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榜消息:
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东风车规级MCU芯片DF30明年量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程伟
芯片是汽车的大脑;MCU(微控制单元)芯片,又是大脑中的大脑——接收信息、发出指令,指挥其他芯片控制车辆并保证性能。近年来,国产汽车芯片取得长足进步,但适用于动力、底盘等高安全性和复杂控制要求的高性能MCU芯片仍是空白。这种局面即将被打破。
4月3日,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智能化技术总师张凡武表示,国内首款实现完全国产化的车规级高性能MCU芯片DF30已完成第一次流片(试生产)验证,车规级验证马上开始,计划明年量产上市,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
拇指指甲盖大小、黑色,DF30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张凡武说,为了造出这枚中国“芯”,东风“走过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4月3日,张凡武介绍DF3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一辆汽车一般有25到50个控制器,需要500到1000枚芯片,其中九成已实现国产化。MCU芯片,在剩下的10%里。“我们一上来就挑了根‘硬骨头’。”张凡武介绍,2022年,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中国信科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等8家企事业单位,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东风提需求,下游各家公司分别负责设计、制造等,串起一条芯片产业链。
这种联合研发的模式,在业内是一种探索,起初并不顺利。合作过程中,东风汽车提出在芯片中使用一种关键模块,设计企业坚持用另一种模块代替。第一次流片验证,就因为缺少这个关键模块,使得应用该芯片的控制器无法开发一项基础功能,最终失败。“我们做的是从0到1的事情,没有模板可以参考。大家有各自的想法,所以会产生这种碰撞。”张凡武说,默契就在这些讨论、交锋中慢慢增长,现在,创新联合体内部的沟通机制越来越顺畅,运转越来越高效。
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44家,覆盖车规芯片标准、设计、制造、封装、应用等全产业链,产出发明专利及集成电路布图50余项,8项团队标准。
DF30芯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DF30芯片用途广泛,可用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底盘,也可用于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功能、性能与国际同期同类产品相当。今年2月,东风汽车在漠河完成了基于DF30开发的动力控制器的寒区摸底测试,达到预期目标,更坚定了团队高质量完成该芯片开发的决心和产业化的信心,计划今年夏天到吐鲁番进行热区测试。
“验证是汽车芯片研发的另一个大难点。东风是国内汽车品种最全面的汽车企业,能为芯片验证提供最全面的实例场景。”张凡武介绍,下一步,东风汽车还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DF30的其他型号,实现产品系列化,同时开展域控制器芯片的研发。
相比单个产品的成功,张凡武更看重创新联合体这种创新模式。他说:“自研芯片的核心在于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产品。东风汽车将基于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对应用场景的理解定义芯片,并且打通在国内进行芯片需求、设计、生产再到应用的整个流程,保证供应链安全。”
东风汽车牵头,创新联合体研发的系列芯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DF30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三个跃迁、一个向新”战略目标,东风汽车在研发投入中的占比始终稳定在8%左右,从研发新能源汽车到探索智能驾驶,从升级高效动力系统到应用智能互联技术,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连续3年获得中国车企专利创新指数第一位。
4月16日,聚焦无锡、聚焦“半导体封测”中国大会,共探行业新局!
半导体封测+芯榜+深科技+气体圈子+半导体圈+亿欧:共同举办!(合作加微信:105887)
「半导体封测官方:www.feng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