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热不热看三月初十,今日三月初十,今年伏天热到哭?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4月7号,农历三月初十,清明三天小长假一眨眼就没了。这几天,就没停过,一会儿扫墓踏青,一会儿带孩子玩,还没好好休息下,就要上班了。
这两天九江这边温度上来了,早上出门都不用穿外套了,感觉夏天马上就要到了。清明时节,这个时候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大家都忙着在地里点瓜种豆了。这两天天气还不错,树上新长出的叶子嫩绿嫩绿的,路边的野花也开得格外鲜艳。
今年的清明不一般,是一个“后清明”,依照农谚的说法,“三月清明冻死牛”,其意为若清明落在农历三月,这样往后或许还需经历一段比较寒冷的日子。不过这段时间里我们这边气温还算较为稳定,并未出现明显的倒春寒现象。
刚看了下气象台预报,说今年4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偏高,黄淮、江淮等地比往年要高个4℃以上,你们说照这趋势下去,今年夏天会不会比往年更热啊?去年夏天就热得不行,空调天天开,电费哗哗涨,如果今年更热,那可真是要命了。我们农村有句老话讲“伏天热不热看三月初十”。
三伏天是我国农历中,最热的那一段时期,一般位于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持续大约30天到40天。“伏”字也暗示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
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中国古代,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相配来记日子,每逢带“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等,每十天便会出现一次。
三伏计算方法基于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相结合: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
初伏以及末伏,各自都是十天,而中伏呢,依据庚日的出现情况,有可能是十天,亦或是二十天。
今日三月初十有啥说法?今夏热吗?我们来看农谚怎么讲。
1、三月初十云掩阳,伏暑难寻汗衣裳
“云掩阳”就是云把太阳遮住了,“难寻汗衣裳”就是说很难看到衣服被汗打湿。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农历三月初十这天,如果云把太阳遮住了,也就是说是个阴天。那预示到了夏天,很难看到汗把衣服打湿的情形,就是天气不会太热的意思,人们也会比较舒适。
2、三月初十南风起,伏至蝉鸣暑气逼
“三月初十南风起”就是三月初十刮起了南风,“伏至蝉鸣暑气逼”意思是到了伏天很多蝉鸣,天气很热。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农历三月初十,刮起了南风,这样就预示着,到了伏天的时候,天气可能会特别热,蝉都热得受不了,一直在叫,暑气逼人。
3、三月十日晒麦芒,伏至镰刀烫手掌
“晒麦芒”就是太阳晒到麦穗上。“伏至镰刀烫手掌”表明到了伏天镰刀非常烫。
这句农谚意思是,如果农历三月初十是晴天,阳光照到麦芒,麦芒就是麦穗上那些细细的刺,那这就是个信号,预示着到了夏天伏天(七八月最热的那段时间)收割的时候用镰刀割麦子,手都会被烫到就是说天气非常热。
综上农谚所讲,三月初十,天晴且刮南风,这预示着三伏或许会比较热;若下雨则预示着伏天之时温度较为适宜。不过我们需注意,农谚有着显著的地域性与局限性,仅能作为参考,不可将其当作预测后续天气状况的主要依据,具体我们需多结合气象预报来进行综合分析。
你们那今天啥天气?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