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的春天
“野”味十足
在四川,春天分为两批人
一批在树下,另一批也在树下
一批在树下感叹四川有自己的Lalaland
一批在树下“挖呀挖呀挖”挖野菜
四川人的
“舌尖”踏青
当川西坝子的油菜花漫过田埂,
四川人的筷子便伸向了山野。
春雷一响,地皮一酥,
那些蛰伏在泥土里的野菜
便成了灶台上的主角。
一撮野、一味鲜是四川人
与春天最默契的约定。
也称为年轻人新的“灵魂保养方式”。
① 折耳根:川人春日的"命根子"
田间新发的嫩芽脆如春笋,红油辣子一淋,蒜末香醋一拌,酸辣裹着野性的回甘,是凉拌菜的扛把子。高阶玩家还会用它炒腊肉——油脂浸润后的折耳根褪去锋芒,竟生出几分温柔。
推荐吃法: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老腊肉、川北凉粉的灵魂点缀
(小红书:成都户外探险家)
② 荠菜:藏在田埂里的“翡翠饺子”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四川妈妈们挎着竹篮,专挑未开花的嫩株。剁碎的荠菜拌入猪肉馅,包成翡翠色的元宝饺子,咬开时迸发的清香,是童年春游便当盒里的白月光。
推荐吃法:荠菜鲜肉饺、荠菜豆腐羹、荠菜春卷
(小红书:魏萌萌)
③ 香椿:房梁上垂下的紫云
“雨前香椿嫩如丝。”老屋前的香椿树刚抽紫芽,就被竹竿"咔嗒"敲下。滚水轻焯,与土鸡蛋同炒,金黄翠绿纠缠,是四川农家宴客的体面时鲜。讲究人家还会用盐渍法存香,把春天封存在陶罐里。
推荐吃法:香椿炒蛋、香椿拌豆腐、香椿油泼面
(小红书营养师卷毛)
④ 蕨菜:巴山夜雨润出的“如意菜”
春雨浸润后的蕨菜蜷如佛手,焯水去涩与腊肉同炒,烟熏味裹着山野气,配一碗新米粥,便是《诗经》里"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的千年余韵。也可以晒制干蕨,待到冬日煨汤,犹存春意。
推荐吃法:腊肉炒蕨菜、凉拌、蕨根粉酸辣粉
(小红书山货日迹)
这个赛季
大家伙强得可怕
骨子里的“种田DNA”被唤醒,年轻人纷纷加入“打野”大军。这届年轻人,嘴上喊着“躺平”,身体却很诚实地响应来自大自然的呼唤。
挖野菜不再是老一辈的专属,反而成了Z世代的“精神乐高”——既解压又治愈,既野趣又时髦。他们在社交平台晒出“战利品”,比拼谁挖的折耳根更肥嫩,谁采的蕨菜更鲜灵,甚至开发出“野菜盲盒”玩法,让每一次“打野”都充满未知的惊喜。
有人说,这是刻在基因里的“种田DNA”在觉醒。
从《星露谷物语》到《动森》,虚拟世界的田园梦,终于照进了现实。挖野菜,挖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逃离内卷、回归自然的松弛感“。
四川春日野菜地
6处野趣挖宝地合集
1、彭州葛仙山:野菜三剑客,蒲公英、荠菜、野葱
2、金堂云顶山:折耳根天堂,落叶堆里藏肥嫩根茎
3、大邑雾中山:海拔800米秘境有刺龙苞、蕨菜双惊喜
4、都江堰松茂古道:千年石板路寻宝,折耳根与水芹菜共生
5、邛崃南宝山:溶洞峡谷间香椿成片生长
6、彭州云隐木竹:野菜全明星阵容,折耳根、荠菜、野葱
(小红书angela的旅行日记)
挖野菜小贴士
①携带折叠小铲+帆布手套更高效
②野菜需清水浸泡半小时再食用
③保留植物根系维持生态可持续
④提前查询景区防火/采摘规定
春风抚面,野菜飘香。
当指尖沾满泥土,
耳边只有风声和鸟鸣时,
谁还会记得KPI是什么?
清明假期一起开启一场春日盛宴吧!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四川卫视
编辑:哦雷哦雷 一颗八爪鱼
校对:周莎
责任编辑:程昕
审核:李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