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为了履行,对烈士郭由鹏的承诺,经历了十年三次寻找,终于在1958年,找到了这位遗孤娟娟。
十年寻找,生死承诺,可终究没能改变结局。是什么样的结局?为何说许世友没有改变?
烈士托孤:济南战役的临终嘱托
1948年,济南战役的硝烟中,郭由鹏作为解放军的一名敢死队员,带领战友们登上了济南城墙。
在城头激战时,他被敌人的枪弹击中,重伤不治。
临终时,郭由鹏知道自己难以活着回来,但仍不忘心头的一件事,他在最后的时刻,握住许世友的手,沉声说:“我女儿还在上海,她心脏不好……”
这一番话,让许世友忍不住泪水湿润了眼眶。
“我一定去看她!”许世友向郭由鹏承诺道,那一刻,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为此承诺付出十年的时间与精力。
他保证,如果打下上海,就一定会为郭由鹏的女儿提供帮助,替他完成最后的遗愿。
经历了济南战役的激烈冲突,许世友还未从战斗的伤痛中恢复,却已被朋友的嘱托深深牵动。
郭由鹏参军时,刚与妻子秦玉兰结婚仅三个月。
战争爆发后,他与妻子失联,留下了唯一的牵挂——尚年幼的女儿娟娟。
由于战乱和生活困顿,秦玉兰被迫改嫁,将年仅三岁的娟娟送走,这份承诺,从此成为许世友十年如一日的执念,也成为他后续所有努力的动力。
跨越上海的执着追寻
1949年上海解放,许世友的心情,没有因战局的胜利而得到放松。
他的每一份思绪,都在不断回响着,那句临终托付——“我一定去看她!”
解放后的初期,许世友将寻找任务,委托给了27军军长聂凤智,他希望通过官方渠道,来追寻郭由鹏女儿的下落。
许世友所依赖的战地救护所中,包含了郭由鹏遗物的一些资料,由于战乱和人员流动,这些关键证物,在混乱中遗失了,所有的线索,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即便许世友请来了,数位有经验的警员,依旧没有能够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不甘心的许世友未就此放弃,他开始多方搜寻,寻找到的每一个线索,都被他当作希望。
直到1954年,一位上海市公安局的老警员钱运石,通过一则报纸线索,找到了郭由鹏的一位战友林某,终于得知秦玉兰当时,在上海榆林区的纱厂工作。
这个线索虽然破碎,却让许世友看到了重燃的希望。
钱运石的努力使得调查有了进展,最终没有找到秦玉兰的确切位置。
由于上海战后的动荡和人口流动,秦玉兰的下落仍然扑朔迷离,许世友的第一次寻找就这样落空,而他心中的执念也更加深沉。
到了1957年,许世友的寻人之路并未停歇。
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不管多么困难,哪怕是一步步走向未知的深渊,也不能让郭由鹏的遗愿未能完成。
在这一年,他组织了一支新的调查组,开始通过新的线索,来追寻郭由鹏遗孤的下落。
这一次,许世友将目光聚焦在了宁波,那里是郭由鹏的故乡。
调查组找到了郭由鹏的伯父,并通过郭的家族信件中,提到的“榆林区龙江路”的地址,逐渐锁定了秦玉兰的下落。
秦玉兰此时已经在上海杨浦区的服装厂工作。
看似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命运似乎又一次和许世友开了个玩笑。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许世友终于找到了秦玉兰。
面对许世友的询问,秦玉兰无奈地承认,自己因为生活的艰难,和孩子的病痛,将三岁的娟娟,送到上海老城隍庙附近,一位烧香的老太太家里收养。
悲哀的是,秦玉兰当时未记录下,这位老太太的任何信息。这使得许世友的调查,再次陷入了死胡同。
“这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许世友怒斥秦玉兰的做法。
在这一次寻找失败后,许世友虽然气愤,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一定要找到郭由鹏的女儿,哪怕天涯海角。
医院线索与重逢时刻
1959年,许世友依旧没有放弃,之前的两次寻找几乎让他陷入绝望,但心中的那份承诺,还是强烈得,如同一股无法摆脱的力量,推动着他继续前行。
这一次,调查组改变了思路,集中力量在医疗机构寻找线索。
娟娟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长期治疗,这或许能为许世友提供突破口,通过与多家医院的联系,许世友的调查小组,锁定了广慈医院。
黄赤波,一名曾与许世友并肩作战的战士,凭对当年战友郭由鹏家庭情况的记忆,推测娟娟应该定期就医。
调查人员随后在广慈医院,找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位张老太曾带着一名女孩治疗心脏病。
经过仔细核查,确认了这个女孩名叫张荫娟,正是许世友寻找已久的郭由鹏的女儿。
许世友终于松了一口气,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亲自赴上海,在1960年5月的一个清晨,终于见到了娟娟。
面对这位战友的女儿,许世友不禁泪眼模糊。
十年来的辛劳、焦虑和痛苦一度,让他几乎想要放弃,此刻他终于见到了,这个曾经的遗孤。
他带着一份简单的糖果和文具,满怀柔情地承诺:“娟娟就是我的亲女儿。”
当他看着娟娟,用那稚嫩的眼神注视着自己时,许世友感到一种深深的温暖。
对许世友而言,这一刻是值得所有付出与牺牲的。
他虽不具备父亲的身份,但心中的责任与情感,却如父亲般深沉。
这份温暖的重逢,未持续太久,两个月后的一天,许世友从上海返回时,接到了一个沉重的消息:娟娟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惊吓,导致心脏病复发,最终离世。
许世友悲痛欲绝,怒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忍不住将这份无力和愤怒宣泄出来,心中的伤痛难以言表,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如此纯真的生命,居然这么早就被命运夺走。
悲伤中的最后承诺
娟娟的去世,对许世友来说,犹如一场无法承受的打击。
他为娟娟举行了简朴的葬礼,还特批抚养娟娟的张老太,前往香港投亲,给她安排了新的生活。
在送葬的过程中,许世友反复念叨着:“我对不起郭由鹏,这辈子没有履行好我的承诺。”
许世友对自己,没有完成使命,感到深深的自责,可也深知,不论是生死之间的承诺,还是战友之间的义务,都是无法轻易割舍的情感纽带。
悲剧的结局,让所有的努力,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娟娟的离世,成为了许世友内心,无法愈合的伤口,也让这个悲伤的故事,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段不可忽视的记忆。
一个父亲的承诺,一段无法完成的遗愿,最终成了那个时代,无法避免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