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春意,是从晨雾中第一筐带着露珠的春笋开始的。
4月3日清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后街临时过渡市场早已人声鼎沸,鲜嫩的竹笋还沾着山间雾气,紫红的香椿与雪白的折耳根在竹篾筐里堆成小山。
顾客正在摊位前挑选新鲜的春菜。王辉摄
“竹笋咋卖呀?”
“12块钱一斤。”
“老板,香椿啥价?”
“一斤14块钱。”
摊主陈冬梅的围裙上还残留着泥土的芬芳,她麻利地给春笋剥壳,笑着说:“七点出摊,椿芽子、笋子、折耳根卖得俏。”
正在挑选野菜的张女士脸上笑容洋溢:“刚上市的野菜,新鲜、纯天然。清炒春笋配腊肉,孩子们都能多吃两碗饭。”
当下,正是品味春菜的绝佳时节,各类时令春菜占据了菜场和商超的显眼位置。韭菜炒竹笋、香椿炒蛋等特色山野佳肴,陆续被端上餐桌。
走进三星丽丽小炒的后厨,灶火正旺,韭菜炒竹笋在铁锅里翻滚出翡翠金边,刚出锅的香椿炒蛋泛着琥珀色的油光。老板徐必俊忙碌地擦着额头上的汗珠,案板上堆满了刚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新鲜野菜。
春菜凭啥这么走俏?
“吃春菜是我向春天致敬的方式。”在一处溪边,90后宝妈田慧正带着女儿挖折耳根,小姑娘的塑料桶里盛满惊喜,“妈妈你看,这个根须像老爷爷的白胡子!”
在宁陕县,这抹春色悄然绽放在街巷角落,流淌于山野之间,时令春菜消费同比增长了15%,带动了近千户农家的“增收链”。
在海拔1100米的子午梅苑,6公里梅岭正释放着“春日经济”的活力。
“新买的帐篷终于能派上用场了!”大学生王帆兴奋地抱着睡袋,这个节假日,他计划在渔湾逸谷露营,享受山野间的片刻宁静。
据统计,自今年春节以来,宁陕县共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在这春潮涌动的季节里,宁陕人用山野的鲜、花海的艳、户外的燃,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当最后一筐春笋售罄,当露营帐篷缀满山谷,当骑行者的笑声萦绕山林,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秦岭南麓徐徐铺展。(邹星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