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学出生于1903年,安徽六安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所以梁从学没有读书,九岁的时候,他开始放牛,后来又给地主做工,小小年纪就饱尝生活的艰辛。1929年,26岁的梁从学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同年,他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1930年,梁从学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之后,他先后担任了六安县红军独立团1营2连排长、红25军74师22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第12师34团1营3连副连长等职务,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1932年10月,梁从学跟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准备转战川陕一带。不过,在穿越平汉路时,梁从学负伤,只能留守根据地。留守根据地期间,他参与了红25军的重建,担任了红25军第74师师长,并参加了火炮岭、葛藤山、凌云寺、长岭岗等战斗。
1934年11月,红25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开始了长征。梁从学继续留守根据地,担任了鄂东北独立团副团长、红28军245团团长等职务,期间,他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策应了红军主力部队的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同时,中央也派出一批干部重返豫鄂一带,改编留守红军。1938年,新四军第4支队成立,梁从学改任新四军第4支队游击纵队纵队长,此后他率部参加了开辟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部重建,梁从学改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旅长、第2师副师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金牛山、大桥等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梁从学担任了淮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指挥部队转战江淮地区,参加了豫东、淮海以及渡江等战斗。
尤其是在渡江战役中,梁从学率部组织完成大量修桥筑路任务,支援了前线的战斗,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渡江战役之后,梁从学留在皖北军区,参与组织了大别山腹地的剿匪工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梁从学担任了皖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司令员等职务。江苏军区改为江苏省军区后,梁从学继续担任司令员一职,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授衔之后,梁从学继续投身我军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在战备训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革命时期,梁从学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凭借一股大无畏的精神,驰骋沙场几十年。在这几十年光辉历程中,梁从学先后负伤十三次,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梁从学的身体也大不如以前,因此,在授衔之后9年,也就是1964年,梁从学离职休养。
离职休养后,梁从学并没有闲着,他依然关心我军的建设,并力所能及地为我军的建设献言献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晚年的梁从学主要生活在南京,1973年,梁从学因病去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