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下旬,为了拼凑其大西南防线,蒋介石在重庆电召卢汉赴渝开会,并许诺将其麾下的云南保安部队编为第74、第93军,并同意将李弥所属的第六编练司令部第8军、26军归其节制。
蒋介石这里给卢汉的两个番号很有意思,93军毕竟还是原来滇军的番号,74军的番号就和原来的滇军一点关系也没有。
74军或者说整编74师的大名,其实不消多说,很多人都清楚,特别是孟良崮一战。
不过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卢汉到重庆开会是在1949年9月,当时第二次重建的74军在平潭岛才刚被取消番号,余部缩编为一个师,划归李天霞的73军下辖。
可出奇的是,74军军长劳冠英率领着军部丢在这个小岛上,居然无人问津,在人民解放军大举进攻平潭之际,这一行20余人就挤在沙滩上,孤零零的等死。
昔日威名赫赫的74军,最后落了如此境地,可见与人民为敌,终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滇军74军则追随卢汉于同年12月9日起义,中将军长余建勋在起义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副军长,建国后历任省体委副主任、省参事室参事、副主任,为云南地方建设做了不少贡献。
一
事实上,抛开滇军74军不谈,劳冠英才是真正继承俞济时、王耀武74军血脉下来的最后一任74军军长。
当然,也是最倒霉的74军军长。
1947年5月,张灵甫率领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之后在俞济时、王耀武的一再请求下,蒋介石重建了整编74师,任命邱维达为整编74师师长,恢复军的番号后,邱任军长。
邱维达在任军长之前,一直就在74军中服役,并任51师师长、整编51旅旅长。孟良崮战役时,邱因参加中训团学习,未在前线。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整编74师全军覆没,对国民党军全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蒋介石对于恢复整编74师战力也费了不少心血,主要也是为了提振士气。
也因为有俞济时、王耀武的扶持,加上部分原整编74师伤病员以及新兵,重建的整编74师(74军)仍然延续该部的辉煌。
重建的整编74师确实一度给我军造成困扰。
不过,显然没有什么用。
1949年1月10日,邱维达率领74军在陈官庄战役中全军覆没,其本人也被俘。
不过,也有部分资料显示,邱维达是在最后关头放下武器投诚,因而未被当作战犯处理,还被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任教员。
淮海战役打完以后,可以说74军培养的中高层将领的接班体系也土崩瓦解,就连王耀武本人也在济南战役中被俘。
俞济时并不甘心,于是请示蒋介石,计划第二次重建74军,并推荐74军出身的劳冠英接任军长。
如果说选邱维达,还能说是按照74军系统培养出来的接班体系的话,那么选劳冠英,纯粹就是属于“矮个子里拔将军”了。
劳冠英是黄埔五期毕业,在国民党军之中算是名声不显,他是1938年才调到74军任58师174旅少将旅长,算是从74军走出的老人。可他在74军系统中待的时间并不长,两年后就调到了94军任师长。
从劳冠英任职经历,在74军系统中,劳是属于俞济时派系的,俞济时离开74军换上王耀武以后,劳冠英基本上就失势了。
更不凑巧的是,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后,劳冠英好不容易从东北战场逃出,转头就又被俞济时拉住,出任74军军长。
二
劳冠英第二次新建74军,就不像邱维达那次顺利得多。
邱维达重建74军,当时该军底子尚在,特别是该军中下级军官很多都在,加上王耀武鼎力支持。
俞济时抗战末期就转任蒋介石的侍从室,尽管更加亲近蒋介石,但无形之中也脱离了一线执掌兵权,哪怕他主张重建74军,但在这件事上他发挥的作用就要有限很多。
1949年1月,蒋介石就宣布下野,俞济时随行侍奉在侧,加上国民党当局那时几乎已经算是一败涂地,经济上、军事上都捉襟见肘,更是没有功夫去管劳冠英。
有意思的是,劳冠英趁着蒋介石在浙江的空档,提出给74军补充装备,希望蒋看在俞济时的面子上能说句话,结果蒋在视察74军时,发现改军军容风貌,和当年在南京时所见的74军已经是天差地别,不由得大怒,装备一事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根据资料记载,劳冠英所属的74军归第九编练司令部,在陈官庄战役后,于1949年1月在浙江金兰地区重建,下辖三个师。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劳冠英也接到命令,沿丽水撤至福建。途中,74军遭到解放军数次打击,本就是临时聚拢起来的队伍更是一路溃散。
74军进入福建后,划归第六兵团李延年下辖,因所辖三个师损失已经很大,所以进行了编制调整,所辖51师保留,另85军番号撤销后,该军辖的两个师,即216师、23师划归74军。
当时,第六兵团的任务为保卫福州,七十四军配置于宁德、连江一带,负责福州北侧之守备任务。
74军虽然已经不是当初五大主力,但仍然具备相当的战斗力,至少是在军长劳冠英的眼中,该军还是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当然,在士气正盛的我军面前,74军再顽强抵抗,也没什么用。
1949年8月13日,我人民解放军猛扑74军在宁德、丹阳一线的防御阵地,并利用渔船从侧翼迂回进攻74军23师,该军不敌之下,全线失守。
劳冠英见势不可为,紧急下令全军后撤琅琦岛。
8月18日,劳冠英率领74军残部撤至马祖列岛,全军已经不足5000人。
据马祖的老人回忆,74军虽然是一支残破的败军,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军纪。
74军成立的时候就缺枪少弹,在福州一战中遭遇我军重创,全军连吃饭也顾不上就紧急撤退,但至马祖后,并没有对当地的老百姓进行骚扰,只是四处去找食物来吃,甚至就连用来喂猪的米糠都被拿去吃。
在驻扎马祖期间,74军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但每天还要进行升旗仪式,并进行操练。
几天之后,74军又被调到不知名的战场上,继续踏上他们未知的命运之路。
三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李延年的第六兵团基本上被打崩,随后他本人率领十几人撤至平潭岛。
当时的平潭岛上驻扎有李天霞的73军。
这是李天霞自孟良崮战役后首次露面,当年张灵甫全军覆没后,李天霞被送至徐州军法处,差点就被法办,好在他在国民党当局中尚有关系,得以免死,并随后出任了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
1948年10月,国民党当局重建第73军,该军是莱芜战役、济南战役两次全军覆没后第三次建立,李天霞出任军长。
渡江战役后,李天霞率领73军残部退至福建,归李延年指挥,守平潭岛,并合并了88军和第七绥靖区直属官兵。
不久之后,根据汤恩伯命令(汤时任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74军也被调至平潭岛。有意思的是,74军上岛以后,因为全军总兵力已经不足5000之数,于是该军番号被撤销,仅保留51师的番号。
出奇的是,军长劳冠英未出任部队缩编以后的任何职务,他以及他所率领的74军军部成员20余人就被晾在平潭,无人问津。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28军一部发起了平潭岛战役,当时劳冠英以及74军军部成员以及亲属就在沙滩上踱着步子,他们身边并无任何警卫部队,所有人都很绝望。
据劳冠英副官徐处长夫人牛牧春女士回忆:
“十四号台风来袭,我们一行人在沙滩上走了一整夜,每走两步即退一步,沙滩又有十公里之长,当时心中真是前途茫茫,似乎只有被共军俘虏一途。”
不过,劳冠英这一行人确实应该感谢这天的台风,因为不少出了海的小舢板因为风浪太大的缘故,都被吹回了岛上。
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劳冠英一行人只好划着舢板出海,在失败了一次(被风吹回来)的情况下,他们一行人终于碰上了国民党海军军舰永嘉号,被永嘉号拉着去了厦门外海,并几经辗转抵达台湾。
劳冠英抵达台湾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很快一张由陈诚签署的手令传来:
“该员作战不力,着即扣押……”
劳冠英在被拘押期间,写了份报告为自己申诉,详述了自己率领74军作战的经过。根据劳冠英报告,当时国民党当局对他的指控很多,除了作战不利等因素外,还有克扣军饷。
劳冠英后来获判无罪,但也退出了现役,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不得不在木栅开设杂货店维生。
据说俞济时有天上街买东西,看见了劳冠英叫卖,劳当即上前打招呼,俞济时说:
“都怪你不争气。”
劳冠英也很无奈,他在国民党军干了一辈子,所有的人脉关系,也就只有俞济时。
劳冠英上小学的儿子劳云生有一次回家跟父亲说:
“爸爸,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74军的故事,听完之后,我非常喜欢这支部队,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听见儿子如此说,劳冠英十分动容:
“那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部队,也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一道坎!”
1977年3月21日,劳冠英因病被送至台北荣军医院,同月31日不治离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