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嘴。
3月27日成都土拍市场,建发房产与华润、中海、招商等一众巨头展开了213轮“土拍拳击赛”,最终锦江区地块价格最终来到了41200元/㎡。
竞拍师落锤的那一刹那,成都“地王”在16天内易主---新王诞生,由建发制造。
48小时不到,建发又出现在了杭州土拍市场,102厮杀后,杭州蒋村地块来到了88029元/㎡,硬生生把几天前滨江集团刚刚创造的“地王”斩落马下。
两天时间,耗资68亿元,建发房产在长三角、西南双线开火,而这还没完!
3月最后一天,重庆土拍现场,建发以溢价率29.64%,楼面价13923元/㎡,总价14.85亿摘得重庆长安三工厂地块,晋级重庆新地王。
当曾经的地王收割机世茂、泰禾、阳光城的坟头草已三尺高时,建发这位“闽系幸存者联盟”话事人,在阴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正踩着油门冲向风暴眼。
建发股份是厦门最大的国企,主要有两大主营业务,分别是大宗商品贸易、房地产。
两大主营业务中,大宗商品贸易负责为建发提供营收数据和现金流,房地产的主要任务是则是为集团贡献利润,建发旗下有两个房地产开发平台,分别是建发房产和联发集团。
今年元旦后,建发房产做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华东、华西、东南三大区域的董事长集体回总部“养老”。接着就是各个地方总开启俄罗斯轮盘式对调。
建发集团这一操作迎合了当前主流房企的调整策略:
削藩集权。
春节后,建发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地产平台联发集团发布了重要任命,其中原董事长赵胜华被贬为总经理,集团委派了新的董事长王文怀。
新董事长上任后,立马烧起了三把火--总部部门合并,城市公司撤销,裁员缩编。
过去几年中,建发在土拍市场都是相当的活跃,22-24三年中,建发房产连续三年的拿地金额都排在行业前五,这排名超过了他们在销售榜的排名。
但受制于行业整体下滑,建发拿了不少地在推向市场后,最终落得个亏本买房,房建质量也饱受诟病。
以建发上海苏河望项目为例,就有多达500名业主因为质量问题向建发发函控诉,控诉材料长达34页。
这几年,建发房产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去年前三季度他们卖了800多亿,归母净利润只有16亿,为母公司建发股份贡献的归母净利润则只有不到7亿。
2022年8月,建发房产原董事长庄跃凯、原总经理施震曾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后来两人都被指控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这一年,建发对名下开发项目计提减值,损失了逾51亿利润。大嘴的好友狗蛋说:
一换人就计提,算是传统艺能了。
正由于存货减值等问题,厦门证监局曾在去年4月向建发股份发出一份警示函。除了指出公司财务核算存在薄弱环节外,还强调:对个别子公司管理不到位,部分合同用印审批不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厦门证监局还对包括时任董事长郑永达、时任总经理林茂在内的部分管理层采取监管谈话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一把手的升迁。
4个月后,郑永达辞去建发股份董事长职务。郑永达担任这一职务超过4年。期间,建发股份在土拍市场攻城略地,出尽风头。
去年底一条新闻显示,他已经调到建发集团担任总经理,并访问了新西兰的一家企业。
林茂接替了董事长后,新任管理层的表态颇为谨慎,多次强调“以收定支、以销定投”的拿地策略。
林茂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说,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库存规模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保持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但在土地市场,建发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建发在成都、杭州、重庆接连斩下地王,年初北京开年第一拍中,建发经过247轮竞价,以90亿摘下海淀区地块。
而整个2024年,建发在北京的权益销售金额还不到80亿,拿地还得靠母公司支持。
当然,对于建发来说,背靠大宗商品贸易,庞大的营收规模和现金流,建发最不缺的就是钱,缺的是利润,什么能带来利润呢,地王!
在建发的大本营厦门,建发有两个项目,分别是厦门建发·养云、厦门建发·五缘映月。
两宗地块的总地价高达102亿,一宗是总价地王,一宗是单价地王。
其中养云地块是在2020年建发以75亿拍下的厦门楼市总价地王,五缘映月地块,楼面价超过5.8万/平米。
两年后,这两块地王进入结转期,一共为建发房地产业务带来了12%的收入,贡献了31%的利润。
建发翻看着账本,突然悟了---原来地王不是吞金兽,而是招财猫,于是连夜打印出地王复制黏贴指南,从此开启”闭眼拍地“模式。
楼市上行的那些年,闽系房企依靠着“高杠杆、快周转、猛扩张”的六字真经横扫全国。
泰禾的院子、福晟的飞虎队,世茂的并购……巅峰期,有16家房企杀入百强,9家房企销售额破千亿。
这种激进的方式,一度让全国的房企们都怀疑人生。
如今,建发这位披着红马甲的闽系遗孤,焊死油门的架势,像极了前辈们团灭前的终极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