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那会儿,王宗槐和范景明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故事特别出名。他们从见面到喜欢上对方,中间经历了战争和好多次的分开,但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方。范景明在怀孕的时候,还冒险帮我们党送很重要的秘密电码,真是立了大功。到了1955年发勋章的时候,他们俩都得了军衔,王宗槐是开国中将,范景明是少校。想知道他们的爱情和革命是怎么混在一起的吗?下面小史就来给大家简单说说。



范家有三个姑娘,生长在一个革命气息满满的家庭。她们的老爸范成儿,是个挺有名的革命工作者,还是村里的头头。家里的男孩子,俩弟弟也都跟着老爸的脚步,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受到家里的熏陶,这三个姐妹从小就对革命特别上心。

特别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范景新和范景明两姐妹都投身到了革命中,她们在阜平县的不同地方当上了女领导。年纪最小的范景阳,受姐姐们的鼓舞,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的文艺队,后来她还转了行,专心学医,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地医生。

范景新,阜平师范学院昔日的佼佼者,一位充满热忱的教育工作者,在国家遭遇困境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教鞭,踏上了战场的征途,全身心投入到战时支援工作中。她召集了一群满腔热血的女性,一起为前线的战士们制作军装、鞋帽,还亲自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安抚。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爱国的真谛,默默付出,书写了一段关于女性英勇无畏的辉煌篇章。



没过多久,范景明的妹妹,也就是范景阳的亲妹妹,也跟着国家的脚步,参军入伍,当了个文艺兵。她和队里的战友们一块搞文艺演出,唱歌跳舞,给大伙儿打气,提振大家的斗志。那时候,战场上炮火连天,文艺就成了战士们心里的一块暖宝宝,给他们带去一丝丝希望的光芒。范景明和范景阳这对长得跟花儿一样的姐妹,靠着自己的才艺,点燃了每个人心里头的革命热情。

她们的演出有时热烈奔放,有时又细腻感人,把那份决不放弃的信念深深烙印在每个战士的心里。她们就像黎明前的璀璨灯火,给人们照亮了通往胜利的道路,鼓舞着每一个人撑到终点。

范景新大姐在工作时碰见了也是革命工作者的王平。两人因为理想一致、兴趣相同,很快就走到了一块儿。1939年,他们结为夫妻,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了并肩作战的伙伴,相互扶持,一起为革命事业打拼。说到范景新的二妹范景明,她的婚姻路可就没那么顺当了,真是曲折得很。

1941年那会儿,王宗槐被调到了晋察冀边区的第三军分区,干起了政治部主任的活儿,这可是个不小的官职。到了那儿,他意外地碰见了老朋友王平,两人在红军那会儿就已经交情很深了。王平看王宗槐还是单身一人,就琢磨着给他介绍个对象。



跟老婆商量过后,王平挑中了他的小姨子范景明,那姑娘才19岁,之前是地方戏剧团里的党员,后来转学医科了。王平跟王宗槐介绍时说:“景明这孩子机灵得很,模样也俊,人品没得挑,你们真该见见面。”

1941年冬天,范景明趁着学校放假,跑到姐姐家去玩,那时候他头一回见到了王宗槐。范景明的长相和风度让王宗槐记忆犹新,她个子高挑,动作大方,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真的让人忘不了。

他俩一见面就聊得很投机,很快就决定以后每周日到王平家碰头。但战争让见面变得不容易,不过他俩可没打算放弃。没法见面的时候,王宗槐和范景明就靠写信来保持联系。

王宗槐有次在自个儿一张照片背后悄悄写上了几句甜言蜜语,找了个熟人帮忙送给了范景明。他在照片背后留言说:“虽说这照片拍得不太咋地,但你瞅瞅它,就跟瞧见我本人似的。希望它能时刻陪着你,带给你家的感觉。我心里对你的那份情啊……”收到照片后,范景明也给王宗槐回了信,还附上了自己的照片,信里头满是对他的盼望和等待:“槐哥,你瞅瞅这张照片里的眼神,猜猜它正瞅着谁呢。爱捣蛋的哥哥,妹妹在这儿乖乖等着你带胜利的消息回来哦。”



1944年6月,王宗槐和范景明在延安的一个简陋小窑洞里办了婚礼。那个窑洞挺小,大概也就七八平米大,里面摆了些从邻居那儿借来的简单家具,装饰得特别简单。虽说地方不大,但客人们还是分批进来,给这对新人送上祝福。

那天,像邓颖超、钱瑛这些老前辈都出席了婚礼。他们没送啥实体的礼物,而是给出了四句很有深意的祝福语:“要相爱相敬,互相加油打气,彼此信任体谅,还能互相谦让安慰。”这话一出,在场的宾客都连连点头叫好。随后,郭化若亮出了他备好的横幅,上面写的是“真是找对了人,真是找对了人”,意思是祝福这对新人找到了最合适的另一半。

粟裕和陈锡联他们几个也一起写了首诗,诗里提到了王宗槐和范景明,都是希望他们日子过得好:“延河在清凉山脚流淌,春天里槐树成荫景色美,大家劳动学习还练功夫,和和美美迎接好收成。”

陈赓他们四个人送来了首挺逗的祝贺诗,用咱们这儿特火的小品《背板凳》做题目,内容是这样的:“干大事儿,还得带上小板凳,两边都不耽误,自个儿还乐呵。”这话一出,整个场子立马就热了起来。王宗槐跟范景明开玩笑说:“我老王可不会干那‘背板凳'的事儿。”范景明一听,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周围的人都跟着乐开了花儿。



战争时候啥都缺,客人来了也没法送礼,就只能写写诗歌对对联表心意。等客人都走了,夫妻俩就把这些宝贝文字抄在本子上,好好收着这份情。结婚以后,战争让他们老是分开。到了1945年,范景明怀上了孩子,可王宗槐还在战场上回不来。那年夏天,范景明跟其他同志挤在一间破大通铺上,每天吃的都是大家伙一起上山挖的野菜,叫刺刺菜。这东西普通人吃着都费劲,更别提孕妇了,范景明真是挺不容易的。

在这种不容易的日子里,有个热心的伙伴瞧见了范景明身子骨弱,怕这样会影响到还没见面的娃儿的身体。这家伙二话不说,跑到老远的市场上,拎回了一只正能下蛋的老母鸡,就为了给范景明补补身子。在那个啥都缺的年代,这事儿挺打眼的,但好在有朱德老总的大度支持,这才让这事儿成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