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培养芯片研发人才,“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2025年课程近日启动。3月举行的第26期培训主题为“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企业的360余名学员。本月将举行的第27期培训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旨在为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多集成电路人才。

在市经信委、市教委指导下,“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由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与集成电路头部企业等承办,面向全国非专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构建政府、高校与企业深度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截至目前,这个项目已累计培养近5000名专业人才,为产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集成电路行业知识和真实场景。

上海市经信委半导体产业处副处长周乃文表示,芯片是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底层支撑,上海在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包括芯片设计在内的产业方向还存在人才紧缺现象,本项目设立的初衷是通过产教融合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集成电路行业知识和真实场景,培养一批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树立远大志向的青年人才队伍。培训班的教学团队汇聚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顶尖人才,包括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以及澳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资深专家学者。

“我们采用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前往澳门大学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了解芯片技术革新、生产工艺流程及产业链的全貌。”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负责人说。



“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集成电路行业知识和真实场景。

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而专业的课程设计,得到了很多学员的好评。“我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微纳光学,与光子集成电路有密切联系。研发光子芯片,也需要对传统电子集成电路有深入理解,而我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在一家顶尖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人员梁敏鹏说,“感谢紧缺人才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决定在未来几年系统地学习电子集成电路知识,为今后研究光子芯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2022年起,越亚半导体员工祝海旺参加了多期紧缺人才项目培训。在他看来,每次培训的内容都丰富全面,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入解析,又有实践经验的分享交流。“本期培训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有一定难度,老师们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些知识的应用与市场,加深了我对集成电路行业的理解。”

目前,“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第27期已进入报名阶段,主题为“人工智能芯片设计”,课程时间为4月15日—5月30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光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学生均可报名。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建议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的优秀青年报名参加培训,为国产芯片研发贡献力量。

来源 | 解放日报、

作者 | 俞陶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