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叶,女,汉族,1975年7月生,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教龄27年,高级教师,现任利津县盐窝镇虎滩中学班主任教师,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东营市最美教师”“东营名师工程人选”“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出版著作两部,主持省市级课题七项,获教育部课题科研成果壹等奖、市优质课壹等奖、三次记功。
用爱心点燃学生成长梦想
从教27载,李志叶一直扎根乡村教育教学一线,每天与学生为伴,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离不开成年人的呵护,她给了孩子们无私的关爱;他们是学生,学生到学校来跟老师学做人、学知识,她给予学生启智润心的引领;他们是成长中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被人尊重的需求,成长中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她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
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李志叶给予所有孩子发自内心的悦纳——接纳他们鲜活独特的个性以及他们多样的感受。她坚信,与孩子们共情,用爱心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
班级管理中,李志叶格外留意特殊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但自尊心强。激励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她的习惯。生日当天吃到的一碗李老师亲手做的鸡蛋面,让已经毕业多年的小凯现在说起来依然激动不已;给手冻得发紫的孩子买件合身的羽绒服,李老师悄悄告诉他:这是爱心人士捐的。前年五月份,李老师收到从北京快递到手中的一条红色披肩,看到精美贺卡最后的落款人“爱心人士”,她会心一笑。
现在在高中任教的小静,是李志叶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之一,小静说:“跟李老师学习的四年,让我深切体会到——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拥有李老师的爱,此生我很富有、很温暖,我要像她一样去帮助、关爱学生。”
新生入学后,李志叶家访走进小兴家,了解到小兴同学的妈妈瘫痪,爸爸患有精神疾病。原来他的内向与自卑是来自家庭的原因啊!面对这个贫困家庭,党和政府的救助已很到位,作为老师,自己有责任更有信心教育引导这个瘦弱的男孩健康快乐地成才。
李志叶用心栽培、引导、激励小兴成功竞选班长;手把手教他书写汉字,横平竖直中他对改正自己缺点有了信心;带他到李老师家做客,小兴了解到李老师孩子的学习目标后自己放弃了辍学的念头;举行系列的励志班会教育,对比反思中小兴带领全班同学明确了各自奋进的目标和方向。家中的农活小兴快乐地自己扛起!校运动会3000米冠军奖杯他捧回来!中考目标实现!省级、市级“新时代好少年”的荣誉集于他一身。在苦难的生活面前,小兴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青年。李志叶说:“班主任用心用情为学生点燃成长梦想,帮孩子们创造绽放的条件,也正是我们自己结出美丽果实的机会。她用细心、真诚、无私的爱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尊重与喜爱。”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回早出晚归,多少次呕心沥血,多少次酸甜苦辣……不知不觉中,粉笔染白了鬓发,铃声送走了青春……年近不惑的李老师从今年四月份开始经常胃疼,周末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患有严重胃溃疡和乳腺导管瘤4a,要求她办理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李志叶跟医生再三解释,靠一瓶止痛药,她把自己的治疗手术延后到学生七月放假。
自己虽一身病痛,然而每当走进教室,看到一张张充满无限憧憬的笑脸,看着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华的眼睛,李志叶就会忘我地投入工作、默默耕耘。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再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
让体验活动照亮学生精神成长之路
李志叶对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理解。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人的知、情、意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强制,不可灌输,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逐渐掌握知识,完善道德,从而提升自己。鉴于此,李志叶一年年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很少走出家门的学生去经历、感受、体验,在愉悦和感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她利用周末组织学生游览黄河入海口。为了拓宽农村学生视野、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她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探索开展“盐窝的‘盐’的前世今生”科技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她自费带领学生到名校游学,感受高中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一次次收获无数感动的、卓有成效的活动,让学生们陶冶了性情,增进了感情,增强了安全意识,学会了活动策划与组织。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李志叶根据时令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适合班级成长的特色活动:望月抒怀、集体生日吃货节、趣味接力、感恩有你、信任背靠背等,以展示学生们的才能,促进交流,凝聚人心,使班级成为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是李志叶带班的特色项目。
有一次再升国旗期间,学生晕倒在队伍中,医生检查后告知原因——学生身体素质差,缺乏锻炼。此后,李志叶决定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十公里拓展训练,利用一天时间,从学校出发徒步到河口区梁家生态农场等目的地,往返十公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早上,李志叶和学生们快乐出发。接力过桥、花环编织、缅怀麻湾烈士、植物标本采集、食物和饮用水分享、磨伤处置……孩子们相互激励,相互帮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疲累又愉快的一天下来,从孩子们的活动总结发现,大家发出同样的感慨——这样的活动实在太有意思了!明年的目的地设在哪里好呢?
拓展训练活动使学生历练团队精神,磨炼意志,增强体能……这些都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点、线、面结合”架设校家社共育立体桥梁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李志叶积极营造班级情感能量场,从共情走向共生。架设家校沟通平台是促进班风学风的一个有效途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也是保持学校、家庭信息畅通的有效方式。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十年来,李志叶创造性地开展联村家访工作,架起了家校沟通的“高架桥”。基于家访和在校观察,她推行“年级学生成长日志”制度,日志每页上面详细记录着她所带班级、年级的每一名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个人表现、思想学习动态及所对应采取的谈话方式与帮助措施,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明显进步,全部顺利考取高一级学校。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离校前容易出现情绪或行为过激现象,李志叶主导开发了主题为“感恩·励志·飞扬”的离校课程。李志叶在担任师德报告主讲人时说——我们只要对学生在校就读四年的全过程倾心施教,我们的真情和理解就直抵学生和家长们的心灵。她将崇德修身的课堂建在学校,建在每名教师心间。
给家长写短信是李志叶多年来开展家校共鸣式教育的主要渠道。家访让她对每个学生及学生家庭有了真切了解,基于同理共情,李志叶按家长类型,依其所需分别致信——逆反的孩子,她给家长写“感恩教育”方法指导的信;不愿完成作业的孩子,她给家长“激励教育”的信;学习优秀的孩子,她给家长“亲子共读教育”的信,在外务工的家长,她写“我眼中的XXX”的信。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文字让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动、流泪。用诚恳、尊重、负责赢得学生和家长对李老师的信赖、对她教育工作的全力支持,换来的是融洽的亲朋式家校关系,是一个个孩子、家庭美好愿望的实现。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李志叶十分理解家长的不易,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把家长工作放在问题出现之前,精心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她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她向家长汇报他们关心的孩子学习、思想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诚恳地提出教育的具体建议与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从李志叶这里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看到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也可以了解和学习到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因为对教师这个岗位满心喜爱,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实践探索,李志叶的内心一直满怀虔诚。一个个让很多老师头疼的班变成了活力四射、团结奋进的强大团队,在各级活动中获得一次次嘉奖,孩子们在获取进步的同时也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因为对生养自己的乡土满怀感恩与眷恋,李志叶婉拒了省内外名校向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反思种种过往,让李志叶对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她的教育情感变得更加丰富,教育给予她的幸福也更加丰厚,并且让她一直向前走下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