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父母忍不住发脾气,原来是接受了孩子内心的投射。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争吵。孩子的一次任性的要求,父母的一句无心的批评,很快就可能演变成一场激烈的争论。父母在这些冲突中往往会感到无比愤怒,甚至失去理智,跟孩子“你来我往”地争吵或发脾气。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心理机制?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投射性认同”来解释。简单来说,孩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投射到父母身上,而父母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觉察能力,就会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投射,并以孩子期望的方式做出反应——比如生气、发脾气,甚至失控。这篇文章将帮助父母认识到,自己在与孩子互动中体验到的情绪,很可能并非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孩子内心的体验通过投射传递给父母的。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帮助父母学会区分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的情绪,并以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式回应孩子的需求。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描述了一个人将自己的情感或意愿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而后者则不自觉地接受并表现出这些情感的过程。在亲子关系中,孩子们常常会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情绪或体验传递给父母。例如,孩子在校园里因为一道数学题没做对而感到沮丧,回到家后,他可能会用冷淡的态度或任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父母可能会感到莫名其妙地生气,甚至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开心的事情也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沮丧情绪被投射到父母身上,而父母如果没有足够的觉察力,就会被这种情绪“感染”,并做出与孩子期望的方式一致的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投射性认同并不是孩子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孩子们通常还不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他们希望通过父母的反应来确认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父母的情绪释放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