滑比较严重的板块——洋泾。
洋泾板块示意图
洋泾是浦东内环滨江的"三好学生",手握4条地铁、人气LCM商业、优质仁济医疗和XQ。
这个板块要啥有啥,生活配套非常齐全,近陆家嘴、滨江地段也很好。
但在最近二十年浦东的开发大潮中,洋泾却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配角。
现在的洋泾已经成了浦东内环下滑最严重的板块,这是为什么?这里的房子还能买吗?
商办市场、豪宅圈地位下滑
洋泾在浦东的地位下降很明显。
遥想老浦东县时期只有两个镇,一个是洋泾镇,一个是高桥镇。
得益于历史发展和动迁配套的积累,洋泾早在浦东开发开放前就成为了浦东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这个距离陆家嘴仅3公里的板块,就在十年前还高高端着"浦西静安、浦东洋泾"的架子。
洋泾人看花木像看城乡结合部,看前滩如同看庄稼地。
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花木成了城市副中心,前滩成了CAZ,在能级上一一超越了洋泾。
进入新时代上海“一江一河”和浦东“金色中环”的宏伟规划。
洋泾在滨水商务区、江景豪宅开发上都占了下风,与其它板块的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下滑的态势。
虽然洋泾占据了一部分北滨江地段,但是开发非常受限,商务和办公能级很弱,遭到了降维打击。
如果把黄浦江两岸比作T台秀场,外滩陆家嘴是永恒的C位,前滩徐滨是当红炸子鸡,北外滩东外滩是黑马新人。
而洋泾滨江非常尴尬,喊不出自己的名,在滨江选秀大赛中毫无存在感。
这里被码头、粮仓和动迁房占据,部分属于军产地块上海不好动,开发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徐汇滨江原先是一片工业厂房,比洋泾的动迁房好拆迁多了,因而顺利发展为密集的滨水商务区。
洋泾滨江岸线很短只有1公里,办公楼少,形成的商务能级自然弱,难以吸引大牌企业过来办公。
陆家嘴滨江中心、上房滨江富今广场的办公楼空置率高启,放眼整个北滨江空置率都是位居上海第一:
浦东"金色中环"战略更是给洋泾补上最后一刀,再次稀释了其商办市场地位。
前滩、新杨思、御桥等后起之秀瓜分走了大量的商办资源。
洋泾就像被遗忘在角落的过气网红,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流量被新晋小鲜肉们收割。
虽然洋泾中部也打造了一些办公楼,但是能级不高,非成片开发,跟周边的城市界面割裂较大。
融汇898创意园挂着自由贸易试验区响亮的头衔,实质上很拉胯:
层层包围的小区里赫然出现三栋陆家嘴金融街区办公楼,点状开发的办公楼非常缺乏商务氛围:
洋泾还有一部分工业园区存在,比如三菱电机的生产厂子,更加拉低了商务层次:
在江景豪宅开发方面洋泾也比较失利,相对那些崛起的新贵板块地位再次下滑。
前面我们提到洋泾的滨江非常窄,被动迁房阻挡,既放不了太多的办公楼也放不了多少江景豪宅。
万科翡翠滨江、浦发壹滨江本想走高端路线的,奈何隔壁就是上世纪老破小。
豪宅业主开窗北面能见到江景,而南面却是邻居晾晒的花裤衩。
这种"千万江景房,推窗贫民窟"的魔幻场景,让洋泾滨江豪宅非常卖不上价。
洋泾在上海的豪宅圈里根本找不到站位,既打不过董家渡金融城和徐汇滨江,也拼不过东外滩。
可以说,洋泾的历史地位、现代滨水商务区和江景豪宅地位都在下滑,处境比较尴尬。
次新市场地位下滑
不仅是商办市场和江景豪宅黯然失色,洋泾的次新房市场站位也在下滑。
曾经的洋泾次新房还能靠"联洋平替"人设收割中产。
但现在联洋房价大跳水,直接上演"正主降价,替身失业"的戏码。
洋泾次新片区面貌
洋泾的次新房以前卖得很贵,高达12-13万元/m²。
当然彼时联洋的房价更贵,在15-18万元/m²,大户型的价差更大。
以前很多买不起联洋的客户选择了洋泾,洋泾很好地当了联洋的替身。
但是现在不同,联洋的房价回到10-11万元/m²了,原先买不了联洋的客户发现都能买了。
联洋在户型设计和品质等方面的吸引力比洋泾更大,是陆家嘴真正的后花园,浦东中产都向往。
降价后的联洋吸收了浦东更多的中产购买力,没办法再给洋泾足够多的外溢,分流了洋泾。
更残酷的是,北蔡、新杨思、森兰等新兴板块拿着同价位的新房户型图疯狂抢客,导致洋泾次新地位再次下滑。
北蔡楔形绿地、张家浜楔形绿地、新杨思是浦东新开发的板块,供应的新房价格和洋泾次新房差不多。
森兰、唐镇等开发的商品房品质更高、环境更好,都在分流洋泾。
品相已不太好看的中星怡景花园
浦东环线逻辑的打破,又稀释了洋泾的地段价值。
浦东的发展逻辑是产业走到哪,房价涨到哪,环线地段概念没有浦西分得那么清。
现在浦东新中产都在买唐镇、新北蔡、御桥,没有人再去死磕内环。
虽然洋泾占据了一个内环地段,但加分值不高,环线逻辑在浦东失灵了。
浦东中环(前滩、御桥)、外环(唐镇)的房价都超过了内环内的洋泾。
随着房龄的走高,集中在2000年初开发的洋泾次新房已经不再“次新”了,板块缺点越来越暴露,宜居品质在下降。
洋泾的次新片区不大,主要集中在以张杨路为分界线的南洋泾片区,北洋泾以老破小为主,板块内部存在割裂。
总之相对以前,洋泾的次新吸引力在打折扣,市场地位在下降。
老破小市场地位下滑
洋泾的老破小市场地位也在下滑。
论学区打不过梅园,论性价比拼不过金杨,拆迁预期也比不过浦西老破小,洋泾老破小很尴尬。
现在买老破小的群体,要么考虑XQ,要么考虑性价比和地段。
但是洋泾老破小在这两方面的竞争力都不高。
洋泾的XQ虽好,但在浦东不是那么地好,很多家长过来看完房后还是决定买在了梅园;
而不考虑XQ、想高性价比入住老破小的买在了金杨,金杨老破小完全取代了洋泾的地位。
金杨新村、罗山新村、香山新村的老破小成交价低至4.5万元/m²,性价比非常高。
但同样是老破小,放在洋泾就要贵出1万元/m²左右,同样总价买到的面积更少。
金杨与洋泾就隔了条内环,3条地铁相连,地段差别不大。
洋泾的老破小
更关键的是,金杨老破小的房龄整体比洋泾低个十年,在户型设计和品质上更优一点。
自然,洋泾老破小的流通性就没金杨那么好:
洋泾换手率最高的泾东小区、羽北小区分别是9.3%、8.5%,不敌金杨新村四街坊的14.9%。
金杨老破小体量大、成交量高,常年霸榜浦东,吸引力比洋泾高很多。
还有一部分买老破小的客群是赌拆迁,可惜洋泾老破小没有拆迁更新的预期,又占了下风。
浦东的拆迁锦鲤从来不属于老破小。
浦西动迁是开盲盒,而浦东动迁是买彩票,概率太低了。
浦西市区土地少、开发提早成熟有城市更新的需要,因而拆迁的概率会高一些 。
但是浦东地多、可开发空间巨大,没必要去动那些“老宝贝”。
浦东整个黄浦江沿线都充斥着老破小,杨思、世博、南码头、塘桥、潍坊、梅园、金杨、外高桥等,大家都没有拆迁更新的预期。
对比徐汇滨江和北外滩,洋泾滨江商务能级的开发要求没那么高,老破小没有拆迁腾地的需要,概率降得更低了。
所以指望购买洋泾老破小搏一个像东安一二村那样的动迁机遇,大概率是没戏的。
结语
可以说,无论是历史的地位,还是新时代的商办市场、豪宅圈地位,以及次新和老破小市场站位。
洋泾的地位都在下滑,成了一个“过气的网红”。
洋泾的坠落史,本质是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缩影。
当城市从环线逻辑转向产业逻辑,从单核爆发转向多中心发展,洋泾的地段价值肯定面临重新洗牌。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洋泾的房子还值得买吗?
我想对于务实派买家来说,褪去光环的洋泾已经显露出了真实的价值,合适的人依然能在这里捡到宝。
洋泾的地段和配套高度确定,没有规划的大饼和炒作的概念,房价没有泡沫。
洋泾的仁济北院、LCM商业体、扩建的进才北校
陆家嘴上班的,想要居住品质还兼顾XQ,买不起联洋,洋泾是一个备用的降级选择。
洋泾的次新房性价比永远比联洋高,买过来还比杨浦那些动辄12万+元/m²的新房实惠。
洋泾这轮的回调是被联洋带下去的,随着联洋的回暖,洋泾是不是也会回暖呢?
现在的洋泾就像过了气的老牌明星,虽然抢不到头条,但演技功底仍在,片酬还打了七折。
这样的板块,接下来会不会迎来抄底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