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革命家,他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不过,除了他在革命上的贡献,他的书法也写得特别好,让人佩服。有一次,在西泠印社的拍卖展览上,我有幸看到了黄兴先生写给孙中山先生的信,那书法写得真好,让人看了很惊叹,觉得长了不少见识。

黄兴先生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家庭,他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后代。在这样的家庭里,读书写字一直是传统,黄兴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受到很多文化的熏陶。在清末那个时代,书法不仅是艺术,还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黄兴先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他的书法写得好,也就不奇怪了。

黄兴先生的书法作品,每一笔都写得特别稳当,让人感觉很从容。他的字里有苏轼书法的那种豪放和洒脱,但又不会显得太张扬,整体看起来很稳重、很内敛。同时,他的字还带着黄庭坚书法的韵味,写得很有气势,笔画雄健有力,透着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他的书法很有节奏感,该收的地方收,该放的地方放,整体看起来很生动,很有气韵。黄兴先生的字不仅仅是书法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从他的字里,我们能感受到他个人的修养和情操,也能看到他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他的书法作品,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黄兴先生写的这封信,不仅仅是一张纸上的字迹,它还记录了一段艰难的历史。这封信有五页,每一页的字都让人感受到当时革命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当时,革命军最缺的就是钱,军费不足让革命的希望随时可能破灭。军队里人很多,每天的开销也很大,这笔费用让人感到压力山大。

黄兴先生当时是陆军总长,他肩上扛着整个革命军队的重任。从大的战略安排到小的士兵生活,每一件事都让他操心。俗话说,“没钱难办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黄兴先生每天都得面对各种各样的请求。各部队为了要经费,一天到晚来找他,有时候一天就有几十拨人,来来往往的人把门槛都快踩破了。这种压力让黄兴先生身心疲惫,他四处奔波,想尽办法去筹钱,但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从这封信的字迹里,能看出黄兴先生写得很快,字迹流畅得像流水一样。这不仅说明他的书法功底扎实,更显露出他当时内心的着急和迫切。信里,他向孙中山先生敞开心扉,坦诚地说出了面临的困境,希望孙先生能赶紧想出办法。因为如果军费问题解决不了,军队可能会出大乱子,这对革命事业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黄兴先生在信里表达的,不只是对经费的急需,更是一种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他心里清楚,革命要想成功,离不开钱的支持,没有足够的钱,革命的火种很难继续燃烧下去。所以,哪怕自己身体很不好,他还是坚持写下这封信,希望能引起孙中山先生的重视,大家一起解决这个火烧眉毛的问题。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黄兴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焦急不仅写在字里行间,也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信的人。他的处境让人感到揪心,也让人对他充满同情。这封信不仅是黄兴先生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那个时代所有革命者共同的心声。

如今,我们再看这封信,不仅能感受到黄兴先生书法的韵味,更能体会到他作为革命家的坚定和执着。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