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胖东来超市大家都耳熟能详,堪称是中国最良心的商超,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开在我所在的城市。
而鲜有人知的是,胖东来在创建之初就遭遇了“灭顶之灾”,差点就宣告倒闭。
1998年3月15日晚,许昌胖东来烟酒购物中心。
这个时候的胖东来远未达到后来全国知名的程度,甚至连店员都没几个,像盘货卸货这种脏活累活都是老板于东来亲力亲为。
那个时候许昌的治安不大好,晚上经常有小混混组团盗窃,为了避免财物损失,于东来每天晚上都是和几个男员工睡在店里守夜。
凌晨三点多,于东来盘点完库存,刚刚躺下,突然听见“轰”的一声,他陡然被惊醒。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见火舌顺着门缝窜进店里。
“不好,着火了!”
来不及想其他的,于东来赶紧挨个叫醒员工,然后商量该怎么办。
大半夜的,又有这么多货物,抢在火前面搬出去肯定是不行了,他的超市里卖的主要是烟酒副食日用品,都是些易燃易爆物,等火烧到里面来所有人都得死翘翘。
想到此处,于东来果断带着员工从后门跑了出来。
大家逃出生天,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突然发现火舌席卷超市里的所有东西,竟然有向着二楼蔓延的趋势。
一楼是胖东来购物中心,二楼以上则是望月楼宾馆,这大半夜的,宾馆的人肯定还没发现着火了。
现在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留两个人在楼下大声提醒,然后其他人赶紧去报警;二是大家赶紧冲上楼去救人,能救一个是一个。
平心而论,刚刚冲出火海逃出生天,谁又愿意再回去以身犯险呢?可谁让火是从自家超市起来的呢?
于东来当机立断,派一个体力最好的员工小跑着去报警,他带着剩下的员工又冲了回去。
他们大喊着火了,然后挨个屋使劲砸门,然而宾馆里房客众多,又人多嘴杂,他们哪怕喊得嗓子冒火,也赶不上火势蔓延的速度。
几分钟后,他们就因为火势过大,不得不撤出火场。
半个多小时后,消防车赶来扑灭大火,此时胖东来烟酒购物中心和望月楼宾馆已经被烧成空壳,只有零零散散几缕青烟在无声诉说这里刚才发生了什么。
虽然于东来他们拼尽了全力,但望月楼宾馆仍然有7人没有撤出来,葬身火海,而在撤下来的途中,胖东来的一位员工也不幸遇难。
此次火灾共造成8人死亡。
前后就半个小时的时间,8条生命惨遭吞噬,最小的才几个月大。
消防队在扑灭大火后,根据起火点和着火物推断,这是一起人为的纵火案。这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作为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和见证人,于东来第一时间被叫过去问话。
当被问及有没有什么仇人,或者最近有没有与人结怨时,于东来抬起憨厚的脸,茫然不解地望着警察。
在他的人生观里,向来只有与人为善,哪有与人结怨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着重介绍一下于东来。
1966年9月,于东来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市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有兄弟三人,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初中刚毕业,于东来就因为家里实在无钱交学费而辍学。
18岁那年,于东来靠着好人缘被招进县里的橡胶厂,当起了吃商品粮的工人,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橡胶厂就倒闭了。
此时的于东来眼界也开阔了,他在家里的帮助下,东挪西借凑了几千块钱开了一家小店。
于东来生性朴实,没有防人之心,对谁都掏心掏肺,这样能收获大多数人的好感,同样也引起了一切居心叵测之徒的觊觎。
短短三年时间,他就被骗得倾家荡产,店没了不说,还欠了三十万的外债,只能灰溜溜回到老家。
那是在1995年,当时的三十万比现在三百万还值钱。
不过于东来重情义,人缘也好,债主们知道他受了骗都很同情,不仅没有过分催逼,反而劝他早日重整旗鼓。
重整旗鼓说起来简单,可当时于东来兜里连几十块钱都没有,再次创业又谈何容易呢?
这个时候,哥哥于东明站了出来,借给他1万块钱让他创业,他便开了一家名为“望月楼胖子店”小卖部。
90年代的市场上假货横行,各种坑蒙拐骗层出不穷。
或许是因为在外闯荡被骗的经历,于东来经常问自己,难道老老实实就真的赚不到钱吗?
不应该是这样的,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了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1997年,在望月楼胖子店的门前,于东来第一次喊出了“用真品,换真心”的口号,他很快就在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市场中立住了脚。
到当年年底,他这个小店净利润达80多万元,本来想6年还完全部债务的他,没想到一年就还完了,于东来着实没想到,自己的脚踏实地竟这么快带来了善果。
1996年,于东来三兄弟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母编队驶入台湾海峡,于是拿着几万块钱连夜跑到有关部门,表示要支援国家造航母,那时候他才刚创业不久。
从1995年到1998年这三年间,于东来赚了300多万元,他正式将店名改为“胖东来”这个朴实接地气的名字,并且还开了分店。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这场火灾。
警方见于东来社会关系单纯,实在想不起和谁结仇,于是就循循善诱。
“那你回想一下,你超市最近有没有什么人来闹事?”
这样一问,让于东来陷入了回忆,良久,他不确定说道:“闹事的倒没有,但是前几天,有个人来我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