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一纵是华野的主力纵队之一,司令员为叶飞,因此也被称为叶飞纵队。该纵队在叶飞的带领下纵横苏鲁,战皆硬仗,屡建奇功。
别的纵队一般都下辖三个师,可叶飞纵队下辖四个师,分别是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以及独立师。那么,这四个师的师长都是谁,他们为何军衔有不同呢?
1师师长廖政国
廖政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期间他也不断成长,担任过补充团营长、副团长、代团长等职。
抗战开始后,他在新四军任第3支队6团营长,率部活跃于江南一带。1939年该部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廖政国任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长、师长、军参谋长等职,率部在华东地区作战。建国后,他担任副军长并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被任命为军长。1955年,廖政国被授予少将军衔。
2师师长刘飞
刘飞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过黄麻起义,曾任团政委、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叶飞麾下的几位旅长,他也是资历最老的了。
抗战开始后,他去了新四军,艰苦转战大江南北,直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期间,曾担任“江抗”的政治部主任。他在1939年的一次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往阳澄湖地区。治疗时,面对日军频繁的偷袭和扫荡,他一边与伤痛疾苦作顽强斗争,一边对少数不安心养伤的伤病员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
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他率领36名伤员积极组建和扩大革命武装,坚持敌后斗争。这段经历,也有了后来的京剧《沙家浜》,而郭建光这一角色的原型之一就是刘飞。
解放战争期间,刘飞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旅长。后来,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他出任师长。1948年5月,刘飞又升任第1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1月起,他又任人民解放军第20军军长。
建国后,刘飞担任过安徽军区司令员,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3师师长刘亨云
刘亨云是江西人,1929年就参加了红军。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时,刘亨云在粟裕身边当参谋。之后,他也跟着粟裕参加了闽浙赣苏区反“围剿”和皖浙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抗战开始后,他仍然在粟裕麾下,任新四军第二支队营政委、江南挺进纵队团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他随部北上苏北,担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的副旅长并兼任参谋长,之后担任华东野战军1纵3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刘亨云被授予少将军衔。
独立师师长方升普
方升普是安徽省金寨县人,参加革命后,他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了第历次反“围剿”斗争,并随红25军长征。期间,曾担任豫陕游击师师长。
抗战开始后,他历任晋豫游击支队副司令、八路军129师新1旅团长、太行军区7分区副司令员等职,长期在中原地区抗战。
到了抗战后期,中央军委命令从太行军区抽调部队,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由皮定均任司令,他任副司令,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任中原军区1纵1旅副旅长,是皮定均旅长的副手。到了华东之后,1旅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他任师长,徐子荣任政委。
不过他并没有像皮定均那样留在那里,而是回到了华北,并且在1949年担任了18兵团62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
1955年,方升普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