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秋,战火的阴云如一张巨大的黑色幕布,沉甸甸地笼罩着华北平原。七七事变后不到三个月,日军如同一群野蛮的恶兽,突破北平防线,向南疯狂推进。永清县,地处平津走廊的要冲地带,其间的徐官营村原本只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农耕村落。百余户人家依傍着潺潺流水而居,青砖灰瓦的院落里,晾晒着新收的玉米,金黄一片;村东头的关帝庙,香烟袅袅,延续着百年的烟火气息。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座宁静的村庄即将被卷入日军制造的人间炼狱。



9 月 15 日清晨,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永清县白堡村方向传来阵阵令人不安的机械轰鸣声。村民李发正蹲在自家门槛上,悠闲地喝着粥,突然,两道浓烈的黑烟从地平线的尽头升腾而起——那是日军九四式轻装甲车排放的柴油尾气。刹那间,铜锣声、犬吠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汹涌的声浪,瞬间在全村炸开。八百余村民如同惊弓之鸟,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日军指挥官野田少佐站在装甲车顶,手持望远镜,将村民们仓皇逃窜的身影尽收眼底,嘴角浮起一丝狰狞的冷笑。他刚刚接到师团部“彻底肃清抵抗分子”的命令,此刻,他迫不及待地要用村民的鲜血和生命,为自己堆砌战功。



跑得慢的老人最先成为日军的牺牲品。储殿恒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动到王家坟地时,无情的子弹瞬间穿透了他佝偻的脊背。村口槐树下,贾黑儿捂着汩汩冒血的腹部,眼神中充满恐惧与绝望,眼睁睁看着装甲车无情地碾过自家菜园。日军在村外迅速布下环形哨卡,将那些逃难的村民当作移动的活靶。李海龙抱着年仅五岁的幼子,刚翻过土墙,父子俩就被交叉的火力瞬间钉在泥地上。刺鼻的血腥味引来了成群的绿头苍蝇,它们在三十七具尸体上肆意盘旋、起落,仿佛在为这场残酷的杀戮欢呼。
当太阳升到中天,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装甲车轰鸣着撞开村西的木栅。五十余名日军分成数队,寒光闪闪的刺刀在秋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冰冷和残酷。他们严格遵循“三光作战”的标准化流程:先是纵火,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房屋,制造出一片混乱;接着,逐户进行搜杀。王宝光家的榆木门闩被日军的军靴狠狠踹断时,这个老石匠正心急如焚地把两个儿子推进地窖。日军伍长敏锐地发现了地窖口的浮土,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恶狠狠地将父子三人从地窖里拖出,用麻绳紧紧地捆在院里的枣树上。十五岁的王小锁看着日军的刺刀无情地划开父亲的肚腹,黄澄澄的玉米粥混合着肠子,汩汩地流到脚边,他最后的意识,永远停留在弟弟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里。



村南的晒谷场,转眼间变成了一座临时刑场。日军用从各家搜来的麻绳,将十九名青壮年像拴蜈蚣一样串联起来。马振宗腕上的绳结随着他的挣扎越勒越紧,身后传来日军的日语喝骂声,冰冷的刺刀尖抵住了他的后腰。当队伍被驱赶至壕沟边缘时,他瞥见机枪手正在有条不紊地调整脚架。第一轮点射响起的瞬间,马振宗凭借着求生的本能,纵身扑向沟底,并用身体护住了两个少年——这个下意识的举动,让他们三人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下,熬过了那场血腥的扫射。
最令人发指的暴行,发生在村东的草垛旁。九个藏身于干草中的姑娘,被日军用刺刀挑破垛顶,暴露在恶魔面前。她们中年纪最大的徐小胜刚满及笄之年,最小的李丫头才十二岁。兽性大发的日军,在长达半个时辰的时间里,肆意撕扯着姑娘们的衣物,他们的狞笑声与少女们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天际。最终,九具赤裸的尸体被残忍地摆成放射状,刀口从下体直贯胸腔。路过的农妇看到这一幕,当场昏死过去,却又被日军用冷水泼醒,绑在条凳上,遭受着轮番的凌辱。



夜幕降临,黑暗如一块巨大的黑布,笼罩着整个村庄。日军在关帝庙前燃起熊熊篝火,火光摇曳,映照着野田少佐那张冷酷的脸。此时,庙后柴房里,窦傻子正浑身瑟瑟发抖。这个先天愚钝的流浪汉,被冷水浇透了棉袄,绳索深深地勒进皮肉,脖子上挂着的子弹袋,勒得他口吐白沫。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军刀落下,他浑浊的眼球中,映出四溅的脑浆。
16 日清晨,大屠杀进入了最后的疯狂阶段。日军将幸存者驱赶到打谷场,十挺九二式重机枪在四周构成了一个死亡的圆圈。军医挨个检查村民的手掌,当发现徐老桩指间的粉笔灰时,两名日军立即将刺刀狠狠捅进他的肋下。血水顺着沟渠源源不断地汇入水塘,将水面染成了诡异的胭脂色。躲在夹墙里的刘凤池,听见日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还没来得及发出哀求,锋利的战刀已砍断了他的颈椎。
当夕阳的余晖将云层染成血红色,野田少佐清点完屠杀成果:112 具尸体,43 间被焚毁的房屋,整个村庄再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日军开拔前,三个掉队的士兵闯进刘立田家院子,用刺刀挑开鸡笼,却发现最后一只母鸡已身首异处——就像他们留在院中的那具中国农民的遗体。
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其伤痛在战后二十年才逐渐被抚平。1956 年,永清县民政科统计幸存者时,仅找到 9 位劫后余生的老人。当年被母亲尸体护住的婴儿,如今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但襁褓上的血渍,永远被珍藏在县档案馆,成为这段惨痛历史的铁证。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 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华北历次大惨案》,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版。
2.政协河北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河 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王辅著:《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第1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