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主任,听说林部长明天要来我们这儿旅游?”我的同事孙晓丽靠在我办公室的门框上,神秘兮兮地问道。

我放下手中正在审阅的人事调动文件,揉了揉太阳穴,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是啊,总部昨天下午才通知我负责接待,说是老领导退休后想来我们这边看看风景。”

我掏出眼镜布擦拭镜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实话,我甚至都记不清他长什么样了,只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和不安。”

望着窗外飘落的细雨,我心中的阴霾比天空更浓重。

01

我叫郑伟明,今年三十五岁,在某国企集团下属的人力资源部担任主任一职。

说是主任,其实就是个基层管理岗位,手下只有两名普通员工——王秀娟和刘明。

办公室不大,装修简单,墙上贴着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和几张激励员工的标语。

我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件夹和一盆常年不开花的绿萝,这大概就是我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平淡无奇,缺乏生机。

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国企工作,十三年来兢兢业业,每天早到晚走,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可惜命运似乎总爱和我开玩笑,我始终在基层打转,没有获得过实质性的提拔。

每次看着那些比我年轻的同事迅速晋升,我总是安慰自己:不急,好好干,总有机会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自我安慰变得越来越苍白。

回想起我的职业生涯,用“坎坷”这个词形容丝毫不为过。

最初在家乡的国企基层单位工作,负责员工培训和基础人事工作。

因为我性格踏实,做事认真,擅长处理各种繁琐的数据统计工作,获得了当时部门领导的赏识。

那是2019年初夏,我被借调到了总公司组织部工作,这让我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终于要开始起飞。

总公司位于省会城市,环境优越,办公条件也比基层单位好太多。

刚到总公司时,我满怀憧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工作中。

那三年,我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甚至错过了父亲六十大寿的家庭聚会。

我参与组织了集团的多次大型招聘活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评估体系,还协助完成了集团内部的一次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

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态,有时候甚至直接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一晚。

我清晰地记得,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时任组织部部长的林志国——也就是即将来访的这位林部长——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了我:

“小郑的工作态度值得大家学习,他对待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令人敬佩。”

那时候,我心里美滋滋的,以为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距离留在总部的梦想越来越近。

可惜事与愿违,在我借调即将满三年的时候,一纸调令彻底打碎了我的梦想。

林部长亲自找我谈话,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上级要求清理借调人员,你需要回原单位工作。”当时的我如遭雷击,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借调人员中,偏偏是我要回去。

在总部这三年,我难道做得不够好吗?

林部长看出了我的不解,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小郑,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环境和时机不对。相信我,回去对你也是一种锻炼。”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宿舍喝了一瓶白酒,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我顶着宿醉的头痛,默默收拾行李,告别了在总部结交的朋友,像一个失败者一样回到了原来的单位。

回到基层单位后,我发现自己的位置早已被他人取代。

新来的领导对我不冷不热,同事们也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有人私下议论:“听说他在总部得罪了人,所以被踢回来了。”这种流言让我倍感压力,工作积极性也大不如前。

幸运的是,半年后,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公开竞聘,我抓住机会,通过笔试和面试,终于调入了集团系统内另一个省份分公司,继续从事人事工作。

新的环境,新的开始,我暗自下定决心要重新证明自己。

分公司规模不大,但在当地也算是重点企业。

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和文化,也开始重新找回自信。

我们单位的董事长张明远五十出头,留着精心修剪的平头,总是西装革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他曾在军队服役多年,退役后进入商界,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风格,在短短几年内将公司业绩提升了一倍。

他对工作要求极高,经常深夜还在办公室加班,员工们私下都称他为“张铁人”。

不过,他很少与基层员工有直接接触,大多时候是通过中层管理者传达指令。

我作为人力资源主任,主要负责员工招聘、培训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最近,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大量招聘劳务派遣员工。

这是上级的决策,我作为执行者只能照做。

与正式员工相比,劳务派遣员工不仅工资低,而且没有五险一金,更没有年终奖和各种福利待遇。

每次面对这些劳务工期望的眼神,我内心都有些不安,但这毕竟是公司的战略决定,我无权改变。

02

五月的一个周四下午,天气异常闷热,乌云密布,似乎随时会下起大雨。

一件突发事件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

我正在整理下个月的培训计划,突然接到张董事长秘书李梅的电话:“郑主任,张董请你立即到他办公室来,他要下车间检查,需要你陪同。”

这个突如其来的通知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张董事长很少亲自下车间,更别说要我陪同了。

我匆忙整理了一下衣着,抓起笔记本电脑,小跑着来到张董事长办公室门口。

敲门得到允许后,我走进去,只见张董事长正站在窗前,眉头紧锁地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

“郑主任,我们去车间看看。”张董事长转过身,简短地说道,“我听说最近招了不少劳务派遣工,想看看他们的工作状态怎么样。”

“好的,张董。”我应道,同时在心里琢磨着这次突然检查的真正目的。

往常这类检查都会提前通知,让基层有所准备,今天这么突然,难道是张董事长收到了什么不好的反馈?



我陪同张董事长来到生产部门所在的车间。

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种设备。

我们首先来到了装配线,张董事长仔细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流程,不时询问一些技术细节。接着,我们来到了值班室,推开门,发现一名年轻工人趴在桌子上,竟然睡着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

这名工人我认识,叫李文,大家都叫他小李,是上个月刚招聘的劳务派遣工,负责值班室的设备监控工作。

基层经理梁冠华跟在我们后面,看到这一幕,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上前一把拍醒小李:“你这是什么态度?公司花钱请你来是让你睡觉的吗?这样的员工,不用干了!”

小李被惊醒,看到张董事长和我们站在面前,吓得脸色苍白,连忙站起身来,手足无措地解释道:“对不起,对不起,我...我昨晚照顾生病的孩子,一夜没睡,实在是太累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变成了嗫嚅。

我看了看张董事长,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

出乎我意料的是,张董事长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孩子生病确实辛苦,作为父亲,照顾家人是应该的。公司理解你的难处。梁经理,别这么严厉嘛,谁还没有个困难时刻呢?”

梁经理一脸诧异,显然没想到张董事长会这么宽容。

小李感激地看着张董事长,眼中含着泪水:“谢谢董事长理解,我保证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张董事长点点头,又问了小李一些关于工作和家庭的情况,态度温和,像是一位关心下属的长辈。

参观结束后,张董事长和我们道别,说要去看看其他部门,让我直接回办公室等他。

半小时后,张董事长回到了办公室,我正在整理刚才检查的记录。

他示意我关上门,然后坐到办公桌后,脸色已经完全变了。

“郑主任,那个睡觉的员工,叫什么名字?”张董事长的声音冷峻而严厉。

“小李,李文,上个月招的劳务派遣工。”我如实回答。

“明天就办理解聘手续。”张董事长简短地下达了命令。

我愣住了,完全没想到张董事长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张董,可您刚才不是说...”

“我刚才那是说给别人听的!”张董事长打断我的话,声音提高了几分.

“企业是战场,不是慈善机构。

一个连最基本工作纪律都遵守不了的人,留着有什么用?

现在的年轻人,一点苦都吃不了。

他有困难,公司就没有困难吗?

我们每年要完成那么多任务指标,哪个不是压力山大?”

张董事长站起身来,走到窗前,背对着我继续说道:“如果今天没有我们去检查,如果出了什么安全事故,谁来负责?这种人,必须立刻辞退,以儆效尤!”

我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我能理解张董事长的顾虑,但小李的解释也确实情有可原。

更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张董事长在现场和私下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张董事长转过身,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郑主任,我知道你心软,但企业管理不能只讲人情。这事你和梁经理去办,按照正常程序走,别让人觉得是我的意思。就说他在值班时间睡觉,违反了工作纪律,按规定处理。”

“是...我明白了。”我低声应道,心中五味杂陈。



走出张董事长办公室,我的脑子里一片混乱。

这种前后反差如此之大的行为方式,让我感到困惑不已。

作为人力资源主任,我知道直接解聘员工需要一定程序,尤其是像小李这种情况,或许只是一次偶发的失误。

但董事长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我该如何处理?

回到办公室,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助理王秀娟。

她是个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员工,对公司的各种潜规则了如指掌。

听完我的叙述,王秀娟叹了口气,递给我一杯温水:“郑主任,别太纠结了。这种事情在我们单位太常见了。领导们在公开场合说一套,私下里又是另一套。你是新来的,还不太适应这里的潜规则。”

“什么潜规则?”我皱眉问道。

王秀娟左右看了看,确定没有其他人,才压低声音说道:

“就是表面上要做好人,实际上该狠的时候一点不含糊。

张董这人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形象,他要在员工面前保持一个关心下属、体恤民情的好领导形象。

但实际上他对工作纪律要求极其严格,有一次甚至因为一个员工迟到五分钟就让人力部给了警告处分。”

听了王秀娟的话,我心中更加烦闷。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做事情讲原则、有底线。

在我看来,如果小李确实是因为照顾生病的孩子而疲劳过度,那么可以给予警告或者扣除当月绩效,但直接解聘似乎过于严厉。

现在面对这种情况,我该遵从自己的原则,还是服从领导的指示?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座机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喂,请问是郑伟明吗?”

“我是,请问您是?”我有些疑惑地问道。

“我是赵志强,总部人力资源部的,你还记得我吗?我们以前在总部共事过。”电话那头的人自我介绍道。

听到这个名字,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戴着眼镜、说话温和的中年男子的形象。

赵志强是总部人力资源部的老员工,当年我在总部时,他给了我不少帮助。

“赵哥,当然记得你!好久不联系了,你还好吗?”我的语气变得热情起来。

“我挺好的,还是老样子。”赵志强简单寒暄后,直入主题,“老郑,给你打电话是有件事情要通知你。林部长退休后要到你们那边旅游,总部领导指示你负责接待。”

“林部长?”我一时反应不过来,林姓的领导不少,具体是哪一位?

“就是原来组织部的林志国部长啊,你不记得了?”赵志强提醒道,随后犹豫了一下,补充说,“就是当年...那个把你从总部调回基层的林部长。”

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手不自觉地握紧了电话。

林志国,当年正是他一纸调令,把我从总部打回原形,断送了我在总部发展的机会。

这些年我一直耿耿于怀,没想到现在要我去接待他。



“老郑,你在听吗?”赵志强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嗯,我在听。”我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什么时候到?需要什么接待规格?”

“明天下午到,具体行程已经发到你邮箱了。老郑,这事总部很重视,你可得用心安排。”赵志强叮嘱道,然后压低声音,“听说林部长退休后和集团几个主要领导的关系还不错,时不时就聚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次来你们那边,说是旅游,但谁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安排呢。”

挂了电话,我深吸一口气,打开邮箱,查看林部长的行程安排。

看着那个曾经让我职业生涯受挫的名字,我内心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愤怒、不解、无奈,还有一丝隐隐的期待。

或许,这是一个能够解开心结的机会?

03

晚上回到家,我和妻子李佳提起这事。

李佳是一名小学教师,温柔贤惠,是我在困难时期最大的精神支柱。

她知道当年的事情对我的打击有多大,闻言皱起眉头:“这不是故意刁难你吗?让你接待当年把你踢回基层的人,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安排吗?”

我坐在沙发上,无奈地摇摇头:“谁知道呢,或许只是巧合吧。反正明天我得做好接待工作,不能让总部失望。”

“你啊,就是太老实了。”李佳边收拾餐桌边说道,“这些年在国企打拼,兢兢业业的,却始终没能得到提拔。而那些会来事儿的人,一个个都升职加薪了。比如你同届进公司的王海涛,现在都已经是分公司副总了。”

李佳的话让我沉默了。

是啊,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踏实工作,却始终没能得到提拔。

而那些善于揣摩领导心思、八面玲珑的同事,早已步步高升。

这让我不禁怀疑,自己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

“对了,今天公司还有一件事。”我把小李的事情告诉了李佳,包括张董事长前后矛盾的态度。

李佳听完,若有所思地说:“你们董事长这种做法,不就是典型的两面派吗?当着大家的面装好人,背地里却狠心解雇员工。”

“是啊,这让我很为难。”我叹了口气,“按理说,作为人力资源主任,我应该执行董事长的指示。但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小李的情况确实特殊,直接解聘似乎太过严厉。”

李佳走过来,轻轻按摩我的肩膀:“那你打算怎么处理?”

我闭上眼睛,思考片刻后说道:“我决定先和小李谈谈,了解详细情况。如果他确实是因为照顾生病的孩子,也许可以考虑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比如记过处分或扣除奖金,而不是直接解聘。当然,这还要和梁经理商量,看他的意见。”

“希望梁经理能够理解吧。”李佳担忧地说。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入睡了,梦中出现了林部长的面孔,还有张董事长阴晴不定的表情,以及小李恳求的眼神。

这一晚,我辗转反侧,几乎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公司,开始安排林部长的接待事宜。

我预订了本市最好的酒店——凯悦大酒店的行政套房,安排了公司最好的商务车接送,还规划了包括市内著名的景山公园、历史悠久的古城墙和新建的滨江文化带在内的旅游路线。

同时,我还联系了市内几家知名餐厅,为晚餐做准备。

忙碌中,小李的事情又浮现在我脑海中。

我觉得在正式处理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他的实际情况。

于是,我决定先去找梁经理谈谈。

来到生产部门,梁冠华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

他今年四十出头,留着平头,身材微胖,是个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基层摸爬滚打十多年,深得张董事长的信任。

“梁经理,打扰一下,关于小李的事情,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我轻轻敲门,走进他的办公室。

梁冠华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不耐烦:“郑主任,董事长的意思你也听到了,这种员工留不得。我已经通知他今天下午来办离职手续了。”

我拉了把椅子坐下,试图解释:“我理解公司对纪律的要求,但小李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他昨天告诉我们,是因为照顾生病的孩子,一夜没睡,所以才会在值班时间打盹。也许我们可以考虑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比如记过处分或者扣除当月绩效?”

梁经理放下手中的文件,皱起眉头:“郑主任,你是新来的,可能不太了解我们这里的规矩。在我们公司,董事长的话就是圣旨,他既然已经发话了,咱们照做就是。再说了,像小李这样的劳务派遣工,大把人等着进来呢,换一个就是了。”

“可是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我还想争辩。

“人道主义?”梁经理冷笑一声,打断了我的话,“郑主任,我们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每个员工都有家庭,都有困难,如果因为这些个人原因就可以违反工作纪律,那公司还怎么管理?更何况,这次可是董事长亲自下的命令,你确定要违抗吗?”

梁经理的话让我陷入沉思。

他说得确实有道理,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保持规则的严肃性。

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管理应该有温度,不能冷冰冰地只看规章制度。

梁经理见我沉默,语气缓和了一些:“郑主任,我知道你是好心,但在这个公司,有时候太讲人情反而会害了自己。记住,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离开梁经理办公室后,我决定去见见小李,至少了解一下他的情况。

我在生产车间找到了小李。

他正在认真地操作着机器,脸上带着疲惫的神色,眼睛下面有明显的黑眼圈。

看到我走近,小李有些紧张地停下手中的工作。

“小李,中午休息时间能聊两句吗?”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道。

小李点点头,眼神中带着警惕和恐惧。



中午休息时间,我和小李在公司后面的小花园里找了个安静的角落。

小李全程低着头,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

“小李,昨天的事情,能详细说说吗?”我开门见山地问道。

小李抬起头,眼睛里满是恳求:“郑主任,我知道我犯了错误,请您给我一次机会,我真的不会再犯了。我需要这份工作,真的非常需要...”

“别紧张,我只是想了解具体情况。”我示意他冷静下来,“你说你的孩子生病了?”

小李点点头,声音哽咽:“是的,我有个五岁的儿子,前天晚上突然发高烧,我和妻子带他去医院急诊,折腾了一整晚。昨天早上,孩子的烧才退下来,但妻子要照顾孩子不能上班,我只好来上班了。本来想坚持一下的,但中午休息时趴在桌子上,实在太累了,就...就睡着了。”

我让小李继续讲述他的家庭情况。

原来,小李今年二十七岁,是从农村来的打工者。

他和妻子小张结婚六年,有一个五岁的儿子。

妻子在附近的服装厂做缝纫工,收入不高,只有两千多一个月。

小李一家租住在城郊的一个小区,每月房租就要一千五百元。

儿子上幼儿园,每月学费一千二百元。

加上日常生活开支,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

更让人同情的是,小李的父亲去年因病去世,欠下了一些医疗费,小李还在慢慢还债。如果失去这份工作,他的家庭将陷入困境。

听完小李的遭遇,我心中更加纠结了。

按照公司规定,员工工作时间睡觉确实是违纪行为,但考虑到小李的特殊情况,直接解聘是否太过严厉?

可张董事长已经下了命令,我又能怎么办?

“小李,我理解你的难处,但公司对工作纪律有严格要求,尤其是你在值班岗位上睡觉,如果出了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尽量用温和但严肃的语气说道。

小李低下头,声音颤抖:“我知道错了,郑主任,求您给我一次机会吧。我家里就靠我这份工作维持生活,如果我被辞退了,不知道要怎么向妻子交代...”

看着小李绝望的样子,我内心十分挣扎。

作为人力资源主任,我有责任维护公司的规章制度;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理解小李的困境。

“小李,我会尽力的,但不能保证什么。你先回去工作吧,有消息我会通知你。”我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勉强挤出一个安慰的笑容。

回到办公室,我坐在电脑前,盯着空白的解聘文件发呆。

就在这时,王秀娟匆匆走进来:“郑主任,林部长的车已经到了酒店,他休息一会儿后,想请你过去聊聊。”

我看了看手表,已经下午三点了。

我收拾了一下心情,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衫,前往凯悦酒店迎接林部长。

04

酒店大堂装饰得富丽堂皇,水晶吊灯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我一眼就认出了坐在休息区的林部长。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依旧精神矍铄,身着一件深灰色的高级休闲西装,举止得体。

看到我走近,林部长笑着站起身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透露着当年的威严。



“小郑,好久不见啊!你看起来气色不错。”林部长主动伸出手与我握手。

“林部长,您好。”我强作笑颜,伸出手与他握手,“欢迎您来我们这里旅游,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我的声音有些生硬,内心的复杂情绪难以掩饰。

林部长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自然,拍了拍我的肩膀:“别那么拘谨,我们又不是第一次见面。来,坐下聊聊。”

我们在酒店的咖啡厅坐下。

林部长要了一杯清茶,我点了一杯美式咖啡。

服务员离开后,林部长开始询问我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听说你在这边发展得不错,当上了人力资源主任,很好啊。”林部长语气温和地说道。

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现状,态度不冷不热:“还可以,就是基层工作,没什么特别的。”

林部长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情绪:“看来你对我还有意见啊。当年把你调回基层,你心里肯定不舒服。”

我没有直接回应,只是礼貌地笑了笑:“林部长,您退休后感觉如何?”

“退休了,总算有时间思考人生了。”林部长轻轻搅动着茶杯,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其实,小郑,我一直记得你。在总部那三年,你是最勤奋的年轻人之一。”

听到这话,我心中一动,但依然保持着表面的平静。

林部长继续说道:“当年之所以把你调回去,不完全是因为上级要求清理借调人员。”

“那是为什么?”我忍不住问道,心中的困惑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可能得到解答的机会。

林部长放下茶杯,直视着我的眼睛:“因为我觉得你太实诚了,不适合在总部那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在高层,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智慧。当时的你,还缺少这种智慧。”

我微微皱眉:“什么意思?我做事不够圆滑,所以就不配留在总部?”

林部长摇摇头:“不是不配,而是我不忍心看着你在那种环境中被磨平棱角,甚至受到伤害。你太正直,太坦率,这在基层是优点,但在高层却可能成为致命的缺点。我是在保护你。”

我冷笑一声:“保护我?把我打回原形,断送我的前程,这叫保护?”

“你以为留在总部就有前程了?”林部长的声音提高了一些,“你知道当时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的位置吗?有多少人在背后使绊子?如果我强行留你,你能扛得住那些明枪暗箭吗?”

林部长的话让我愣住了。

我从未想过这个角度。他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小郑,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希望你通过回到基层,积累更多经验,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到时机成熟,再重新出发。”

正当我思索之际,手机响了起来。是梁经理打来的:“郑主任,小李来办离职手续了,但他情绪有些激动,您能过来一下吗?”

我看了看林部长,有些为难:“抱歉,林部长,公司有点急事需要处理。”

出乎我意料的是,林部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工作上的事?我可以一起去看看吗?退休后,我挺怀念工作中的那些琐事的。”

我犹豫了一下,但没有理由拒绝林部长的请求。



于是,我带着林部长一起回到了公司。

一进入办公区,同事们看到林部长,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我介绍道:“这位是总部退休的林部长,来我们这里旅游。”

同事们纷纷上前问候,林部长和蔼地与大家交谈着。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张董事长很快从会议室出来,看到我和林部长站在一起,明显愣住了。

“林...林部长?”张董事长的声音中充满惊讶,“您怎么会在这里?”

林部长微笑着与张董事长握手:“小张啊,好久不见了。我来这里旅游,听说小郑在这里工作,就特意来看看他。”

张董事长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眼神在我和林部长之间来回移动:“原来您和郑主任认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