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日寇的轰炸机从东南区域上空肆无忌惮地掠过,整个浙江都处于飞机轰炸范围内。
因此浙江的各高校、重要的机关单位决定转移,眼见如此,日本高层对驻地部队发出指示:想办法挽留或控制一切浙江学士、知名人士,以备未来使用。
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苏步青跟着校长竺可桢,忙里忙外处理各种搬迁琐事,此时此刻的他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
这厢苏步青埋头工作时,突然收到一封由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发来的急电:邀君速回日本任数学教授。
苏步青草草看了一眼,随手将电报一放,丝毫不放在心上。
然而令苏步青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收到电报后没多久,日本驻杭州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又趁着只有苏妻单独在家时,居然找上门去。
那么为什么日寇要对苏步青“穷追不舍”呢?领事馆的人找苏步青妻子目的又是什么?
日寇士兵
青年才俊远渡东洋
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头说起,苏步青出生于1902年9月23日、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的一个世代务农家庭,他自小放牛,成长于山野之中。
那时的苏步青还叫苏尚龙,苏父虽然躬耕为生,但也读过几年私塾,苏步青还小时,就跟着父亲读诗认字,苏步青天资聪颖,有时候苏父背诗,怎么也记不起下句时,一旁的苏步青却能脱口而出。
苏父惊叹不已,于是便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将儿子送到城里读书。
苏步青9岁那年,苏父积攒够学费,走了一百多公里山路把孩子送到了平阳县第一小学学习,同时也将儿子改名为苏步青,希望他能步步青云,直达人生巅峰。
苏步青也不负父亲重望,12岁的他以全校第一成绩考入浙江最高学府——省立十中,不仅如此苏步青还在那里,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杨雯朝。
图片来源网络
彼时的杨雯朝刚从东京学成归国,在给苏步青他们上第一堂课时,满心欢喜的孩子本以为,这位留洋先生会大谈特谈各种新奇见闻。
没想到杨雯朝双眉紧锁,忧虑得对学生们说:
“如今中华民族岌岌可危,为自救我们必须发奋图强,学习科学,发展实业,而学好数学就是这一切的基础。”
杨老师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震撼到苏步青的年幼心灵,在这个时候“学好数学,救国强国”就成为深扎于他心头一辈子的信念。
苏步青本就天赋异禀,再加上刻苦努力,他的成绩一直在校遥遥领先,时任省立十中的校长洪彦远爱才如命,为了培养苏步青,他自掏腰包用200块大洋送苏步青到日本留学。
在民国时期,许多人选择到日本留学,一是因为距离近,花费相对来说不多;二是日本是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工业、科学技术都比较发达,对于有志青年来说是很合适的选择。
因此苏步青满怀感激接过校长的资助,便登上了远赴日本的游轮,他下了船后,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攻克语言关,在1920年2月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电机系。
苏步青勤工俭学,刻苦努力,年年考试,名列前茅。
四年后他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以两门功课均满分的成绩考取了日本王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在那里苏步青不仅扩展了学识,也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异国情缘伉俪情深
1924年3月苏步青正式进入仙台市的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学习,仙台市景色宜人,街市热闹,但苏步青无心玩耍,他入校便沉浸于“数字”当中,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研究。
苏步青
因此苏步青极少出校门,所以他与好友相聚也都约在帝国大学校内,这天老友带来一位女子一同拜访苏步青,只见那女子温柔娴静,轻声细语自报家门:
“你好,我叫松本米子,我的父亲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
松本米子不仅是松本教授的独生女,她还精通茶道花道,更弹得一手古筝,青年才俊相聚一堂,难免要吟诗对词,各展才艺。
松本米子落落大方,一曲高山流水,不禁让苏步青有重回故乡之感,佳人的一颦一笑更深深地印在他心头之上。
而对松本米子来说,苏步青是父亲口中赞誉有佳的数学天才,也是文质彬彬的绅士,要知道苏步青那时尚未毕业,已被学校内定为教师,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青年时期的松本米子
佳人才子相识相知,时间一长自然要谈婚论嫁,1928年,26岁的苏步青与23岁的松本米子喜结连理。
婚后松本米子成了标准的家庭主妇,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学习,照顾他生活里的一切琐事。
苏步青先后发表的专业论文,震惊日本数学界,因为有妻子的鼎力相助,他得以完全沉浸在“数学世界中”在日本,欧美等国科刊发表论文41篇,被人誉为“东方数学明星”。
对于苏步青这样声名显赫的人才,日本方面当然不舍得轻易“外流”,1931年他的母校帝国大学正式发出聘书,并且开出一系列优厚条件。
如果苏步青答应的话,那他的后半辈子不仅衣食无忧,在学术上也将有更大发展平台,另一方面苏的岳父也很希望这个乘龙快婿,能够留在日本,毕竟论各种环境,那里更胜一筹。
但苏步青心中很清楚,他必须要在学有所成时回到,生他养他的中国,并且他也与已经回国的学长陈建功约定过,要在浙江大学、建立世界一流的数学系,教授出更多学子,完成救国强国的理想。
只是该如何向妻子开口,一时成了苏步青的难题。心细如发的松本米子,自然瞧出各种端倪,她了解到丈夫的为难后,主动说道:
“我爱你,你爱你的国家,我们回中国吧在你爱的地方,你才能更好地爱我。”
松本米子的理解、大度也让苏步青对她更加怜爱,同年9月夫妻二人告别岳父一家,整理好所有行囊后,便带着两个孩子、义无反顾回到已是“满目疮痍”的祖国。
爱在中国的日子
苏步青一家落脚西子湖畔的杭州城,起初松本米子初到异国他乡,的确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在日本时她每天都要洗澡,来中国后不具备条件。
但苏步青还是找人做了个铁桶,让妻子一个星期洗一次,饮食上差异也很大但松本米子从不向丈夫抱怨,也尽量去适应。
一家人在杭州城和和睦睦生活了6年,直到1937年幸福的日子戛然而止。
战火蔓延到杭州后,日本方面先是发动苏步青的母校,向其抛出橄榄枝,见他不为所动后,便把心思转移到了苏步青日本妻子松本米子身上。
同为日本人,他们自然有别样的切入点,这天松本米子送走丈夫后,正独自一个在家洗碗,门铃响后,只见是一身着日式便服的男性,对方表明身份及拜访来意,简单客套过后。
驻日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便说:“夫人,您随苏君来这里几年了?”
“已6年有余。”松本米子出于礼貌,客气答道。
图片来源网络
“身处异国他乡,这里的食物您一定吃不惯吧,咱们领事馆里,都是大日本帝国空运来的新鲜食材,厨师也都是日本人,相信您如果吃到家乡的食物,也能略以解思乡之愁。”
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观察松本米子的神情。
松本米子知如今时局复杂,虽面对微笑,却不卑不亢答道:
“非常抱歉,我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吃惯了这里的菜。”
话不投机半句多,米子夫人既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方也就知难而退了,当天夜晚苏步青归家时,松本米子贴心得帮他摆好拖鞋,卸下大衣,也告知了丈夫白天的经历。
因为有了妻子的坚定支持,苏步青也就毫无后顾之忧了,出于安全考虑,苏步青准备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自己随校西迁,然而哪知天不遂人愿,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噩耗传来。
苏步青捏着手里来自日本的电报,陷入痛苦当中,那上面写着:松本教授病危,盼望速归。
松本教授不仅是自己的岳父,也是授业恩师,于情于理,他着实应该回去。
但中日两国交战,苏步青也很清楚知道自己若是回日本了,恐再难回国了,因此深思熟虑下,苏步青将电报交给妻子,打算让她独自回国送老人一程。
米子知老父病危顿时泣不成声,但听丈夫打算让自己走时,她却坚定得拒绝了:
“现在这种情况,我不能离开你,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离开中国。”
普通人身处乱世之中、亲情、爱情、恩情无限纠缠,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情非得已,他们夫妻二人只能紧紧相拥,抱头痛哭。
错失与父亲最后一面的松本米子,没多久就与老父天人永隔,然而生活并没有给予这对眷侣特殊的优待,随着日寇切断泸宁铁路,苦难的日子便开启了。
乱世一家人
浙大师生头顶时不时掠过的轰炸机,他们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竺可桢校长身负重担,他也很关心苏步青一家人的安危,介于其妻身份特殊,他特意找到苏说:
“我替你向浙江的主席朱家骅要来了一张通行证,任何军警都不得盘问。”
果然有了这张通行证后,苏步青顺利通过军警站,平安将妻儿送上了开往平阳老家的火车,而他则挑着书本、行李跟随大部队西行逃难。
这一路上大家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眼见如此苏步青找到校长竺可桢说:
“这样不行,我们可以找学生商量下,趁着日本人不轰炸的时候,在安全的地方上课。”
经过众人协商同意,大家决定利用安全时间段,呆在寺庙或者山洞里,于是大家一边逃难,一边上课。
苏步青(右一)
有一次苏步青刚拿出课本,空袭警报声陡然响起,他迅速带领同学躲进山洞里,大家虽然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苏步青还是鼓励大伙说:
“这山洞虽小,但数学的天地却是广阔的,是别有洞天,大家要按时读书,定期作报告,讨论,你们只有成才,将来才能救国。”
1940年浙大师生在贵州遵义落脚后,校长竺可桢资助苏步青一笔费用,正是这笔雪中送炭,苏步青才得以将远在平阳老家的妻儿接来身边,一家人团聚在贵州湄潭的破庙里。
战时岁月谋生艰难,苏步青全情投入在教学和教研时,家里家外所有事宜全靠松本米子一人操持,她当年从日本带来的古琴一直束之高阁,覆上了厚厚的灰尘。
米子全心全意照顾丈夫,也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有一次苏步青学生无意当中对他说:
“苏师母的书法要比苏先生好很多。”
而苏步青也是在妻子的影响下,才开始认真练字帖。
米子作为日本白富美,衣食无忧,在中国生计艰难时她满脑子都是丈夫和子女的温饱,再也没有做过新衣服。
苏步青将妻子的付出全部看在眼里,他知道如果没有妻子的全情相助,她一力完全担负起8个孩子的养育任务,自己是不可能有精力,培养出那么多的学生,也不会在数学研究上有所建树。
要知道苏步青回国之前,中国是没有微分几何这个科目的,他回来以后首创这门学科,不但填补我国高校空白,其也不断在这个领域开拓创新。
苏步青的许多理论被用在飞机设计、船体放样等实业当中,苏老执教期间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其中共有8名院士,25名全国各大高校正副系主任,他是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结语:
1953年我国开始允许外国人入籍,在中国已经生活22年的松本米子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并改名为苏松本。
时光荏苒,1982年多年积劳成疾、罹患癌症的苏松本卧床不起,而苏老也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终于有时间陪伴这个为他操劳一生的妻子。
4年后的5月23日苏松本撒手人寰,身为坚定唯物主义的苏老将妻子的照片随身携带并说:
“我不相信鬼魂,但她一直活在我心里。”
参考文献:
七一网,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网站:《一个甲子的陪伴》
https://www.12371.gov.cn/Item/602324.aspx
文汇网官方账号:《“数学界最浪漫的诗人”苏步青写给妻子的信:樱花盛开的时节,结识了松本米子》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69236256884392459/?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