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29日,汤坑地区硝烟弥漫,炮火震天,从南昌远道而来的起义军,在这里遇上了薛岳和陈济棠率领的部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

此战之后,我军部队损失惨重,叶挺不得不流亡海外,周总理去了香港治病,贺老总回家重新拉队伍。



而这次战役结束之后,叶挺手下也有不少人选择投向国民党。在这里面,甚至还有两个叶挺手下的副师长。

其中一个副师长,更是在后来成为了粟裕的战场大敌。粟裕和他在战场上数次交锋,都没能彻底消灭他。

这个副师长是谁呢?他为什么选择倒向国民党?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内三声枪响,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起义军率先发起进攻,很多敌人还在睡梦中就失去了生命。

虽然有人保持警惕,但我军准备充足,这场起义势必要成功。在战斗中,一个高大的身影非常明显。



他穿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亲自拿着一挺机关枪上阵拼杀。他就是叶挺,这次起义军的主要指挥官,也是一名我党党员。

看到叶挺亲自上了战场,战士们的士气更加高涨了。在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之下,激烈的战斗很快就进入了尾声,起义军成功控制住了南昌。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甚至可以说,这只是计划中的开头。南昌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不太好,如果起义军继续留在城里,那很可能面临敌人的围剿。

而南昌城易攻难守,守城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所以这里并不适合作为我党以后的根据地。



当时党中央最理想的地方在广州,因为广州是革命发源的地方,这里的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更深。在广州,也更容易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然而就在起义军前往广州的路上,部队里出了岔子。

由于当时是秘密起义,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等到起义开始之后,他们才知道这是一场我党策划的起义。但这时知道也晚了,他们只能跟着起义军一起战斗。

但等到战斗结束之后,他们有人不愿意继续跟着我党。因为他们觉得我党的实力太过弱小,根本无法和国民党的军队相比。



因此,就陆续有人带部队离开了起义军,其中就以蔡廷锴的第十师为代表。

蔡廷锴带着第十师离开得猝不及防,我军一开始并没有察觉。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继续发生,我党决定对一些不太可靠的将领进行职位上的变动。



其中,叶挺麾下的两位团长欧震和古勋铭,就是我党认为的不可靠将领。为了防止他们带兵离开,叶挺将他们提拔成了副师长。

这样一来,他们没有了兵权,对部队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毕竟他们和叶挺也算同乡,叶挺不忍心杀了他们。



汤坑战役

虽然有了蔡廷锴离开的事件,但起义军总的来说还是顺利一路南下了。为了抢占时间,阻击身后追击的部队,周总理给了朱老总三千人。

靠着这三千人,朱老总将钱大钧拦在了三河坝三天三夜,为大部队的前进争取了相当多的时间。



后来因为阻击部队损失惨重,朱老总不得不带领部队南下,转战湘粤赣边区。

而大部队这边,在来到汤坑的时候也遇到了麻烦。对我党来说,南昌起义能成功,主要还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原因。

一旦我军失去先机,是很难赢下敌人的。



毕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数,我军都比不上敌人。所以我军必须全力赶路,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到达广州,并在广州举行起义。

但想想是很美好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军在来到汤坑的时候,和薛岳、陈济棠所率领的部队正面相遇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没有退缩的选择,只能一鼓作气和敌人作战。

然而,敌人为了消灭起义军准备充足,带来的力量是起义军的三倍。更别说因为蔡廷锴部队的离开,起义军遭受了重创。

面对实力雄厚的敌人,即便有叶挺和贺老总的指挥,这场战役我军还是失败了。



这场战役的失败,对我军是毁灭性的打击。军中人心不稳,很多人选择了脱离队伍,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加入国民党部队。

这部分人中,就包括叶挺的两个副师长——欧震和古勋铭。

有传言说,欧震是临阵倒戈,所以导致汤坑战役失败。



但实际上,那时候的欧震手中没有兵权,他根本没有临阵倒戈的能力。据薛岳的部下说,汤坑战役结束后,欧震才出现在他们部队里。

谁的话更准确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但欧震最后倒向国民党却是不争的事实。



粟裕大敌

来到国民党之后,欧震在部队中屡立战功,因此也得到了老蒋的赏识。不过因为他不是嫡系,所以他的升迁速度并不算快。

但在国民党中,他也算得上是一员猛将。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已经成了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副司令了。



抗战结束之后,他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中将师长。等到1947年的时候,他带着八个整编师来到山东地区,准备将华野的主力歼灭。

当时国民党已经被我军围点打援的战术打怕了,所以他们悉心钻研出了“铁桶阵”。只要他们合兵一处,我军就难以切割消灭他们。



当时我军经过了宿北鲁南战役,国民党判断我军损失惨重。于是他们想要消灭我军主力,彻底占领华东解放区。

当时欧震是19军军长,他指挥八个整编师的兵力,作为主力向我军发起进攻。而李仙洲则作为他的助手,辅助他向我军发起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粟裕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作战方式。他将辅佐作战的李仙洲列为消灭目标,至于战斗力更强大的欧震,则被粟裕派出的小股兵力拦截。

粟裕不是不想歼灭欧震,但实在是这个人太谨慎了。因为他将所有兵力抱团,粟裕只能想办法分化他们。



他先是带兵围歼了郝鹏举,希望欧震能派兵救援郝鹏举。谁知欧震不仅不救对方,反而还将部队收缩得更加紧凑了,让我军抓不到破绽。

在这种情况下,粟裕才说要消灭李仙洲集团的。事实证明,一直到李仙洲集团被消灭,欧震集团依旧收缩成一团,丝毫没有破绽。



但也因为他过于小心谨慎的风格,让老蒋认为他是故意对李仙洲见死不救。李仙洲可是陈诚一系的人,陈诚又是老蒋的心腹。

和陈诚相比,欧震自然算不了什么。所以此战之后,欧震受到了老蒋的斥责,老蒋也将他的兵权收回了不少。



之后,欧震也逐渐淡出了国民党军事高层。但随着国民党被俘的将领越来越多,老蒋不得不重新启用欧震。

但当时已经是解放战争后期了,别说老蒋重新启用欧震了,就算老蒋叫来了大罗神仙都不管用。最终,老蒋一败涂地,只能狼狈地逃往台湾。



走投无路的欧震,只能跟着老蒋一起逃向台湾,最终病逝在台湾。

其实欧震是有机会站在人民这一边的,只可惜他一步错步步错,最终也没能回到家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