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看看自己现在什么样子!三十五岁的人了,还整天窝在家里啃老!"刘黄梅猛地拍桌而起,餐具发出刺耳的碰撞声。
郑欣缩着肩膀,不敢抬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我...我会找到工作的..."她声音颤抖。
"找工作?你已经说了十年了!"
刘黄梅冷笑一声,"别人家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你呢?废物一个!"
郑国保忙劝阻:"孩子妈,别这么说..."
没人察觉,郑欣眼中的光在那一刻彻底熄灭,就像无人知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完整的家庭晚餐。
01
1988年,郑欣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
父亲郑国保是当地一所知名中学的语文老师,母亲刘黄梅则是附近电子厂的中层管理人员。
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两人都将满腔的爱与期望倾注在这个迟来的女儿身上。
"看,欣欣又拿了全班第一!"每到期末考试,郑国保总会兴奋地向亲朋好友炫耀女儿的成绩单。
刘黄梅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但私下里也会在单位和邻居面前骄傲地分享女儿的优异表现。
在父母的期望和引导下,郑欣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
小学六年,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学科竞赛奖项;初中三年,她稳坐年级前三的位置;高中阶段,她更是以全市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
"欣欣,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有出息的。"高考结束那天,刘黄梅握着女儿的手,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郑欣微笑着回应,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大学四年,郑欣依旧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她选择了当时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时顺利获得了学校的推荐,进入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那一年,她刚满二十三岁,前途似锦,让父母无比自豪。
"听说欣欣在北京找到工作了?"每逢节假日,邻居和亲戚总会这样问。
"是啊,在一家大公司做程序员,起薪就有八千多。"郑国保总是笑呵呵地回答,言语间掩不住的骄傲。
刘黄梅则会更加详细地补充:"人家公司可是行业龙头,每年还有双薪和年终奖。欣欣说,再过几年,如果能当上项目经理,年薪可能会超过三十万!"
的确,初入职场的郑欣表现得相当出色。
她勤奋好学,加班从不喊苦,很快就在团队中崭露头角。
半年后,她已经参与了公司的核心项目,得到了直属领导的赏识。
"郑欣啊,你这次的代码写得很好,思路清晰,效率高。"项目经理王明曾在一次部门会议上公开表扬她,
"希望大家都能向郑欣学习,保持这样的专业态度和钻研精神。"
这样的表扬对年轻的郑欣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每次和父母通电话,她都会分享自己的工作进展和收获,让远在家乡的二老倍感欣慰。
"欣欣,注意身体,别太拼命了。"电话那头,郑国保总是这样叮嘱。
"没事,爸,我还年轻,吃得消。"郑欣总是这样回答,语气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02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工作两年后,郑欣开始感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无止境的加班、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办公室人际关系,这些都让她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郑欣,今天这个需求必须完成,不管多晚都要做完。"项目经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明天上午九点前,我要看到全部的测试报告。"技术总监的语气越来越冰冷。
"这次季度评估,你的绩效只有B-,要加油啊。"人事部门的反馈越来越令人沮丧。
压力、焦虑、失眠开始如影随形地跟着郑欣。
曾经那个自信满满的优等生,开始频繁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一次严重的项目延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是一个重要客户的定制项目,郑欣负责的模块出现了严重bug,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虽然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公司因此损失了一笔不小的违约金。
"郑欣,公司决定对你进行降职处理,并扣除本季度的绩效奖金。"人事经理的话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郑欣最后的自尊。
第二天,郑欣提交了辞职信。
离开前,她没有和任何同事告别,只是默默地收拾了自己的物品,孤独地走出了曾经充满希望的办公大楼。
回到家乡后,郑欣向父母解释说自己想休息一段时间,调整状态后再找工作。
起初,父母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欣欣,休息一下也好,工作那么辛苦,身体要紧。"郑国保温和地说。
"没关系,家里不缺你这一口饭。休息好了再出去闯。"刘黄梅虽然心中有些不安,但还是同意了女儿的决定。
就这样,郑欣开始了她的"调整期"。刚开始的几个月,她确实尝试着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希望能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可是,每一次面试都会勾起她在前公司的痛苦回忆,面对面试官的提问,她总是不自觉地紧张、焦虑,甚至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
"您好,请问您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
"我...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那里的工作环境..."
"据我了解,您在上一家公司的绩效评估并不是很理想,能谈谈原因吗?"
"我...可能是我能力不足吧..."
一次次的失败面试,让郑欣的自信心跌至谷底。
渐渐地,她开始减少外出求职的次数,越来越多地待在家里,用看电视、刷手机来麻痹自己。
一个月、两个月、半年...时间一天天过去,郑欣的状态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
她开始昼夜颠倒,常常凌晨三四点才睡觉,中午才起床。
她几乎不出门,不与朋友联系,整天宅在家里,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03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态度也从理解支持变成了担忧和焦虑。
尤其是刘黄梅,作为一个一直勤勤恳恳工作的女强人,她无法理解女儿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
"欣欣,该起床了,都中午了。"每天上午,刘黄梅都会敲响女儿的房门。
"嗯...我再睡会儿..."郑欣总是含糊地应答,然后继续睡去。
"郑欣,你看看这个招聘信息,挺适合你的。"刘黄梅试图帮女儿寻找工作机会。
"妈,我现在不想谈工作的事。"郑欣总是这样敷衍。
刘黄梅的耐心在一天天消磨。
特别是当她发现自己的退休金和丈夫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了养活这个成年女儿身上时,她的不满开始逐渐显露。
"郑欣,你都三十岁了,还打算这样待到什么时候?"一天晚餐时,刘黄梅终于忍不住质问。
"我不知道...我需要时间..."郑欣低着头,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需要时间?你已经在家待了七年了!七年!别人家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你呢?整天窝在家里,像个废物一样!"刘黄梅的声音越来越高。
"黄梅,别这样说孩子。"郑国保试图调和气氛。
"你就惯着她吧!你看看她现在的样子,跟个废人有什么区别?我们辛辛苦苦把她养大,供她上大学,就是为了让她这样啃老的?"刘黄梅的怒火一发不可收拾。
郑欣默默地放下碗筷,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留下父母在餐桌前继续争吵。
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变得越来越频繁。
刘黄梅对女儿的不满和失望与日俱增,言辞也越来越尖锐。
"看看你现在的样子,邋里邋遢的,像个人样吗?"
"你这么年轻就这样,以后怎么办?我和你爸老了,谁来养你?"
"别人家的女儿都嫁人生子了,你呢?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谁会要你?"
每一句责备都如同锋利的刀子,深深地刺入郑欣的心。
而她,却只能默默承受,因为她知道,母亲说的都是事实。
她确实变成了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家庭的负担。
郑国保虽然心疼女儿,但在强势的妻子面前,他常常只能选择沉默。
偶尔,他会偷偷地给女儿一些安慰和鼓励,但这些微弱的支持,远不足以抵消刘黄梅给郑欣带来的伤害。
"欣欣,爸爸知道你很努力了。不要太在意你妈说的话,她就是那个性格,其实她很爱你的。"郑国保总是这样安慰女儿。
"爸,我知道..."郑欣机械地回答,眼神却越来越空洞。
除了家庭内部的压力,外界的眼光也成了郑欣的沉重负担。
每当亲戚朋友聚会,关于她的近况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欣欣现在在哪工作啊?"
"听说她回来好几年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不考虑成家吗?"
这些看似关心的问题,对郑欣来说都是无形的压力。她开始回避所有的社交活动,拒绝与外界接触,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04
十年过去了,曾经那个光彩夺目的优等生,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三十五岁、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生活的"啃老族"。
郑欣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对生活的热情几乎完全消失。
她开始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和刷短视频,试图用虚拟的世界逃避现实的痛苦。
刘黄梅的健康状况也大不如前。常年的工作压力和家庭矛盾,使她提前退休,还患上了高血压和冠心病。
但即使如此,她对女儿的态度依然严厉,甚至比以前更加尖刻。
"我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退休了还要养着一个废物女儿,我到底造了什么孽?"刘黄梅经常这样在邻居面前抱怨。
这些话,或多或少都会传到郑欣的耳中,深深地伤害着她已经脆弱不堪的自尊心。
一天,刘黄梅和往常一样,又开始了对郑欣的数落。
"你看看自己,三十五岁了,没工作、没对象,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你这辈子就打算这么混下去了是吗?"刘黄梅站在郑欣的房门口,声音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郑欣坐在床上,低着头,一言不发。
"你到底有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办?我和你爸不可能永远养着你!我们老了,生病了,谁来照顾我们?你?就你这个样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刘黄梅的声音越来越高。
"我...我会努力的..."郑欣机械地回答,这是她这些年来的标准回复。
"努力?你每天说要努力,可我看不出你有任何改变!你知道我们邻居家的女儿都做什么了吗?
小张家的女儿已经是主任医师了,小李家的女儿开了三家连锁店!再看看你,整天窝在家里,像个废物一样!"
"够了!"郑欣突然抬起头,眼中充满了痛苦和愤怒,
"我知道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知道我是个废物!你不用每天都提醒我!"
刘黄梅被女儿突如其来的爆发吓了一跳,但很快又恢复了强势:"你知道就好!知道就赶紧改啊!不要整天在这里自怨自艾!"
"改?怎么改?我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你知道我每次出去面试都被拒绝的感受吗?你知道我每次看到同学聚会的邀请,却不敢去参加的痛苦吗?你以为我想这样吗?"郑欣的声音带着哭腔。
"那你就打算这样躺平一辈子?让我和你爸养你到老?"刘黄梅丝毫不让步。
"我...我不知道..."郑欣的声音又低了下来,眼中的光芒渐渐熄灭。
"不知道?你说你不知道?"刘黄梅气得浑身发抖,
"你真是气死我了!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个没用的女儿!"
说完,刘黄梅摔门而出,留下郑欣一个人在房间里,泪如雨下。
当晚,郑国保和刘黄梅决定出去散散心,舒缓一下紧张的家庭氛围。
他们告诉郑欣,他们会去老郑家吃饭,晚上可能会晚些回来。
"欣欣,冰箱里有菜,你自己热一下吃。"临走前,郑国保轻声对女儿说。
郑欣点点头,没有抬头看父亲。
等父母离开后,郑欣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久久地凝视着窗外。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她的脸上,却照不进她已经冰冷的心。
郑欣擦去了眼角的泪水,将信放在床头。
然后,她平静地走向卫生间,关上了门...
05
"欣欣,我们回来了。"晚上九点多,郑国保和刘黄梅回到家。
屋子里一片漆黑,没有回应。
"可能睡了吧。"郑国保轻声说,打开了客厅的灯。
"这孩子,连灯都不开就睡觉。"刘黄梅虽然嘴上抱怨,但还是轻手轻脚地走向女儿的房间,想看看她是否已经吃了晚饭。
"欣欣?"刘黄梅轻轻敲了敲门,没有回应。
推开门,房间里空无一人,床上整整齐齐,似乎没人躺过。
"老郑,欣欣不在房间里。"刘黄梅喊道,声音里有一丝不安。
郑国保放下手中的东西,也走了过来:"可能出去了吧?"
"她已经很久没出门了..."刘黄梅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床头有一封信。拿起来一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老郑!不好了!"刘黄梅的尖叫声划破了夜空。
郑国保慌忙接过信,看完后也惊恐万分:"快!找找她在哪!"
两人分头在屋子里寻找,最终,刘黄梅发现卫生间的门锁着,里面没有声音。
"欣欣?欣欣你在里面吗?"刘黄梅敲打着门,声音里满是恐惧。
没有回应。
"快!破门!"刘黄梅对郑国保喊道。
郑国保用力撞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两人瞬间崩溃——郑欣倒在地上,旁边散落着几个空药瓶。
"欣欣!醒醒!欣欣!"刘黄梅扑上去,抱起女儿冰冷的身体,泪如雨下。
郑国保颤抖着拨打了急救电话,但为时已晚。
救护车到达时,郑欣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医生宣布,死亡时间大约是两小时前,原因是过量服用安眠药导致的呼吸抑制。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噩梦一般。
办理丧事、接受亲友的安慰,一切都在恍惚中进行。
刘黄梅几乎崩溃,整天以泪洗面,不停地自责:"都是我的错...都是我逼死了我的女儿..."
郑国保虽然同样悲痛欲绝,但他必须强撑着处理所有事务,同时安慰妻子。
"黄梅,不要这样说。不是你的错,我们都有责任..."郑国保声音哽咽。
丧事结束后,刘黄梅开始收拾女儿的遗物。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每一件物品都勾起她对女儿的回忆,每一张照片都让她泪流满面。
在整理郑欣的书桌时,刘黄梅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抽屉。
里面有一本日记、几份合同和一个银行存折。
刘黄梅拿起存折,随手翻开,想看看女儿有没有留下一些积蓄。当她看到存折上的数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双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