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南京市金陵中学新街口校区的校园内,迎来老校友陈维龄的女儿陈安琪、女婿林伟才。在父亲学习过的校园,两位老人久久驻足。陈维龄是曾百次飞越驼峰的抗战飞行员。此次陈安琪专程带着纪念物从广州来到南京,捐赠给父亲的母校。
百次飞越驼峰的英雄,是激励母校师生的精神坐标
在捐赠仪式现场,金陵中学党委书记孙小红,对陈安琪夫妇不远千里从广州来到南京,将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情怀的珍贵物品捐赠给母校表示感谢。她说,陈维龄先生是金陵中学1937届校友,他于1938年进入中国空军军士学校一期驱逐科,是该校首届学员。1940年12月毕业,入空军11驱逐大队任飞行员至1943年8月,先后在四川、湖北等地驻防执行任务,驾驶多种机型战斗机与日空战,参加了著名的长沙会战和鄂西会战。1944年底他在昆明报考中国航空公司,因有良好的飞行经验技术和英语沟通能力,很快胜任驾驶C-46运输机,开始飞驼峰航线运输战略物资。
驼峰航线是飞虎队在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过程中,为打破日本对华战略物资封锁,开辟的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空中运输线。1944年末至1945年春5个月内,陈维龄驾驶不同型号飞机,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50多个来回、100多个架次。陈维龄校友不畏牺牲、抗日救国的赤诚之心令金陵中学师生无比敬佩和动容。
此次捐赠的是陈维龄在金中读书时的同学赠诗卡片高仿件和连载后人回忆文章的《航空档案》杂志。赠诗卡片的题词时间是1937年8月7日,卡片上写,“少年立志出乡关,事不成名誓不还。埋骨无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家园。愿维龄弟勉之,庆廉谨书”。孙小红说:“这首赠诗恰恰表露出陈维龄校友在高中时代就有了从戎报国的志向。这不仅是你们家族的珍贵记忆,更是金陵中学百年树人历程的鲜活见证。”这份跨越时空的馈赠,不仅为校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将成为激励师生的精神坐标,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教育精神的生生不息。
高中有了追求理想的“初心”,酷爱运动延续终身
陈安琪介绍,她的父亲陈维龄、二伯陈绍龄,都在金陵中学读完6年。她很高兴有机会到父辈母校捐赠。她的父亲陈维龄1931年至1937年在金中培育了刻苦钻研、正直热忱和追求理想的“初心”;而金中崇尚体育运动的校风对陈维龄的影响尤深,他对网球、足球等运动的酷爱延续终身。她介绍,陈维龄高三时,恰逢七七事变。8月15日,他目睹日本大轰炸南京,义愤填膺,于年底考入空军军士学校学习飞行。她介绍,陈维龄广为流传的穿飞行服的相片,是后来二伯带回来的。
从2014年起,陈安琪和妹妹陈安琳到金中寻根,得到老师们的帮助,在校友录中找到两位父辈的名字。父亲的相片得以在校史室展出,抗战贡献事迹被收入《金陵中学师生抗战史话》书中,她表示非常感谢。
陈安琪说,2001年3月,父亲临终之际,将一张赠诗卡片亲手交给家人。此次捐赠的纪念物中就有这张卡片的高仿件。经金陵中学张铭老师考证,赠诗的“庆廉”,是1935年金中毕业的校友马庆廉。陈安琪说,父亲保留这张卡片直至人生终点,足见对它的珍惜。也因此,姐妹所写回忆父亲的文章的题目是《金陵初心 蓝天报国》,收录于《航空档案》杂志。
陈安琪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将赠诗卡片高仿件和连载回忆文章的《航空档案》杂志赠予金陵中学,以示对父辈母校的感恩,及对父亲的纪念。
陈安琪还特别提到,家里收藏有2015年的《现代快报》。2015年8月13日,《现代快报》曾以《帅气飞行员百次飞越驼峰 曾与家人失联8年》为题,报道了陈维龄的抗战经历,也助力陈安琪和父亲的母校取得联系。
通讯员 顾健 马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黄艳/文 施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