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人生如河,每一个选择都是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涟漪,改变流向。
七年前,我选择了穿上军装,她选择了离开。
七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昔日的恋人满脸震惊地望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陌生人。
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当初嫌我没出息的人,如今只能目睹我人生的璀璨绽放,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被她嘲笑的选择...
01
2010年的夏天,灼热得让人窒息。
我和赵美玲坐在学校门口的奶茶店里,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却吹不散我们之间的沉默。
“李强,你再考虑考虑吧。”她搅动着杯中的珍珠,声音低沉。
我抬头看她,这个陪我走过四年大学时光的女孩,眼中闪烁着我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我已经决定了,下周就去报名。”我说。
赵美玲的手突然停了下来,珍珠在杯底打着旋。她盯着我,眼神像是在看一个疯子。
“你疯了吗?大学毕业就去当兵?王明都拿到了上海那家外企的offer,小李去了银行,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张超都找到了政府机关的工作,就你...”
“就我选择去当兵。”我接过她的话,“这有什么不对吗?”
“不对?”她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李强,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当兵能有什么出息?你有想过以后吗?”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她的脸上,映出一道道不耐烦的纹路。曾经,这张脸在阳光下总是那么明媚动人。
“我想得很清楚。”我说,“我从小就有这个梦想。”
“梦想?”她冷笑一声,“你知道现在当兵有多苦吗?工资低得可怜,每天累得像条狗,退伍了还不是得重新找工作,到时候你比别人整整晚了几年起步。”
“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机会?”
“李强,别傻了!”她像是在教育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要是想锻炼,去健身房就行了,何必要...”
“这不一样。”我打断她,“军营是另一种人生,我想去体验,去挑战自己。”
她突然沉默了,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算了,我不管你了。你要是真去当兵,就别怪我...”
她没说完,但我懂她的意思。
那天晚上,我站在宿舍的阳台上,仰望星空。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都在为找工作、考研忙碌,而我却坚持着一个在他们看来“不切实际”的选择。
手机振动了一下,是赵美玲发来的信息:“李强,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固执。”
我没有回复,只是继续望着天空。那一刻,我知道,我和她之间的裂痕,已经难以弥合。
毕业典礼那天,阳光明媚。
我穿着学士服,站在拍照的队伍里,四处张望着寻找赵美玲的身影。
“找谁呢?”室友小张拍了拍我的肩膀。
“美玲,你看见她了吗?”
小张的表情有些尴尬:“她好像和市场营销系的那个学生会主席在一起。”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哦,这样啊。”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终于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找到了赵美玲。她穿着粉色的连衣裙,站在一个穿着西装的男生旁边,正在说笑。
看到我走过来,她的笑容一下子僵在脸上。
“李强...”她有些局促不安。
“美玲,能单独聊聊吗?”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对那个男生说了几句话,男生点点头,走到不远处等她。
“什么事?”她的语气很冷淡。
“我收到入伍通知了,下周就走。”我说,“我想和你道个别。”
她眨了眨眼,表情复杂:“恭喜你如愿以偿。”
“美玲,我知道你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是...”
“李强,”她打断我,“我们不合适,你明白的。你有你的路要走,我也有我的。”
“所以,这就是结束了?”我问。
她深吸一口气:“其实早就结束了,从你决定去当兵的那一刻起。”
我看向不远处等她的那个男生,突然明白了什么。
“他是谁?”我问。
“陈志远,市场营销系的。我们在准备一个创业项目。”她停顿了一下,“他已经拿到了上海一家投资公司的offer。”
“所以,你已经有新的开始了。”
她没有否认,只是低头看着地面:“李强,希望你不要后悔你的选择。”
说完,她转身走向那个叫陈志远的男生,两人很快消失在校门外的车流中。
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那一刻,我知道,我和赵美玲的故事,已经翻过了最后一页。
第二天,我删掉了她的所有联系方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迎接新的人生。
02
军营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艰苦得多。
刚到新兵连的第一天,我们就被告知,从现在开始,要忘记过去的一切,重新做人。
“忘记你们是谁,忘记你们来自哪里,忘记你们的父母、亲人、女友!从今天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
教官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我站得笔直,感受着阳光灼烧着我的皮肤,汗水从额头滑落,滴在火热的地面上,瞬间蒸发。
新兵连的日子,是一场对意志的考验。每天五点起床,夜里十点熄灯,中间的时间被各种训练填满: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军事理论学习...
最初的几天,我的身体几乎吃不消。双腿像是灌了铅,沉重得抬不起来;手掌因为长时间握枪而起了血泡;皮肤被烈日灼伤,脱了一层又一层。
晚上躺在硬邦邦的床上,我时常想起赵美玲的话:“当兵能有什么出息?”
是啊,当兵能有什么出息?我望着漆黑的天花板,自问自答。
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和意志都在变强。原来做不完的俯卧撑,现在能轻松完成;原本扛不动的装备,现在背着都能跑几公里;最重要的是,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沉稳。
在新兵连三个月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步兵连队。那里的训练更加严格,但我已经能够适应。
2011年初,连队进行了一次选拔,要选送几名优秀士兵去参加特种兵培训。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选拔过程异常艰苦,体能测试、射击考核、野外生存...每一项都刷掉了大批人。最终,我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入选者之一。
特种兵的训练更加残酷。有一次极限训练,我们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穿着单薄的训练服进行二十公里武装越野。到达终点时,我的嘴唇已经冻得发紫,手指几乎失去知觉。
但我挺过来了。
那段时间,偶尔会听到战友们谈起家乡的消息。有人说起赵美玲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与新男友的合照,言语间满是艳羡:“人家女朋友跟了个有钱人,现在在上海过着好日子呢!”
我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那时的我,已经很少想起赵美玲了。军营的生活虽然枯燥,但却充实。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成为了连队里的佼佼者。
2012年底,一次重要任务改变了我的命运。
那是一次边境反恐演习,我所在的小队负责侦察任务。在行动中,我发现了“敌方”的一个隐蔽据点,成功完成了任务。这次行动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演习结束后,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李强,你表现很出色。团里有意推荐你去军校深造,你有兴趣吗?”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13年春天,我离开了生活了近三年的连队,前往军校开始新的学习。
03
军校的生活与部队不同,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我选择了军事工程技术专业,开始系统学习军事科技相关知识。课程很难,每天都要到深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我乐在其中。
军校的教官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第一次意识到,军事领域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
“现代战争是科技的较量。”一位教官经常这样说,“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掌握了胜利的主动权。”
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之后人生道路的指引。
在军校的第二年,我参加了一个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大赛,研发了一种新型通信设备,获得了优胜奖。这个奖项让我得到了更多关注。
毕业前夕,几家军工单位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最终,我选择了一家从事军用电子设备研发的单位,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
2015年初,我正式踏入了军工科研领域。
刚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作为一名新人,我接触不到核心项目,只能做一些边缘性的工作。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半年后,单位启动了一个重要项目,需要研发一种适用于极端环境的通信系统。由于人手不足,我被临时调入项目组,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设计。
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项目,团队中的许多人都不看好。但我想起了在部队和军校学到的东西,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次成功让我在单位内部迅速崭露头角,很快被提拔为项目组副组长。
2016年底,项目成功通过了军方验收,获得了高度评价。作为核心成员,我被记功一次,并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奖金。
同时,我在这个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为我之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李强,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创业?”项目结束的庆功宴上,单位的一位老专家这样问我。
我一愣:“创业?”
“是啊,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现在政策这么好,很适合你们年轻人大展拳脚。”老专家拍拍我的肩膀,“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引荐一些人给你认识。”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2017年初,在老专家的帮助下,我辞去了单位的工作,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创业初期异常艰难。虽然有老专家的引荐,但许多客户还是不相信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能够做好军工项目。
但我凭借在军队和军工单位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以及过硬的技术实力,一步步打开了局面。
公司成立半年后,我接到了第一个大单:为某军工企业开发一套通信加密系统。这个项目让公司的资金状况一下子改善了许多。
之后,订单越来越多,公司迅速壮大。到2017年夏天,公司已经有了五十多名员工,年营业额突破八千万。
我也从当初那个只会埋头做技术的工程师,变成了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如今的我,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大学毕业生,而是一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六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邮件,是大学同学会的邀请函。
“七年了啊...”我看着邮件上的日期,喃喃自语。
04
我站在镜子前,整了整西装领带。
七年没见的老同学,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场景。特别是赵美玲...听说她和那个陈志远分手了,现在和一个做金融的在一起。
“要不要去呢?”我自问。
最终,我还是决定参加这次聚会。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想看看七年的时光,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聚会定在市中心一家五星级酒店。我开着一辆低调但价值不菲的进口车,准时到达了酒店门口。
“先生,请问您贵姓?”门童恭敬地问道。
“李强。”我递给他一张名片,“会所里的聚会,已经有人在等我了。”
门童接过名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李总,您请!”
走进酒店大堂,富丽堂皇的装饰让我想起了七年前的大学食堂,那种简陋而温馨的环境。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能让人走进自己曾经想象不到的世界。
电梯直达顶层,会所的服务员引我进入一个宽敞的包间。推开门的一瞬间,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我。
“这是...”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李强?”
是我的室友小张。他变胖了不少,头发也稀疏了,但那双充满活力的眼睛还是和从前一样。
“是我。”我笑着走进去,“好久不见。”
“天哪,李强!”小张激动地拍着我的肩膀,“你变化太大了!”
确实,七年的军旅生活和创业经历,让我的外表和气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瘦弱的身材变得挺拔健硕,曾经青涩的面庞变得沉稳成熟,就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不同了。
“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张拉着我的手臂,“这位是当年我们宿舍的李强,现在...”
“现在就是一个小公司的老板。”我打断他,不想过多谈论自己的成就。
“小公司?”小张夸张地大笑起来,“李强,别谦虚了,哥们刚才看见你开的车了,那可不是小公司老板能开得起的啊!”
同学们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我一一应对,尽量低调地介绍自己的近况。
“李强,听说你去当兵了?”班长王明走过来,递给我一杯酒。他如今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西装革履,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是啊,服役三年,然后去了军校。”我接过酒杯,笑着回答。
“怪不得气质这么不一样了。”王明打量着我,“当兵的经历对你帮助很大啊。”
“确实。”我点点头,“部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正聊着,包间的门又开了,走进来一男一女。女的穿着一身名牌,妆容精致;男的西装笔挺,手腕上的手表价值不菲。
是赵美玲,和她身边的,应该就是她现在的男友了。
她一进来就注意到了我,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她拉着男友的手,向我们走来。
“好久不见。”她微笑着,声音还是那么好听。
“好久不见。”我平静地回应。
她的男友伸出手:“你好,我是林旭,美玲的男朋友。”
“李强。”我握了握他的手,“美玲的大学同学。”
“哦,你就是李强啊。”林旭上下打量着我,“听美玲提起过你。”
不知为何,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优越感,仿佛在说:“看,当初跟你分手的女人,现在是我的了。”
我笑了笑,没有接话。
聚会正式开始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着大学时光,聊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李强,你现在具体是做什么的啊?”有人问道。
“做一些技术研发,主要是军民融合领域的。”我简单地回答。
“军民融合?那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吗?”王明惊讶地看着我,“你这是赶上好时候了啊!”
我笑而不语,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赵美玲一直在偷偷看我,但每次我转向她时,她又迅速移开视线。她的男友林旭不停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功:在某知名金融机构担任高管,年薪百万,刚买了市中心的豪宅...
“李强,你平时工作很忙吧?”突然,赵美玲开口问道。
“还好。”我回答,“创业初期比较辛苦,现在团队已经成型了,轻松多了。”
“哦?你是自己创业啊?”林旭插话道,语气中带着些许轻视,“做什么的?”
“一家科技公司。”我依然简短地回答。
“哈哈,现在科技公司到处都是啊,竞争很激烈吧?”林旭的语气带着一丝傲慢,“我们公司最近也在投资一些科技企业,不过筛选得很严格,大部分都难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我看了一眼号码,是助理打来的。
“抱歉,我接个电话。”我起身走到一旁,按下接听键。
虽然我有意压低了声音,但在刚刚安静下来的包间里,这句话还是被大家听得一清二楚。
我回头扫了一眼,发现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我,尤其是赵美玲,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嘴巴微微张开,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