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调整心态,走出抑郁》专栏的第50章,要想走出抑郁,首先要调整心态。

抑郁的孩子总是躺平摆烂,什么都不想做,这对他们走出抑郁是极其不利的。

那你什么都不做,天天躺床上玩游戏,又怎么可能走出抑郁呢?要走出抑郁,他们就必须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错误行为,最终他们才有可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心态,走出消极悲观的人生状态。

这其实也是孩子难以走出抑郁的根本原因,但凡他们能积极地行动起来,抑郁就不会这么难以治愈?但问题是他们又不想行动,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闭环:要想走出抑郁,就必须要行动起来 ,但他们又天然的排斥行动,那你说怎么办?

而如何让抑郁的孩子行动起来呢?关键就是改变他们的心态。

人的心态会影响人的行为,当你积极乐观时,你就感觉浑身充满活力,做事也有劲;而如果你特别消极悲观,你就什么都不想做。

所以要想走出抑郁,先要调整心态,这也是我们专栏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方法。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也已经分享了很多帮助孩子改变心态的方法,也介绍了孩子可以做哪些积极正面的行为来帮助他们构建更加良好的心态。

那如何让抑郁的孩子更多的做到这些行为呢?这一章我们来学习一下相关的技巧方法。

行为3要素

一个行为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3个要素,就是内驱力、能力和问题难度,只要这3个问题解决,一个行为就会发生。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抑郁的孩子做出那些积极的行为,就需要让这个积极的行为具备这3个要素。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内驱力

一个行为是否要发生,首先要有内驱力,孩子先要在内部产生内驱力,然后内驱力才会驱使他们去做出外在的行为。

举个例子,你只有饿了,然后你才会想去点外卖,如果你不饿的话,你会点外卖吗?是不是就不会?你又不是闲的没事干,有钱没处花了。而饿了,就会导致你内驱力的产生,从而促使你去行动。

简单的说,外部行为是为了满足内在需求产生的,只有先有了内驱力,然后才会有外部的行为。

而孩子之所以难以走出抑郁,就在于他们极度缺乏内驱力。

因为抑郁的孩子往往特别消极悲观,他们感觉自己是无能失败,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所以他们就不愿意去做任何事,自然也就缺乏内驱力。

而我们专栏强调先调整孩子的心态,就是为了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只有内驱力产生了,他们才会愿意行动起来,也才能获得更多的价值感、成就感,最终也才能走出抑郁。

那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我就不多说了,前面章节分享的知识、技巧方法,都是在教大家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激发内驱力,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的,再回去自己看看。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影响行为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能力问题。

严格来说,能力问题和难度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能力越高,问题难度肯定就是越低;而问题难度越大,只能说明能力不够,所以二者一个问题的两面。

我之所以分开说,是因为这2者的关注点不同,能力问题关注的是孩子自身,而难度问题则是关注的问题本身。

人的自身能力,会严重影响一个行为是否会发生。如果行为执行难度太高,明显超出人的能力,那人就不会去做。

就比如说你会为了考上清华北大去努力吗?大概率不会吧?因为你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努力,也是白费。人不会去浪费时间精力做一件注定会失败的行为的,因为这样的付出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当一个行为不发生时,我们就有必要考虑下是不是行为难度太高,个人能力有所不足。

对于抑郁的孩子来说,我们期望孩子去做的那些行为,往往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期望孩子去看一会书、外出散散步,这是孩子能力不够吗?显然不是的,更多是孩子内驱力不足,是他们不想去做。

再说了,即使真的是因为孩子能力问题才导致的行为失败,我们也尽量的不要从这个因素上下手,因为你要提升孩子的能力,就需要训练他,让他做更多的行为,但抑郁的孩子本身就缺乏行动力,你这不是在给孩子制造更大的困难吗?

所以能力不足导致孩子行为的失败,这个原因我们可以基本忽略,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这个因素。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问题的难度

在无法提高孩子内驱力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孩子的执行力,我们最需要解决的因素就是问题的难度。降低问题的难度,可以大大提高行为的成功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