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套房子全给儿子,女儿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父亲的话如刀,划破宁静的村庄。
“姐,你说句话啊,这不公平。”弟弟低声恳求,眼中满是愧疚与无奈。
“没事,爹做主就好,我有丈夫疼我。”她平静地笑着,眼底的伤痕无人看见。
“都是应该的,志强是儿子,传宗接代的根本。”父亲拍板定音,理所应当。
“爹,您的寿宴上,所有人都会知道这份'公平'。”她轻语,转身离去,只留下错愕的父亲。
01
黄土高原的夏日,骄阳似火。
李秀英站在田埂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远远望去,弟弟李志强正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一本书摊在膝盖上。十六岁的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
“秀英,水带过来了吗?”父亲李福寿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来了,爹。”秀英提起水壶,小跑过去,递给了正在田里劳作的父亲。
李福寿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眼睛却望向村口的方向:“志强还在看书呢?”
“嗯,他在准备中考。”秀英轻声回答。
李福寿的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笑容:“好好好,咱们志强有出息,将来是要考大学的,不能耽误了。”他顿了顿,看了看秀英,“你这个学期结束就不用去学校了,家里地里活多,需要人手。”
秀英低下头,没有反驳。她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村里的女孩子,能读到初中已经很不错了。
“去,把你弟弟叫回来吃饭,你妈把饭都做好了。”李福寿挥挥手。
秀英点点头,转身朝村口走去。这一刻,她没有任何不满,也没有任何抱怨。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实在太过寻常。
李家的日子过得中规中矩,既不富裕,也不贫穷。李福寿在村里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妻子赵淑珍也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
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李秀英早熟懂事,儿子李志强聪明好学。
饭桌上,赵淑珍习惯性地将最好的菜夹给李志强:“志强,多吃点,明天还要考试呢。”
李志强点点头,大口吃着饭菜。
赵淑珍转向女儿:“秀英,你看你弟弟多用功,每天都在看书学习。你也该向他学习,虽然你不能继续读书了,但以后找个好婆家也是要靠自己的。”
秀英夹起一块萝卜,轻轻点头。她知道母亲没有恶意,只是在这个世代,在这片土地上,女孩子的价值从来就不如男孩子。
“对了,李家的媒婆今天来了,说看上你了,想给他家的二小子说亲。”赵淑珍突然说道。
秀英的筷子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常的模样,只是低头扒饭,没有作声。
“哪个李家?”李福寿问道。
“就是镇上开杂货店的李家,他们家二儿子叫李大明,在县里的中学当老师,条件不错。”赵淑珍说。
李福寿点点头:“这门亲事可以,对秀英来说是个好出路。”
一家人继续吃饭,没有人问秀英的意见。她也不曾想过要发表看法。在这个家里,她从小就学会了顺从,学会了不争不抢,学会了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很低。
半年后,赵淑珍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的葬礼上,十七岁的秀英强忍着泪水,料理着一切。她安慰着失魂落魄的父亲,照顾着正在备考的弟弟,接待着前来吊唁的亲友。
没有人看到她躲在厨房里偷偷擦泪,没有人知道她夜深人静时抱着母亲的衣服痛哭的样子。
母亲的离世,让这个家彻底变了样。
李福寿变得沉默寡言,整日闷在家里喝酒。李志强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成绩一落千丈。
秀英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家里的起居,还要想办法帮弟弟重新振作起来。
“志强,你看,这是我攒下的钱,给你买了一本参考书。”秀英把一本崭新的教辅书递给弟弟。
李志强接过书,眼圈有些发红:“姐,这书挺贵的吧?”
“不贵,你好好学习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秀英微笑着说。其实这本书花掉了她半个月的零花钱,但她从不在乎这些。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秀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默默地付出着,支撑着这个家。
在她十九岁那年,李福寿终于从丧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振作起来。他开始关心儿子的学业,帮女儿物色合适的婆家。
“秀英,我跟镇上的张家说好了,他们家儿子张明,今年二十四,在县城的中学教书,家里条件也不错。你下个月就去见见吧。”一天晚上,李福寿对女儿说。
秀英点点头,心里有些忐忑。她还记得母亲生前提到过的李大明,那个同样是教师的年轻人。可惜那门亲事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搁浅了。
“多少彩礼钱?”李福寿问媒婆。
“张家出五千,条件不错了。”媒婆笑眯眯地说。
李福寿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这钱我收着,正好志强以后要上大学,需要用钱。”
媒婆愣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李大哥,这彩礼钱按理说是给姑娘和女婿用的。”
“秀英不讲究这些,再说了,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钱留给儿子更有用。”李福寿斩钉截铁地说。
02
这段对话被刚好经过门口的秀英听到了。她站在那里,心里泛起一阵苦涩。
她知道在父亲心中,自己的地位从来都是次要的。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要反抗,更没有想过要争抢什么。
几天后,秀英见到了张明。他是个斯文的年轻人,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温和有礼。两人在媒婆的安排下,在镇上的小茶馆聊了一个下午。
“我知道这样的相亲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方式,”张明有些局促地说,“但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好好对你。”
秀英低着头,轻声说:“我没读多少书,怕配不上你。”
“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张明真诚地说,“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善良的姑娘。”
两个月后,秀英嫁给了张明。
婚礼很简单,只有双方的亲友参加。李福寿喝得酩酊大醉,搂着新女婿的肩膀,大声说道:“我闺女嫁给你,是你的福气!”
张明连连点头,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
一旁的李志强有些不好意思,他偷偷拉住姐姐的手:“姐,你真的决定了吗?”
秀英看了看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又看了看彬彬有礼的丈夫,轻轻点头:“嗯,我决定了。”
新婚之夜,张明小心翼翼地对秀英说:“我知道这门婚事可能不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我会尽我所能让你幸福。”
秀英看着丈夫诚恳的眼神,心里泛起一丝暖意。也许,这个被父亲安排的婚姻,并不是最坏的结局。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温馨。张明是个顾家的男人,虽然收入不高,但对秀英体贴入微。秀英也很快适应了教师家庭的生活,帮着张明批改作业,整理教案。
晚上,夫妻俩常常坐在小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星星,聊着各自的生活琐事。
“秀英,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学点东西?”一天晚上,张明突然问道。
秀英有些意外:“学什么?”
“你字写得那么好,我看你可以试试自学教育学和语文,将来说不定也能当个老师。”张明建议道。
秀英笑了:“我就初中毕业,怎么可能当老师?”
“别小看自己,我相信你可以的。”张明鼓励道,“我可以帮你。”
在丈夫的鼓励下,秀英开始自学。每天晚上,她都会抽出时间看书、做笔记。张明也会耐心地为她解答疑问,指导她的学习方向。
一年后,秀英通过了自学考试,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又过了半年,在张明的推荐下,她成功应聘为县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
“恭喜你,秀英老师。”校长亲切地对她说,“我相信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秀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不住地点头。这一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
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和弟弟。可当她回到老家时,却发现父亲和弟弟正忙着为李志强的婚事做准备。
“姐,你来啦!”李志强热情地迎上来,“我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你一定要来啊!”
秀英点点头:“当然,我一定来。对了,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什么好消息?”李福寿走过来,问道。
“我考到教师资格证了,现在在县实验中学教语文。”秀英有些骄傲地说。
“哦,那挺好的。”李福寿点点头,随即又转向儿子,“志强,我刚跟赵家说好了,彩礼钱一万,你觉得够不够?”
秀英的好消息就这样被轻轻带过,无人在意。她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这样的场景在她的生命中已经上演过无数次了。
李志强的婚礼比秀英的要隆重得多。新娘赵兰是镇上卫生院医生的女儿,长得漂亮,性格开朗。
婚礼上,李福寿喜气洋洋地招呼着宾客:“来来来,多吃多喝,今天是我儿子的大喜日子!”
一位亲戚问道:“老李,你这彩礼钱出得挺阔绰啊,一万块呢。”
李福寿得意地说:“那当然,儿子的婚事马虎不得。我秀英出嫁时候的彩礼钱我全留着了,加上这些年的积蓄,给志强准备了一个体面的婚礼。”
这番话恰好被路过的秀英听到。她的脚步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常的模样,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微笑。
张明走过来,轻轻握住妻子的手:“没事吧?”
秀英摇摇头:“没事,早就习惯了。”
新婚不久,赵兰就怀孕了。得知这个消息,李福寿高兴坏了,天天往儿子家跑,嘘寒问暖,生怕儿媳妇有半点不舒服。
“爹,你也别太累了,赵兰挺好的。”李志强有些心疼地说。
“不累不累,”李福寿笑呵呵地说,“我这不是盼着早点抱孙子嘛。”
赵兰温顺地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生个大胖小子,给李家传宗接代。”
李福寿越发喜欢这个儿媳妇了。
03
与此同时,秀英也怀孕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李福寿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那挺好的。”随即又问起了弟媳的情况。
秀英早已预料到父亲的反应,并不在意。她和张明静静地期待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命运似乎对这对姐弟开了个玩笑。赵兰生下了一个女儿,而秀英却生了个儿子。
李福寿得知孙女出生的消息,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没事没事,女娃娃也好,下次再生个儿子就行了。”
当他得知女儿生了个儿子时,眼睛亮了一下,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悦:“嗯,挺好的,有个男娃传宗接代。”
张明看出了岳父的冷淡,有些不悦,但秀英拉住了他的手,轻轻摇了摇头。
时光匆匆,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秀英的儿子张涛聪明好学,在学校成绩优异。李志强的女儿李丽也乖巧懂事,虽然不如表哥那么出色,但也是个令人省心的孩子。
后来,赵兰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强。这让李福寿乐开了花,整天抱着小孙子,逗得孩子咯咯笑。
“看看,这小子多像我,将来肯定出息。”李福寿骄傲地说。
李志强和赵兰也忙着张罗给儿子准备各种好东西,生怕他受了半点委屈。
相比之下,李丽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衣服鞋子常常是从表哥张涛那里接收的二手货,玩具也大多是父母随手买的便宜货。
有一次,李丽羡慕地看着弟弟的新自行车,小声问父亲:“爸,我能有一辆自行车吗?”
李志强摸了摸女儿的头:“等你弟弟不骑这辆了,就给你骑,好不好?”
李丽点点头,不再吱声。
这一幕被来串门的秀英看在眼里。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的她,不也是这样,穿着弟弟的旧衣服,玩着弟弟不要的旧玩具吗?
历史似乎在重演。
秀英暗自决定,要对侄女好一些。每次去弟弟家,她都会给李丽带一些小礼物——一本精美的绘本,一条漂亮的发带,一个可爱的玩偶。
李丽很喜欢这个温柔的姑姑,常常缠着她讲故事。
“姑姑,为什么爷爷那么偏心我弟弟?”有一次,李丽天真地问道。
秀英愣了一下,随即温柔地说:“爷爷只是觉得男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但姑姑知道,女孩子同样重要,同样值得被爱。”
李丽依偎在姑姑怀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
张涛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专攻计算机科学。李丽在县城的师范学院读书,准备毕业后当一名小学老师。
李强在镇上的高中读书,成绩平平,但因为是男孩子,李福寿和李志强一家对他的期望仍然很高。
这一年,老家迎来了拆迁。
李家的老宅因为地理位置好,被评估为高价值区域,一共分到了三套安置房,每套都有70多平米,位置也不错。
“爹,这三套房子怎么分?”李志强问道。
李福寿想也没想就说:“都给你。你一家人口多,需要大房子。秀英嫁出去了,在县城有房子,不需要这边的。”
李志强点点头,觉得理所当然。
这天恰好是周末,秀英带着儿子回来看望父亲。当她听说拆迁的事情后,只是平静地说:“爹,您安排就好。”
李福寿满意地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好,你还是这么懂事。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秀英微笑着说,“张涛考上了北大,明年就要毕业了。”
“真有出息!”李福寿赞叹道,随即又问,“志强,你家李强中考考得怎么样?”
李志强有些尴尬:“还行吧,勉强上了普高。”
“没事没事,男孩子嘛,慢热。等高中毕业了,肯定能考个好大学。”李福寿鼓励道。
饭桌上,李福寿高兴地宣布了拆迁分房的决定:“三套房子都给志强一家,他们人多,需要用。”
众人都没有异议,只有张涛皱了皱眉头,但在母亲的眼神示意下,他没有说话。
饭后,张涛悄悄问母亲:“妈,外公为什么这么偏心舅舅一家?”
秀英轻声回答:“外公有外公的想法,我们不要多问。”
张涛还想说什么,但被秀英打断了:“别在意这些,好好学习才是正事。”
回县城的路上,张明对妻子说:“你父亲太偏心了,那三套房子,怎么也应该给你一套啊。”
秀英平静地说:“没关系,我早就习惯了。再说,我们不也有自己的房子吗?”
张明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04
拆迁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三套安置房,全部登记在了李志强的名下。李丽得知这一消息后,有些不安地问父亲:“爸,这样对姑姑不公平吧?”
李志强有些恼火:“有什么不公平的?你姑姑嫁出去了,是张家的人了,不需要我们家的房子。再说了,这是你爷爷的决定,不是我能左右的。”
李丽不再说话,但心里对姑姑充满了同情。
不久后,李志强的小儿子李强考上了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为了庆祝,李福寿决定举办一个家宴,特意邀请了秀英一家。
宴席上,李福寿举杯祝贺:“来,为我孙子李强考上大学干杯!”
众人齐声道:“干杯!”
酒过三巡,李福寿笑眯眯地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八了,看到孙子考上大学,心里踏实了不少。不过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在八十大寿的时候,好好热闹一下。”
李志强立刻说道:“爹,您放心,您八十大寿,我一定给您办得风风光光的!”
李福寿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女儿:“秀英,到时候你们一家也要来啊。”
秀英点头应下:“一定来,爹。”
席间,秀英借机询问了侄女李丽的情况。李丽大学毕业后,在镇上的小学当了老师,工作稳定,但一直没有对象。
“姑姑,我想考研,但爸妈觉得我应该先找个对象,把婚事定下来。”李丽小声说。
秀英鼓励她:“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就去试试。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追求。”
李丽感激地看着姑姑:“谢谢姑姑,您一直是我的榜样。”
回家的路上,秀英若有所思。她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想起了父亲的偏心,想起了弟弟一家享受的特权,想起了那三套房子。
她从不争不抢,但并非没有感受,更不是没有记忆。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决定。
次日,秀英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忙碌着,时而沉思,时而记录。张明推门而入,看到妻子神情专注的样子,有些好奇。
“在忙什么呢?这么认真。”张明轻声问道。
秀英合上本子,微微一笑:“没什么,就是在给爹准备寿礼。”
“需要我帮忙吗?”张明关切地问。
秀英摇摇头:“不用,我自己可以完成。”
张明了解妻子的性格,知道她做事有分寸,便不再多问,轻轻带上门离开了。
时光匆匆,转眼间,李福寿的八十大寿就要到了。
李志强一家早早就开始张罗,借了镇上最大的宴会厅,准备了丰盛的宴席,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他们还特意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写着“寿比南山”四个大字。
寿宴前一天,秀英带着丈夫和儿子回到了老家。
李福寿热情地迎接他们:“秀英,你们来啦!快进来坐。”
秀英微笑着递上一个精美的盒子:“爹,这是我们给您准备的寿礼。”
李福寿接过盒子,打开一看,是一块昂贵的名表。他有些感动:“这太贵重了,你们不该破费的。”
秀英轻声说:“爹,您值得拥有最好的。”
李福寿拍了拍女儿的手:“好女儿,这么多年,你一直这么懂事,爹心里是知道的。”
秀英笑了笑,没有说话,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第二天一早,李家上下忙碌起来。李志强和赵兰早早地去了宴会厅布置现场,李丽负责接待前来帮忙的亲戚,李强则开车去接送爷爷所邀请的老朋友们。
李福寿穿上了崭新的中山装,精神矍铄地坐在沙发上,不时看看手表,脸上难掩兴奋之色。
“爹,该出发了。”秀英走过来,轻声提醒道。
李福寿点点头,站起身来,拍了拍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好,走吧。”
宴会厅布置得喜气洋洋,红色的“寿”字挂在正中央,两侧是金色的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德被四方名满天下。”
会场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签到簿,每位来宾都要在上面签名留念。
“秀英,你们来了。”李志强迎上来,“爹,您先到主桌坐下,客人们马上就到了。”
李福寿挺直腰杆,走向主桌。这一刻,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宾客们陆续到来,镇长、村支书、老同事、老朋友,甚至是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都纷纷前来祝贺。
李福寿面带笑容,与每一位来宾握手寒暄,看起来精力充沛,丝毫不像一个八十岁的老人。
“李老,恭喜恭喜,八十大寿,真是福寿双全啊!”镇长笑着说。
“全靠各位关照,关照啊。”李福寿谦虚地回应。
05
宴会正式开始,司仪站在台上,声音洪亮地宣布:“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李福寿老先生八十华诞。首先,有请李老先生的爱子,李志强先生致辞!”
李志强走上台,接过话筒,声音有些哽咽:“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父亲,今天是我父亲八十岁生日,作为儿子,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父亲一生勤劳质朴,言传身教,培养我们成人。他不仅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福寿坐在主位上,眼中闪烁着泪光。
“接下来,我要代表全家,向父亲敬酒三杯。”李志强端起酒杯,走到父亲面前。
“第一杯,敬父亲的养育之恩。爹,您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
李福寿笑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第二杯,敬父亲的教诲之恩。爹,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李福寿再次干了杯中酒,眼中的笑意更浓了。
“第三杯,敬父亲的关爱之恩。爹,您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李福寿举起第三杯酒,正要喝下,目光不经意扫过坐在角落里的女儿。他突然觉得有些愧疚,但很快就被周围的喝彩声淹没了。
“接下来,有请李老先生的女儿,李秀英女士致辞。”司仪的声音再次响起。
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秀英。她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向舞台。
秀英站在话筒前,环视了一圈会场,脸上挂着平静的微笑:“首先,我要祝我的父亲八十大寿,福寿安康。”
会场响起掌声。
“很多人可能会想,作为一个女儿,我今天会有很多话要说。确实如此。”秀英顿了顿,“父亲让我拥有了一个非常完整、幸福的童年,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在座的亲友们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李志强和赵兰也交换了一个不解的眼神。李福寿则皱了皱眉,似乎感到有些不安。
秀英没有解释,而是拿起一个遥控器,按下了按钮。宴会厅的大屏幕亮了起来,屏幕上播放的内容却让李福寿当场愣住,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