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老师当年也是从150万人口的贫困县中走出来的,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总有一天能够绽放自己的光芒!”纪逍磊是一位“90后”青年教师。“逍遥盖鲲鹏,磊落月当空”是他对自己姓名的诠释。
纪逍磊2017年毕业于宿州学院,在阜南县王店孜乡亲情学校工作八年以来,六次获评“王店孜乡亲情学校优秀班主任”,曾荣获2023年“见义勇为类”阜南好人、“见义勇为类”阜阳好人、安徽省年度最美救护员等多个奖项。他用行动为学生们立下鲲鹏之志,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明月般的师者典范。
“小信封”搭起“连心桥”
“班主任是跟学生最亲近的人,我想跟学生们走得更近”。刚毕业的纪逍磊踌躇满志,饱含热情,在参加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后,就向学校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时学生们的表现并不理想,“作为班主任,我们既要做严父,也要做慈母,严慈并济才能真正管理好班级。”这是他回顾第一年当班主任时总结的经验。
第二年,纪逍磊重整旗鼓,调整了教学方式。他所带的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学生缺少陪伴与关爱,出现叛逆、厌学等问题。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敞开心扉、扫除阴霾?纪逍磊想到了一个办法,“你们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写信给我,哪怕是200字、两句话,老师都会认真看”。
一开始,学生们还对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有些不信任。但只要一得空,纪逍磊就和班里的学生一对一聊天谈话、劝导开解、鼓励打气;时不时带来各种各样的“破冰”小游戏,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关注到部分学生状态不佳,他甚至会睡在学生寝室,关心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渐渐地,纪逍磊桌子上的“小信封”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从简简单单的一段话到洋洋洒洒的两页纸,那些不愿意告诉家人的少年心事,不愿意吐露给朋友的家庭琐事,都有了一个“栖息地”。“现在还有很多毕业的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困惑,也会联系我,询问我的意见”。纪逍磊说。
2019年,纪逍磊注意到桌子上的一封“特别来信”。张旭(化名)是这封信的“作者”。纪逍磊曾因为其学习态度问题,私下和他谈心好几次,但纪逍磊发现只要一提及家庭问题,张旭总是支支吾吾。通过这封来信以及多次家访,纪逍磊发现,张旭的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父母对孩子关心较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纪逍磊第一时间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每月和他保持两到三次的单独谈话,与其家长及时沟通孩子情况。升高中时,张旭的家庭拿不出学费,他二话不说帮忙垫付了7200元学费。在纪逍磊的帮助下,张旭于去年以超出一本线近20分的成绩考入了淮北师范大学。
通过“小信封”,纪逍磊真正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班级管理成效显著,所带学生中考成绩优异。
我的老师是“阜阳好人”
“四轮车落水了!里面还困了个人!”2023年5月9日,纪逍磊正乘车前往阜阳市区,行至石寨村附近时,他突然听见一声呼救,循声望去,一辆货车落入湖水正逐渐下沉,司机被困车中,只能绝望呼救。眼看就要被湖水吞噬,纪逍磊立即停车,用路边的横幅做绳子,一端固定在车头,一端系在自己腰间。一边大声呼救,一边跳过护栏冲下去救人。
“下水之后才意识到,其实我自己也十多年没有游过泳了,但当时顾不了那么多,我不能眼看着鲜活的生命消逝”。因湖水较深且水温较凉,纪逍磊逐渐感到体力不支,就在他精疲力尽之际,其他热心人士纷纷循声赶来,奋力破开车窗,将司机拉到了岸边。
当时司机已经因呛水昏迷,面色发乌,呼吸微弱,纪逍磊运用在学校安全培训所学的急救知识,为司机进行胸外按压,并指挥一旁热心人士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足足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让落水者终于有了呼吸,看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纪逍磊和众人合力将落水者抬上救护车,才放心地离开。
“老师,你太勇敢了”“老师,你是怎么将他救起来的”......被救司机和其家属辗转找到纪逍磊,到学校对他表达感谢的时候,纪逍磊的同事和学生们才得知纪逍磊的救人事迹。
从这件事开始,纪逍磊也更加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常态化开展防溺水等安全主题教育班会的同时,还去往县红十字会参加救护员培训,拿到了救护员证。“防溺水要记心中,意外一出万事空”。在短视频平台,纪逍磊编辑的防溺水顺口溜获得了几百点赞,现在学生们还会在课余时间传唱。
“对每一个学生,我都希望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人格去熏陶。我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做榜样,都在为千百个家庭培植希望。未来,我也会继续站在三尺讲台上,将最好的教育带给乡村的学生们。”纪逍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