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越来越具有破坏力,规模越来越大,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其中对于军队重要的一环——训练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古代训练一支精兵光是训练完全不够,必须要到战场上经历过生死搏杀,但是进入近代以来,尤其是热武器革命之后,军队的作战不再依靠个人英勇,而更依靠体系的建设,对士兵个人的武力要求也随之降低,到了二战时期半年时间就能训练出来一支能进入斯大林格勒战场绞肉的合格部队了。
为期半年的军队训练
在为期半年的军事训练中,训练方式分为两种,前三个月是基础训练,后三个月为兵种这专项训练。其中前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武器训练和战术与纪律训练。后三个月的兵种专项训练主要是重点训练一支部队的团队合作,营、团一级的配合作战,例如步炮协同等。
在刚进入军队中,队列训练肯定是第一堂课,包括立正稍息、原地间转发、敬礼礼毕、齐步走、正步走、跑步和跨立立正等。这种训练作用是培养新兵的号令意识、协作力、荣誉感,同时可以规范新兵的言行举止,让他们懂得听从命令,听从指挥。第二部分体能训练,当兵身体素质肯定要很好,二战中各国军队对于士兵都有严格的体能训练,包括五公里越野、引体向上、障碍跑、100米冲刺等。
第三步就到了武器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在于帮助新兵准确掌握武器的使用方式,在这里我们仅以步兵为例,训练科目包括:步枪的拆解与组装,设计训练、机枪班组协同行军和班组火力配合。第四步为战术和纪律训练,这一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教导新兵遵守军规军纪,比如战场通讯训练,包括使用旗语、口令传递和战场手势等等。
兵种专项训练也是为期三个月,在新兵完成三个月的基础训练之后,这些士兵就可以编入一个团或者师里了,当然光靠新兵不可能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必须要配备有经验的指挥官和基层士官、班长等。兵种专项训练主要是让这些老兵和新兵们磨合训练,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很快就能让一支部队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半年就可以出栏了
在二战中,经过这样为期半年的部队都比较少,大部分都是18周甚至14周就能上前线打仗了。高效快速的训练是美军能够打败日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二战前日本奉行精兵战略,陆军只有17个师团,加上预备役人员和特殊兵种士兵,总兵力不会超过50万人,但就是靠着这些精兵,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能够大杀四方,即使在开战后日军兵力大规模扩编,但日军依然偏向精兵。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调集了精锐的甲种师团来对付美军,日军方面都是精锐老兵,很多人都已经参军五年以上了。而对面的美军绝大部分都是近一年内被征召参军的,双方士兵素质看起来是天差地别,但是依然不影响美军暴打日军,在二战中单兵素质已经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了,武器装备的差别,作战计划的制定才是主要影响因素。
欧洲战场上各国军队的训练时间也都在12–18周之间,但是像苏德战争这种超大规模的战争,士兵训练时间被进一步压缩,有些训练一个月就送进战场上,但这同样不影响打仗,无非就是伤亡率高一些,对于工业化战争来说,士兵就是数字,就看训练时间和伤亡率之间如何平衡才是效率最大化了。
现代军队的训练是非常厉害的,不管是什么人送进去训练半年、一年时间都能上战场打仗,就算是非洲的黑叔叔也能做到。比如前一段时间非洲小国卢旺达爆揍比自己大上百倍的刚果金,他们的部队就是我们训练的,那不也一样能打嘛。只要训练方式合适,给予合理的报酬,黑叔叔也能被训练成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