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1985年春,在上海市的一个普通小区里。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王春凌和几位邻居的孩子,围在李明面前唱着生日歌。八岁的李明闭上眼睛,用力吹灭了蛋糕上的蜡烛,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妈妈,我许了个愿,希望能……”李明的话还没说完,门铃突然响起。

“一定是刘阿姨来了,我去开门。”王春凌整理了一下略显疲惫的面容,走向门口。

当她拉开门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门外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手里捧着一个木制的小火车。

“春凌,我回来了。”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春凌感到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她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

时间倒回到1969年夏,夏天的炎热炙烤着黄土高原,王春凌下乡当知青,来到陕西的一个小山村。

十八岁的王春凌站在村口,手里紧握着行李,茫然地望着眼前黄土飞扬的村庄。知青下乡,对她而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闯关。

第一天下地,王春凌就成了全队的笑柄。她不会使用农具,挥锄头的姿势笨拙,挖出的土沟歪歪扭扭。午休时,她躲在田埂后偷偷哭泣。

“第一次都这样,习惯了就好。”一个男人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王春凌抬头,看见一个瘦高的男孩站在阳光里,脸被晒得黝黑,眼睛却亮得惊人。他叫李洪奇,也是知青,比她早来一年。



从那天起,李洪奇成了王春凌的“老师”。他教她如何用锄头,如何节省体力,甚至教她用当地方言和村民交流。农村的日子因他而变得不那么难熬。

那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村子的粮仓。在抢救粮食的混乱中,王春凌失足跌入湍急的河水。就在她以为自己要被洪水吞噬的时候,一双强有力的手抓住了她,那是李洪奇。他拼尽全力将她拉上岸,自己却被洪水冲伤了腿。

“傻丫头,命重要,粮食可以再种。”李洪奇躺在简陋的病床上,轻声责备她。

王春凌守在他床边,看着他因发烧而通红的脸,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情感。那一刻,她懂了什么是爱情。

八年后的今天,当她再次看到这张脸,那些被时间冲淡的记忆如洪水般汹涌而来。她和李洪奇在田间劳作的画面,在星空下谈心的夜晚,以及那个离别前的夜晚,一切都鲜活如昨。

1977年,王春凌接到返城通知的那天,整个大队都沸腾了。回城意味着告别贫瘠的农村,重返文明的城市生活。但她的喜悦中掺杂着苦涩,因为李洪奇仍未接到通知。

“你先回去,我很快就会跟上。”李洪奇紧紧握着她的手,眼神坚定,“等我回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你。”



离别前夜,两人相拥而眠,在黑暗中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如果我们有了孩子,男孩的话,我要亲手给他做一个木头火车。”李洪奇轻声说。

王春凌靠在他胸前,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幸福得几乎窒息。那时的她怎会想到,命运会给他们开如此残酷的玩笑。

然而现在,那个“死去”八年的人,竟然活生生地站在她的门前,手里还捧着那个承诺过的木制小火车。

02

那年深秋,王春凌回到了上海。

她在一家小商店找到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每天下班后,王春凌都会去邮局看看有没有李洪奇的来信。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希望逐渐被失望取代。她给农村写了无数封信,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复。

就在她即将放弃的时候,身体开始出现异常。起初只是晨起的恶心,后来连味道重的食物都无法靠近。医院的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她怀孕了。

“我必须找到他。”王春凌收拾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开往陕北的长途汽车。

颠簸的旅途让她疲惫不堪,但心中的希望支撑着她前行。然而,当她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黄土地时,等待她的是更大的打击。

“李洪奇?他早走了,收到返城通知第二天就离开了。”村里的老人告诉她,“他说要去找一个人,好像是你吧?”

王春凌愣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他走了,去找她了,可为什么他们没有相遇?为什么没有任何音信?

带着满腹疑问和腹中的生命,王春凌回到了上海。亲人们知道她未婚先孕后,反应各不相同。母亲默默流泪,父亲暴跳如雷,要她“把孩子打掉”。

“不!”王春凌第一次如此强硬地反抗父亲,“这是我和李洪奇的孩子,我要把他生下来!”



冬日的黄昏,王春凌被父亲赶出了家门。寒风中,她抱着简单的行李,无处可去。就在这时,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小商店的老板娘刘大姐

“丫头,跟我回家吧,我那有个小阁楼,你可以住下。”刘大姐是个四十多岁的寡妇,膝下无子,对王春凌格外疼爱。

就这样,王春凌在刘大姐家安顿下来。白天在商店工作,晚上帮刘大姐做些家务。她的肚子一天天隆起,对李洪奇的思念也越发强烈。

1978年夏天,李明出生了。当护士把皱巴巴的小婴儿交到王春凌手中时,她泪如雨下。孩子的眉眼与李洪奇如出一辙,那双明亮的眼睛似乎在无声地问:“我的爸爸在哪里?”

李明六个月大时,命运再次给了王春凌重重一击。一个叫张姓的知青来到商店,声称认识李洪奇。

“李洪奇?”王春凌激动地抓住他的手,“你知道他在哪吗?”

张明的表情凝重:“你还不知道吗?李洪奇在返城途中遇到意外……他没能熬过来。”

王春凌只觉得天旋地转,世界在一瞬间崩塌。她不相信,不愿相信,甚至亲自去了所说的地方求证。但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最后的希望,当地确实有一起事故,死者名单上赫然有“李洪奇”三个字。

03

转眼间,李明已经七岁了。

这些年,王春凌的生活改善了很多。虽然工作依然忙碌,但至少不用再为生计发愁。

李明上了小学,成绩优异,尤其喜欢画画。他画过的题材很多,唯独对一个主题情有独钟—桥。各式各样的桥,有的横跨河流,有的连接山谷,而桥的尽头,总有一个模糊的男性身影。

“妈妈,我又梦见那个人了。”李明端着他的画走到正在准备早餐的王春凌身边。

王春凌手中的碗差点掉落。画上是一座高高的钢铁桥梁,桥下是汹涌的江水,一个高大的男子站在桥头,背影轮廓分明。那身形,那站姿,像极了李洪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