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人们总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虽然这句话出处不明,但听上去似乎有几分道理。这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活生生的案例可寻。

传闻1944年的时候,浙江大名鼎鼎的土匪就因为受不了国民党的攻打,直接就写了小纸条传给当地的新四军,希望对方能接济他们40万发子弹来对付国军。

当时新四军收到纸条时也懵了,土匪不打日军打国军?还要找我们要弹药?他们是不是疯了?但是转念一想这里似乎没那么简单。这群土匪恐怕还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那么这个忙到底要不要帮他们呢?新四军会作何打算呢?不到故事最后一刻,永远都猜不透结局。



打入匪窝,计划招安

故事还要1942年说起,当时正是国共联合抗日的高潮阶段。可抗日前期的国军战斗力实在是不行,就浙赣一战国军就因为不敌日军惨败而逃,把浙江一带大面积拱手让了人。后来是新四军注入后的力挽狂澜,才勉强压制住日寇的肆虐。

可一天不把日军赶出去,就有一天被他们卷土重来的威胁。驻扎浙江的新四军也很着急,想要加强武力去抗日,武装队伍和人马肯定是最关键的要素。可国军是中看不中用,想要联合起来恐怕还要另外招兵买马,最好是整支队伍可以拿来用。

这时候新四军中有人提出可以招安当地的土匪为已所用,说不定他们战斗力也不可小觑。

因为历史原因,在浙江嵊县和新昌一带确实存在好几个大大小小土匪团伙,他们占山为王,靠着打劫行路人和货商为生。



虽然百姓一见到他们是避而远之,但这些人很多也不是生来就是干土匪勾当的,而是被逼无奈才走上绝路。况且很多人出身贫寒,即便做起匪徒也时不时会有劫富济贫的行为,妥妥把自己当成“绿林好汉”。

了解了这些土匪的情况后,新四军组织上决定可以试着发展下他们,但还有个问题他们必须先解决:土匪毕竟是土匪,想要拉拢他们抗日、还要叫他们遵守新四军纪律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事情,最好还是先派人打入他们的内部摸清底、洗好脑再说。

于是,在新四军队伍中有一名叫做陈山的战士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愿意担此重任,他原先就是搞宣传出身,在抗日年代更是发动不少群众加入抗日队伍中来。所以由他去做这个“策反”工作是最好不过的人选。



土匪内斗,计划有变

不得不说陈山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化名陈力平成功打入土匪王山虎的部下,王山虎是当地最大的土匪头子,名下起码有上千人,而且个个都是身强力壮的匪兵。

很快陈山就混到核心层,深的大头目王山虎的信任。陈山原想等时机成熟后,去劝王山虎带领部下加入新四军。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

招安还没开始,土匪内部倒是先上演起了分家的内讧

王山虎就此失势,他的部下王孝明等人带着自下属开始自立门户,余下土匪走的走、散的散,宛如一盘散沙。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山摸不着头脑,但好在他脑子还是转的快,当务之急只能改变策略赶紧收人了。

于是在组织的批准下,陈山也先佯装自立门户,从原先土匪窝中拉来不少土匪骨干,等他做大做强后他就开始给这些下属宣传革命思想,让他们加入新四军队伍

除此以外,他还以土匪头目身份接触其他土匪小分队,并且和他们都结交下深刻友谊,一旦有机会就可以适时去拉拢他们抗日。

当然在这些土匪头目中,陈山最看好的是王鼎山

。此人虽说是一身匪气,但并非无恶不作之人。据说他只劫那些乡绅富豪,从来不动无辜百姓。而且抢来钱财都是和兄弟们平分的,若是有盈余还会去资助挨饿受冻的穷苦人家。



王鼎山的队伍人马也不在少数,况且在他带领下还相当团结,从来不干偷鸡摸狗的勾当,倒是颇有几分正规军的意思。陈山便想着从王鼎山入手,应该最有可能招安的队伍。

搭上头目,再度牵线

没过多久,陈山便借着宴请搭上王鼎山,两人果然一见如故,聊起穷人、富人的关系是头头是道,后来陈山便也不瞒着,干脆和他挑明自己共产党人的身份,并明说自己想邀请他和他的部下加入新四军。

可王鼎山却犹豫了。再三考虑之后,

他坦言自己很信服陈山口中的无产阶级思想

,但自己统领这怎么大一个土匪集团,很多事情并不是他能说能做就能做的起来,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那么容易的。



王鼎山手下还有大批兄弟要去养活,所以参军这事他宁愿还是搁置下。不过他表示自己很高兴能交到陈山这位朋友,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依然会把他当成把酒言欢的兄弟。

既然王鼎山这么说了,陈山倒也没有再逼他的意思。两人交往直达2年之后,直到1944年陈山被组织派往前线作战,日后也不能再在山头冒充土匪了。临行前王鼎山还为陈山践行,今日一别,再见更不知是何日。

不过走之前陈山曾对王鼎山说道:

“王兄,你我兄弟一场,希望你日后不要投降日寇,不然再见面我们必定不死不休。也希望你不要加入国民党,如果遇到危险可以随时找共产党求救。”

可能也是因为这句话为王鼎山日后抓救命稻草留下铺垫。



匪徒遇困,求助我军

两人的友谊虽然断了联系,但故事尚未这么简单就结束。1944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尾声,日军嚣张气焰早已消息殆尽,剩下不过是苟延残喘。而此时的国军又开始有了新的“作妖”手段。

虽然当时国共关系还没破裂,但是国军已经想着如何独吞胜利的果实。为了给世人留下铲除倭寇匪徒的好印象,他们一面在对付日军的疯狂反扑,一面将矛头对准各地山头的土匪。肃清土匪毅然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尤其是浙江山头土匪同样也不在他们放过的行列。

国军大肆的围剿让王鼎山等人慌了神。为了抵御国军,好几个土匪窝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对抗,他们还推选王鼎山作为总负责人力抗国军。



王鼎山虽然有几分战斗力,可始终也无法和中央正规军比拟。很快王鼎山便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武器库里连子弹都不足了。要是再找不到突破口,恐怕不出几日就会被国军给悉数歼灭了。

此刻王鼎山心里很清楚自己处境很困难,可即便这样他更要重振士气,才有一丝获胜的机会。王鼎山极力想找外援求助,可自己一介土匪谁会愿意来帮助自己呢?况且能联合上土匪都一起上,还有谁有如此多火力呢?

答案不言而喻,王鼎山自然也会想到。于是我们就看到开头一幕,王鼎山托人给新四军驻浙部队陈山送去一张小纸条。



纸条上写得很清楚如果新四军愿意给他们提供40万颗子弹对抗国军,等这个危机过去之后,他愿意带着全体兄弟加入新四军

。纸条末尾他还特意注明四个大字:十万火急。以此希望新四军能尽快决定。

可王鼎山自己也在犯嘀咕。新四军真的会愿意提供子弹给自己打国军吗?

出兵协助,换来投诚

其实何止王鼎山,当陈山把这事上报给组织后让所有人都炸了锅。毕竟当时新四军还在拼命抗击日军,自己子弹都用得紧紧巴,难道还要为他们提供吗?况且若是让国民党知道是我们在提供子弹又会作何感想?但是这么多人和新四军关系尚且良好,如此见死不救于心不忍。



当时浙东游击纵队司令为了此事在内部开了一场讨论会,果然在会上分了2个阵营,一部分支持拿子弹去救人,另一部分则倡导不要插手土匪之事。

争夺到最后,组织作出一个折中的决定,并让陈山带话过去。

这个决定的大意就是子弹我们不会提供,但是会派部队去接应王鼎山。但成功之后大家得要投奔我新四军来

。不知道对方能否接受?

其实新四军也没有把握这群土匪能否接受这样的条件。可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这次王鼎山是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宁愿烧了自己山寨也要突围出去投靠新四军去。



于是这就成了一趟双向的奔赴,王鼎山率领众匪兵一路抗击国军,从山上杀到山下朝着新四军驻地奔去。而陈山和部队马不停蹄地行军赶路,终于在奉化西部遇上王鼎山的人,两队人马协力击退敌人,终于救下王鼎山等人。

之后结果想必大家也都想得到。王鼎山依照承诺率领众部加入了新四军,在部队里他们独立汇编成一个“新四军抗日别动队”,由王鼎山任队长,陈山任政委。

当然既然加入了新四军,就要守军队的规则。组织上要求这支土匪改编成部队要改掉身上一贯的匪气,不能再干绑架抢劫的勾当,更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部队有部队的纪律,他们自然都要一样一样去遵守,决不搞特殊。



对于这些要求王鼎山欣然接受,毕竟如今抗日杀敌才是大事,打鬼子、保家园才是每个中国人应该贡献的力量。至于遵守这些纪律更不是什么难事。

只能说陈山确实没有看错王鼎山,这位土匪头头上了战场也是一把好手。他能带领手下英勇杀敌、毫不怯弱,一度让敌人闻风丧胆。直至最后浙江一带日军被清理干净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至此谁敢说土匪出身的王鼎山不是一介好汉呢?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是一位土匪头目转变成新四军队长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又何其让人感慨。如果不是国军袭击,不是日军侵略永远都不会把他们和新四军联系在一起。

可命运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捉弄人,到了危急关头他们唯一可靠得住也只有新四军的组织。而组织上又何尝不需要他们力量来抗日呢?

就像毛主席所言“团结就是力量”。是啊,只要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可以团结在一起,就再也不会怕任何的敌人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