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感冒是有“风寒”和“风热”之分的,而在治疗风寒感冒时,很多医家首先都会考虑张仲景的千古名方麻黄汤和桂枝汤;而关于风热感冒的治疗,医家们大多都会想到温病大家吴鞠通的两个经典方剂——银翘散和桑菊饮,但实际上,感冒除了有这两种类型之分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即外感风寒湿邪。
那么,究竟什么是外感风寒湿邪呢?简单来说,就是所受到的病邪侵袭不仅包含了风和热,同时还兼有湿气,是因这三种病邪相互交错所引起的。不过,针对于感冒的治疗和缓解,除了要考虑对症治疗外,还需要与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联系,如果患者长期生活在寒湿的环境中,那么就容易引起寒湿型感冒,虽然寒邪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但其中的湿邪,也同样不能忽视。
而对于这类病症,金元时期的医家张元素就有一经典方剂可专门对其进行治疗,它就是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这一药方,结构清晰明了,用药合理,使用门槛不算太高,因此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临床使用性。整个药方共由9种中药材配伍,分别是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以及甘草组合而成,其中以羌活为君药,故取名为九味羌活汤。
羌活是一种风药,最擅长于疏散上半身的风邪,羌活不仅有着散风的作用,还能发挥一定的祛湿效果,同时兼有散寒的能力,也就是说,单单一味羌活,其实就能够将体表所受到的风寒湿邪驱散出去。但若仅凭羌活,相应的效果可能并不会很突出,因此便需要利用其他中药材来加以辅助。
其中,防风辛甘性温,可以帮助羌活更好地疏散体内的风邪;苍术可以帮助羌活更好地祛湿;而细辛药性辛温,能够增强羌活的散寒能力;川芎疏通气血,白芷则专门用于缓解阳明经的头痛病症,能够帮助羌活更好地疏散风寒。最后,由于这些药材大多都是疏风散寒的药材,具有温燥特性,而过于温燥可能会对体内的阴液有所耗损,因此便加入了生地黄和寒凉的黄芩来反佐药性,甘草在整个方剂之中,依旧起着调和药性的作用。
从祛邪的角度来说,九味羌活汤有着驱风祛湿散寒的作用,所以,对于风寒湿型的感冒患者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这个药方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就是将中医的六经辩证思想也归纳其中,张仲景的伤寒辩证的核心就是“六经”,从太阳到阳明,到少阳,再到太阴、少阴,最后到厥阴,一个病症的传导就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循走,不过,每一个病症都会用特定的药方来缓解,而张元素就将六经治病的思想融入了其中,让体内的邪气只能向外宣散,这也体现除了其用药的巧妙。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