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张晓明淡定地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个刺眼的分数——280分。
他的父母瘫坐在地上,而他却露出了一抹神秘的冷笑。
没人知道,这个出身贫寒的少年,为什么能在如此低分的情况下,依然笃定自己即将踏入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
这个秘密,或许要从三年前那本被撕碎的建筑百科全书说起……
01
天刚蒙蒙亮,张晓明家的老旧平房里就传出了一阵哭喊声。
杜惠芝瘫坐在地上,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刺眼的"280"分数,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沈长青的脸色铁青,他死死盯着自己的儿子,仿佛要用眼神在他身上烧出两个洞来。
"你就考这么点分数,你对得起谁?"沈长青颤抖着手指着儿子,声音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张晓明却轻轻地转着手中的笔,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点分数怎么了?我就考了这点分,我也有书读。"张晓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自信,这让他的父母更加暴怒。
回想起三年前,张晓明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一学生。那时候的他,成绩虽然不差,但也绝对称不上优秀。
他们家住在城市最边缘的棚户区,每天清晨五点,张晓明就要跟着父亲沈长青去牛奶厂帮忙。
天还没亮,父子俩就推着装满牛奶的三轮车,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
母亲杜惠芝每天在家里赶工,给人缝补衣服、做手工活。她的眼睛因为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工作,已经严重近视。
但为了省下买眼镜的钱,她总是眯着眼睛凑近些看。这个家庭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生活虽然清贫,但还算温馨。
命运的转折从那个春天的下午开始。张晓明帮父亲送完牛奶,在高档小区里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正在玩一套精致的建筑模型。
那是一座微缩版的故宫,金碧辉煌,巧夺天工。他站在旁边,看得入了神。
"这是乐高建筑系列,我爸刚从国外给我买的,要一万多呢!"其中一个男孩得意地炫耀着。
张晓明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渴望,但他知道,一万多块钱,几乎相当于他爸爸半年的工资。
那天晚上,张晓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打开手机,用省下的话费流量在网上搜索各种建筑知识。
直到深夜,屏幕的蓝光还在黑暗中闪烁。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自己攒了大半年的零花钱取出来,偷偷去了二手市场。
在一个堆满旧书的摊位前,他发现了那本改变他命运的《世界建筑艺术百科全书》。
虽然书角已经磨损,封面也有些褪色,但在张晓明眼里,这就是无价之宝。他用平时省下的午饭钱,终于把这本二十块钱的旧书买了下来。
从那天起,这本书就成了他最好的伙伴。课间、午休,甚至上课时,他都会偷偷翻看。直到那天,被数学老师当场抓获。
"张晓明,你知道你上次月考才考了多少分吗?现在还有心思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老师的训斥声惊动了全班。消息很快传到了沈长青的耳朵里。
那天放学后,沈长青黑着脸站在校门口等他。张晓明刚一出现,就被父亲拽住衣领。"你给我解释清楚,你是不是偷偷拿钱买书去了?"不等张晓明回答,沈长青就从他的书包里翻出了那本建筑百科全书。
"爸,您听我解释......"张晓明的话还没说完,书页就在空中飞舞。
沈长青把那本书撕得粉碎,纸片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有人窃窃私语:"这家人也太可怜了,连本书都买不起。"
张晓明蹲下身,一片一片地捡起那些碎纸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让它流下来。这一幕被他的班主任陈老师看在眼里。
02
第二天,陈老师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
"晓明,我知道你对建筑感兴趣。"陈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传单,"下个月有个全国中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你要不要试试?"
张晓明接过传单,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但很快,他又黯淡下去:"老师,参赛要交报名费的吧?"
陈老师笑了:"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来帮你解决。不过你要答应我,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不能再上课看课外书了。"
从那天起,张晓明像变了一个人。他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早上送完牛奶就赶去图书馆,晚上做完作业就开始画图纸。
他把数学成绩提上去的同时,也在偷偷准备着竞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月考后,张晓明的成绩单上赫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