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了4次,愣是把40万人给活活跑散了。
这场红军被逼至绝境而后创下的战争神话也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辉煌战绩,恐怕蒋介石到最后都想不通,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渡赤水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但这个“神来之笔”战役究竟有多精彩,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
当时,土城战役的失利让这场战役让我军危在旦夕,原本红军的目标是赤水县城,林彪错误估计了当地川军的势力而吃亏,这一场战略失误是四渡赤水的导火线。
川军的团结程度超越想象,他们在红一军红九军手上讨到便宜之后,竟然使出了一个十分狡诈的战术。
那就是“金蝉脱壳”,他们没有与红一红九军死磕,反而是盯上了红三红五军。
敢放弃自己的地盘,这只川军让毛主席都不免心惊了一下,但是,毛主席很快便镇定下来了,他积极应对这支川军的打击。
本来毛主席是很有信心能拿下这支队伍的,可惜,情报不准,导致整个战略决策失利,在战场上,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而这支川军尤其狡猾,不仅洞悉了我军的战略,还对我军的打法十分熟悉,提前抢占先机,与我军打的难舍难分。
这场持久的拉锯战,川军援军不断,慢慢将我军逼至绝境,危险加倍。
之后,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便诞生了,这是一场“绝地求生”“触底反弹”的战役。
我军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渡长江,红四方面军正在那里等着,留守遵义或者东行找红二红六军都不现实。
蒋介石自然早就洞悉这一点,于是,他派出自己的各路大军从四面不断逼近。
整整四十万人,装备优良,甚至对地形十分了解,可我军却是拿着落后装备的三万人,这样的差距几乎让人看不到希望。
更令人绝望的还不是这层层推进压的人喘不过气的敌军,而是我军没有群众基础,筹粮的时候遇到了种种难题,未有粮草怎么打仗?
我军内部弥漫着一股迷茫悲痛的情绪,就在各指挥官都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毛主席拍板说:“走赤水!”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明明他们不是刚从赤水过来吗?毛主席这时候却自信的笑了一下,不明白好呀,连我军都不明,老蒋就更要好好思量了。
毛主席就想是一根定海神针,将全军上下都团结了起来,大家即使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也知道尽管跟着毛主席的英明决策走准没错。
于是,几万大军重新抖擞精神,朝着赤水整装待发,当下所有的条件对我军来说都是不利的,但有一点,我军还有决定和勇气。
就是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等我军打了一招回马枪之后,敌军也惊呆了。
于是我军便趁着这样的机会急行军,这次的战术的确让我军稍稍将主动权拿到手中,但还还不够。
之后,毛主席将势力化整为零,让黔军搞不懂我军的主力以及目的,也正是在敌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我军的进攻号角再次吹响,让黔军头疼不已。
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毛主席仔细分析了战争局势,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老蒋反应过来,调整战术,但这个时候,我,我军声势浩大,不断来回跳跃,一直遛着敌人兜圈子,直接将老蒋逼了过来。
这时候,敌军密不透风的包围已经出现了缺口,我军这时候也重振旗鼓准备“活捉老蒋”。
这一招战术可以说是心理战,老蒋顾不得那么多,迅速将势力集中召回,而我军终于扬眉吐气的北行渡江。
这一场战役下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形象深入人心,逆向奇思非常人所能及,所以,并不是后世要神化毛主席,而是毛主席的确就是神!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