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缅怀先人,追忆往昔。在天上村前这个古朴的村落里,曾经走出了一批杰出的胡氏子弟,他们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三兄弟,他们不仅推动了大同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也在交通大学的学科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胡明复与交通大学
胡明复于1921~1926年受聘于交通大学。在交大期间,胡明复不仅教学严谨认真,根据当时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胡明复还与裘维裕、周铭等教授借鉴西方办学经验,提出从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入手,抓好数、理、化等课程,搞好高等工程教育。学校采纳这一建议,遂于30年代初开始对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首先是增加基础课学时,充实内容。当时一般工科大学,数、理、化只安排在一年级,而交大则安排两年数学(一年级“微积分”,二年级“高等微积分”及“微分方程”)、两年物理(“理论物理”与实验课程分开设立,各四学期)、两年化学(一年级“普通化学”,二年级“分析化学”),这在当时工科大学是绝无仅有的。
2.胡刚复与交通大学
1925~1926年、1931~1936年,胡刚复两次受聘交通大学物理系,并曾任系主任。他也是交大学生崇拜的大教授,曾有中院的学生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学部的老师好到什么程度,我实在不知道。据我的哥哥说,像胡明复、胡刚复那样的天才博士,在外国都是很少的。”
胡刚复讲课很有个性特点,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富于激情,常常沉醉其间不能自已,是有名的“拖堂老师”。哪位老师的课安排在他后面便很“倒霉”——必须站在教室外面等候,即便是大冬天;或者是学生下课后,不得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赶下一堂课。
尽管这样,他的课却是学生的首选,他上课往往能让学生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之中。除交通大学外,他还在许多学校当过教授,桃李满天下,其学生中有吴有训、严济慈、吴学周、赵宗尧、钱临照等一大批科学精英。
3.胡敦复与交通大学
胡氏兄弟中,数胡敦复在交大执教时间最长,从1930年至1945年,长期担任交大数学系教授并系主任。胡敦复博学多才,教学更是公认的全能教授。
在交大时,胡敦复教的数学涉及多个门类,但主要是“微积分”。“微积分”是大学一、二年级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交通大学素来注重基础,因此教一、二年级基础课的都是学生崇拜的名教授,20年代有“三民主义”,三四十年代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教授又称五大教授,所教科目均是基础学科——数、理、化、国文、英文)。老交大教学有“基础厚”的美誉,与著名教授为大学低年级学生讲授基础课程不无关系,“五权宪法”之一的胡敦复是当时交大学生公认的微积分权威,他讲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基本概念,推理严密但明白易懂。由于他面对的主要是工科一、二年级学生,因此他讲课常用引进几何概念和物理概念的方法来简化某些过于繁复的数学推导过程,从而使学生由抽象的微积分能很快联系到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惊奇地感到高等数学原来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武器。所以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是学生眼里那种能于不知不觉中引领你前行的一代名师。
作为数学系主任,胡敦复为交大数学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胡敦复到校时,交大扩充物理、化学、数学三系成科学学院,并首招数学专业本科生。当时,虽仅有他一名教授,3名讲师,但仍然开出一系列专业课程。到1936年,发展到教授5人,讲师2人,数学系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4年内共需学习40余门课程,其中数学系的专业课程21门,如“微积分”3门,“解析数学”5门,“代数”4门,“几何”3门,研究课程2门,“科学思想史”、数学问题4门。此外,为其他院系开设数学课7门。鉴于当时交通大学的性质,对数学专业的教学,胡敦复主张理论与应用并重,既重视基础理论,又重视结合工程学科的应用。其中一、二年级注重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三、四年级才逐渐加深理论。根据这一要求,当时数学系学生须修物理、化学、工程和管理等课程近80学分,约占全部课程的40%。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各种需要。此外,他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当时数学上的重要问题或新领域进行研究,养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精神。
由于胡敦复一生致力于教育实业——办学,行政事务繁忙,和两个弟弟相比,他在学术上的贡献略显逊色,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谈到胡敦复时说:“胡敦复先生是很好的教育家,因为他不写什么论文,所以当时不那么出名。”但作为教授、教育家,他已非常著名。1941年,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评选部聘教授,以奖励在大学任教10年以上,且教学确有成绩、声誉卓著,对学科发展具有特殊贡献者。经过反复酝酿,第一批部聘教授在24个学科中遴选30人,胡敦复成为数学科当选的2人之一。
胡敦复十分关心中国数学的发展和组织建设,他在任交大数学系主任期间,积极联络当时国内的数学家,发起组织中国数学会。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交通大学图书馆正式成立,胡敦复被选为大会执行主席。后又当选为董事会主席,全面负责数学会工作。1936年8月,他在北平主持了中国数学会第二届年会。此后由于抗战全面爆发,大部分高校内迁,中国数学会的活动一度中断。但1939年,胡敦复和留在上海的部分数学家克服重重困难,组成临时编委会,坚持出版数学会刊物《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1940年,中国数学会决定分散召开年会。9月1日,胡敦复主持了上海年会,并组织总会分寄选票给各地会员,进行第三届数学会职员的改选等工作。胡敦复是中国数学界早期杰出的组织者和著名活动家,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在历史上曾经与北京铁道学院、唐山工学院几度分合。1921 年,交通大学首次合组,下设京、沪、唐三校,胡鸿猷被聘为北京学校主任,同时胡壮猷时在京校任教。后来,因学潮而三校分立,胡壮猷在辗转数校任教后,于 1936 年到唐山工学院教授化学。抗战期间,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内迁贵州平越合组交通大学贵州分校,胡克猷担任了铁道管理系主任。不久,他又去往重庆,在交通大学重庆总校任教,抗战胜利后又受托主持学校复员事宜,不辞辛劳,居功至伟。
清明时节,让我们走进天上村前,感受这座古村落的书香气息,聆听那些尘封的故事,缅怀先贤的功绩,传承先贤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部分内容摘自:《中国数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