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很特殊的,有三:

一、它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

二、它是唯一一个用公历来确定日期的传统节日。

三、这是一个有哀愁寂寞快乐交杂在一起的节日。

说起来,清明其实是三个节日的合并,所以才有这么奇怪。

从寒食改火到清明祭祖

上古有改火旧习,后来演绎为寒食节,有说是纪念晋介子推,其实不然。

春三月气温上升,气候干燥,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所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最初的寒食节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

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中国人最尊敬的就是祖宗,要前往墓地,为祖先扫墓祭拜,感叹生命的无常,自然产生一种悲伤的心情。


清明

宋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我在王禹偁的这首诗中读出了清明的寂寞。

有人回家祭祖,有人出门闲游,但是还有很多人割舍不下很多东西,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在纠结中只能寂寞的度过。

这首诗就写了“改火”的习俗,到宋代还有延续。


破阵子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快乐是上巳节

上巳节也是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人们要举行祓禊(临河洗溶,以新福灾)仪式。“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诗圣杜甫都是这样写的。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这个时候也是春天的花开的最艳丽的时候。人们走出家门外出郊游,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大好春光,都在你的脚下,都在你的眼前。


中国人是很会生活的,这个清明,包涵着那么多的意义。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