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周总理亲自作出指示,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找到周纯麟,告诉他组织上打算任命开国少将周纯麟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然而,这时候上海的局势动荡不安,十分需要一个重量级人物前去压阵,然而周纯麟并不太愿意离开原有岗位,同时也担心自己没有足够能力应对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上海局势十分复杂,这让周纯麟没能在第一时间下决定。



在在犹豫期间,得知是周总理的安排后,他决定服从命令,担任上海警备区司令,然而在上任前,他提出了三个条件,那么这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1912年8月周纯麟出生于湖北麻城,10岁起做帮佣、学纸扎手艺,成为当地知名匠人,15岁的时候受到黄麻起义的萌发有了革命意识,18岁的加入共青团和红军,2年后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屡次立下战功,很快他被晋升为团政委,期间周纯麟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长征结束后,周纯麟又奉命西渡黄河,开始了西征。两万多名西路军战士,长期和马步芳作战。冰天雪地,血战河西走廊,弹尽粮绝,全军覆没,最后就剩下400多人突围到了新疆,周纯麟便是其中一人,那时候和他一起参加革命有80多人,解放后只剩下他一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如今的生活确实不易。



随后,周纯麟留在新疆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周纯麟化名为周玉龙,并被任命为少校骑兵连长,一上任就想到:要能站住脚完成任务,必须下决心大力学好练好军马饲养驯养方法、高难度马术和战术,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连长,为此他学习了如何饲养驯养和马术、战术本领,虚心求教,经过一番努力后,他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骑兵连长。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周纯麟卷入了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内部斗争,导致自己入狱,并遭到了敌人的酷刑,好在周纯麟坚持了下来,后在组织领导下顺利释放。

被释放后,在延安呆了一段时间,被后被分配到新四军,抵达新四军后,他在彭雪枫的支持下,在淮北地区组建了新四军第一个骑兵团,并担任骑兵团团长,骑兵团组建后,周纯麟指挥骑兵部队在淮北地区和日寇作战,杀得日寇闻风丧胆,这也让骑兵团因闻名全国。



解放战争爆发后,周纯麟参加了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及淮海战役等大战,期间多次击退敌人猛烈进攻,由于表现十分出色、能力超群而多次受到组织嘉奖。

建国后,周纯麟担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主要负责炮兵的组建和训练工作,是许世友将军的心腹爱将,1955年全军第一次大授衔的时候,周纯麟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同时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之后的岁月,周纯麟主要在南京军区工作,在这期间,他一心专研部队作战训练,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从而确保自身的安宁。



1970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找到了周纯麟,希望他能到上海担任警备区司令。

接到组织上通知后,周纯麟内心也是百感交集,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负责炮兵工作,在这期间他不仅为新中国炮兵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和战友们建设了身后的友谊,所以从感情上来讲,周纯麟不愿离开炮兵系统。

另外就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在这里担任进北区司令,必然要跟地方打交道,地方关系复杂,没有部队那么好打交道,所以周纯麟很担心自己不能完成组织对自己的嘱托。

周纯麟对此感到了左右为难,在这时候许世友和周贯五副政委找到了周纯麟,告诉他这是中央的命令,让他要服从命令,然而这时候周纯麟的脾气上来了,表示自己拒绝这个命令。



随后,许世友要求他如果不去让他推荐一个人,周纯麟也没有很好的人选,这时候一旁的周贯五告诉他,让他去上海是周总理的指示。

这时候,周纯麟才知道自己去上海一事是由周总理亲自点将,上海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所以确保上海的军事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纯麟作为老革命,又在南京军区任职多年,年轻且有卓越战功,完全能镇得住场面,所以他是上海警备区司令最佳人选。

既然是周总理的指示,周纯麟也不好推辞,于是当即表示:“我坚决服从党的命令,去上海!

虽然表示愿意去上海,但是周纯麟也开出了自己的三个条件,去了上海,第一,工作干得好,要开庆功会;第二,工作做得不好,要开批判会;第三,如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要开追悼会。

这三个条件,看似是条件,实际上是自己的军令状,只要自己接受该任命,自己必然会在上海做好工作。



抵达上海后,周纯麟迅速投入了繁忙工作,如同战争时期一样,不分日夜,仔细认真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抵达上海的两个多月,他跑遍了全区团以上单位,和干部进行谈话,同时又进行思想教育,在了解情况后,他整合队伍,并对领导班子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同时狠抓部队作风及训练,确保部队的稳定发展。

在这期间,虽然遭到了四人利益小团体的阻扰和迫害,但是他还是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从未向四人利益小团体妥协,从而确保上海警备区的稳定。



1976年,四人小团体倒台后,周纯麟奔赴北京开会,并提议控制上海残余势力,为稳定局势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提出的三个条件最终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实现了周总理“压住台面”的嘱托。

随后,四人利益小团体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周纯麟继续留在上海工作。

1978年,周纯麟调回南京军区,直至离休。

晚年的时候,周纯麟主要在上海工作,后在1986年时病逝,享年74岁。从大别山放牛娃到上海"定海神针",他用三个特殊条件诠释了何为"鞠躬尽瘁"。周总理当年"压住台面"的嘱托,终成历史佳话。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