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02
三全本《史记》的八大看点
1.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一般《史记》全本注译本,对“十表”仅注译表序,表的正文多注而不译,三全本《史记》对“十表”的序言和正文全部做了注释翻译,是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注全译本《史记》。
2.体例更加完备。三全本《史记》在注释、翻译之外,丰富了体 例,对《史记》本纪、表等五体各有概说,各篇篇首有“释名”,解释篇题含义,概括内容大要,篇末有“集评”,汇集古人的精彩点评,另有注译者“评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5篇本纪、16篇世家和具有世家性质的列传另附“世系表”,帮助理清人物线索。
3.全面校正《史记》文本。《史记》一书中,记载歧异讹误之处不少,有些是原书错误,有些是版本流传原因。本书全面吸收历代《史记》研究成果,校正《史记》文本,或校改原文,或于注释中说明校正意见。如《六国年表》世系错讹较多,本书多有校正。
4.注释丰富详实,多层次多角度助读全书。本书注释融汇大量精彩古注和最新考古发现等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详实,如将干支纪日换算为农历日期,对古代度量衡也注出现代度量衡的大约数值,方便读者理解。又《史记》为纪传体,往往一事散在各篇,书中也有不少反复出现的相似的语句或历史现象,本书在注释时注重贯通全书,提示其他篇目中的相关内容,方便读者全面把握。
5.注重发微索隐,揭示文本深层意涵。《史记》中不少记载,别有深意,注译者注重发掘其隐含意义。如《魏公子列传》末记载魏亡之事,作者于注释中指出,这是为了显示魏公子身系魏国存亡之意。《史记》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寄寓了司马迁的身世之感,本书对此也多有揭示,并对司马迁的偏颇之见多有辨正。
6.汇集古今评论,点评《史记》人物事件及艺术。历代学者关于《史记》人物、事件及艺术的评论极多,本书在释名、注释、集评、评论等内容中汇集了大量古人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理解有关内容。
7.注译者“评论”,探讨各篇相关问题。《史记》一书,存在不少谜题,如亡佚十篇的问题、史表倒书的问题,注译者在各篇末的“评论”中,详细阐述其对篇中人物、事件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看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8.《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审阅把关。韩兆琦先生系当代《史记》研究大家,著有《史记选注集说》《史记题评》《史记笺证》《新译史记》《点赞·志疑:史记研读随笔》等著作。本书注译者系韩兆琦先生弟子,跟随韩兆琦先生研习《史记》多年。本次注译,全面吸收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研究成果,韩兆琦先生还审阅了全稿并亲自撰写前言。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03
本书是一本闪烁着耀眼光芒的书,学渊博的人和一般读者都曾试图探究其中奥秘,但都无功而返。马基雅弗利想说什么?他在教导什么人?是在教导帝王,还是在教导人民?他站在哪一边?是站在专制君主一边,还是站在拥护共和的人一边,或者是不倾向任何一边?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冶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且又一次指出马基雅维里及其后的一些近代思想家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他说:“从近代马基雅维里……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冶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
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其传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著〔罗马史〕前十卷》三卷(下称《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八卷、《兵法》(直译:《战争的艺术》)七卷、《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本、诗、文以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04
本书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作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地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05
《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译林版《物种起源》是国内唯一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版”中译本。这一版本不仅最忠实于达尔文原本的立场,并且修正了第一版的错误,深受当今生物学家及达尔文研究者推崇,被收录进“牛津世界经典丛书”。
译者苗德岁是唯一获得“北美古脊椎动物协会罗美奖”的中国人,该奖有古脊椎动物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即“小猎犬”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观察,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