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在孟良崮山区,华野与张灵甫带领的国军部队展开了大厮杀,结要张灵甫被击毙,3.2万国军被消灭,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改革开以后,各地都大力发展经济,孟良崮山区以战役而著名,也就以此为主题发展旅游经济,建设起了景区。但是,这两个景区都想拿张灵甫为题材建景点,在争夺张灵甫的过程中,两个景区不惜触碰立场的底线。
先说蒙阴县的景区,蒙阴景区建设得早,在争夺张灵甫的过程中有先机,张家后人也是先到了蒙阴的景区,蒙阴景区为了拿到张家后人100万的投资,答应张家人把“击毙张灵甫之地”这几个字改了,还对人说后悔当初用了“击毙”两个字。
对于标明“击毙张灵甫之地”,我的观点是由于景区建设早,事件的亲历者还有健在的,那个地点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关于“击毙”两个字,既符合事实,也符合中国老百姓的立场,我认为这两个字是准确的。至于有人提出来用"阵亡"两个字来代替,好像还得到了网上不少人的响应。阵亡是中性偏褒的词汇,强调的是军人承担作战职责而死亡,张灵甫是不是尽到职责被打死,还有待推敲。
最近一个自媒体经常采访住在孟良崮的杨大爷,1947年5月杨大爷才14岁,躲在自己家山洞里看了三天的战头实景。战斗结束后杨大爷在大崮顶下的一个洼地里,发现五六具尸体还有多部被砸坏的电台电话,有电话线连接各个山头,杨大爷推断这里是张灵甫的指挥部,距离标明击毙张灵甫的岩石不到100米。
根据其他资料,徐州方面负责缮后的人说,在一部被砸坏的电报机旁发现副师长蔡仁杰的尸体,这一点能与杨大爷的说法合得起来,可以印证杨大爷说的地点是张灵甫的指挥部,可以推测,张灵甫是离开指挥部向山上逃跑被打死的,没有死在指挥部,没有尽到职责,如何谈“阵亡”二字。
现在的景区介绍说这个地方原来是山洞,上面的石头风化脱落了。孟良崮山区特殊地形,他们说的洞也并不是西南山区的山洞,在孟良崮说的山洞,很多是几块石头支起来的。80年代建景点的时候只是说在这里击毙了张灵甫,那时候没有说这里是指挥部。
为了迎合张灵甫的家属,以张灵甫为主题建景点,蒙阴县景区炸开山体挖了一个洞,标明是张灵甫的指挥部,费尽心机找来张灵甫的资料为张灵甫办展览,上下做工作想改掉“击毙”那两个字。改字无望后,不给那几个字刷漆等。
一时改不掉“击毙”那两个字,景区负责人准备两套解说词,海外游客来了他们说是阵亡,国内游客来了他们就只说学习先烈等。印刷5000个小册子散发试水,被一位驻非洲的大使来看到后,汇报给省里,才把改字这件事彻底堵死的。
2013年,蒙阴的孟良崮景区被省里列为教育基地,才重新把“击毙张灵甫之处”那个地方的字重新刷漆,大家去旅游才看到清晰的字体。新挖的山洞也被堵死,现在大家去旅游在山下看到的指挥部实景就是那个山洞里的。
总的来说,因为蒙阴县的景区有史料相证,又被列为省级教育基地,所以不敢有太大幅度触碰我们立场的底线,而沂南县的景区就不一样了。
沂南县的景区建设比较晚,没有标志性景点,为了吸引游客,拿张灵甫作文章建景点的行为比较过分。根据记者采访,沂南县的景区2005年才承包给个人,开始建设景点,2007年开业,开业之初,他们就把张灵甫的遗书刻在岩石上,对于这个事情,应该是越过立场的底线了,张灵甫的家人想花100万去掉“毙”字,而我们却把“匪”字刻在孟良崮的岩石上,让牺牲在这里的先烈怎么安息?
根据南方记者的采访,这个遗书的刻字,被上面部门要求整改,说不整改就不通过景区的评级,结果没有整改,景区的评级依然通过。
为了吸引游客,拿张灵甫作文章,沂南县的景区把一个山洞说成是张灵甫的指挥部,还立碑说明是张灵甫自杀处。张灵甫是被击毙还是自杀,这里面既有立场问题,也有事实问题。
沂南县景区还把台湾方面好多人的题词复制后放到景区里,记者说了一件事挺有意思:张灵甫第四任妻子的题字和台湾方面人士题字的碑突然被砸了,记者说砸碑人的立场非常明确,只砸了张灵甫遗孀的题字和台湾方面人士的题字,大陆人士的题字完好,它们是放在一起的。
记者说在石碑被砸之前,县里的由公安、旅游、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经常上山,要求景区主动把碑砸了。被不明人士砸了以后,调查组还以为是景区的人砸的,而景区的人不承认也不知道是谁砸的。看那时候的新闻,还有律师在网上说砸碑的人破坏财物罪等。
沂南县的景区建设景点太迎合张家人的意思了,所以沂南县的景区成为好事人年轻人喜欢去的场所,2013年10月3日四个年轻人扛着不合适的旗子上了孟良崮,成为当时的新闻热点,不合适的旗子重新插上孟良崮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了。
再后来的事情,大约2020年,有一位我们的退役军官来孟良崮景区,看到山洞里摆满祭祀张灵甫的贡品,就感叹说“只闻为酋招魂,不见我军神勇”,就把录相发给了粟裕大将的儿子,才有大家知道的给省军区写信控诉的事情,2022年看到有人说,景区关于张灵甫的景点关闭了,也有可能是因为疫情。
沂南景区为了吸引游客,拿张灵甫作文章,沂南当地的百姓那就不一样了。2015年网上突然曝光张灵甫尸骨埋在沂南县农户羊圈的事情,网上一片为张家人说话的论调,沂南县的一些老百姓自发组织到农户家,声援农户,打条幅声援,控诉张灵甫在沂蒙山区犯下的罪行,要求政府部门收回抗日勋章等。
实际上,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发了70多万枚纪念勋章,主要发给了我们国内的人,只是新闻媒体选择性报道,说发给了张灵甫的后人等,弄得大家以为承认了他们为张灵甫编的那些事迹似的。
在两个景区争夺张灵甫建景点的地程中,都有突破立场底线的地方,蒙阴景区被省里领导批评了,沂南县景区时常被县里关注提醒,但他们好像还不服气。
记者采访时说看到刻在岩石上的张灵甫遗书被遮盖了,景区的人说是他们主动用水泥抹起来的,是想着以后风头过去了还能用。沂南县旅游局调查的人来不让宣传张灵甫,景区的人还不服气,说没有张灵甫的照片搞不起旅游,不能让游客凭想象等。
景区的人为了经济利益争夺张灵甫,当地老百姓没有经济利益就说张灵甫才是“悍匪”,问题就是出在钱上。自己做了还不让人说,你们能拿着孟良崮当景区赚钱,就不能让别人写点文章啊,你也太霸道了吧,你不想让别人写,关键的事情是你别去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