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再一次对国民党发起大规模战役行动。战场战火猛烈,在不间断的炮火掩护下,三野七兵团21军根据组织命令,参与到这场大规模战役中。

作为先头部队,21军上下被委以重任。



战场上一环又一环,解放军每一步都需要走得谨慎。这不,战斗期间,随着一通电话打来,打破了21军军部的宁静。

电话那头的“师长”着急忙慌地说:“炮打歪了,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按理说,这时炮兵部队已经出现失误,应该尽快停止射击,只是21军军长滕海清却回复道:“继续打,打歪了也要打。”



滕海清为何这么做?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渡江战役打响

1949年,老蒋显然已经节节败退,但他依旧不放弃停战,甚至还要做最后的挣扎。



这时解放军一鼓作气,在毛主席等人的共同决定下,决定强渡长江。要知道这条战线很长,可一旦强渡成功,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必然被彻底摧毁,那么老蒋还有什么挣扎可言呢。



虽说强渡的方向是好的,但在此之中何尝不是困难重重。而且一旦大规模战役展开,虽然能让国民党部队损失惨重,但我军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伤亡。



首先我军兵力上确实占据优势,但兵力属性上,我军战士多北方人,要说是陆地上的战役,他们肯定信心满满,但要说是水上的作战,可就让很多人犯难了,毕竟很多战士并不通水性。

再加上没有充足的作战经验,战士们的信心难免受到影响。



不过无论是我军将领,还是战士与战士们之间,他们互相鼓劲,而且大多都是从革命时期走来的将士们,这时他们也将会迎难而上,排除万难。

当然我军也准备充足,像救生圈、软木、军鞋等必备的作战物资,他们也采购了不少,自然是想起到积极配合作战的作用。



而后组织上做出行动部署,随着炮兵、工兵等的默契配合,这场渡江作战终将猛烈地打响。

三野各部队在炮兵的掩护下,搭载木帆船等渡江工具展开作战,不久他们便迅速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突破。



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战事不断发展,我军各部队将继续向前推进,将敌军进行歼灭。

来到战役第二阶段,三野做出巨大贡献。



其与二野默契配合,主要为歼灭南逃的敌军展开作战任务。三野不辜负期望,先是将敌军的退路切断,让他们退无可退,而随后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激战是肯定的,我军无一人退缩,敌军终是被歼灭数万人。

而此战意义重大,敌军遭受重创,那么我军解放脚步也将加快,其中为解放浙赣铁路沿线等便创造了条件。



三野战绩突出,后来到第三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无非就是上海战役,三野作为主力部队,一鼓作气,灵活展开战术,发起猛烈攻击后,先是将外围的敌军进行歼灭处置,而后逐步推进。

等攻入之后,又将是一场场艰难的作战,战士们英勇奋战,终是让上海迎来了解放。



而国民党势力遍布,直到我军将崇明岛解放,这场大规模的渡江战役就此宣告结束。

最后的胜利属于解放军,三野作为我军第一主力部队,其下各部队自然取得不小战果,并立下赫赫战功。



敌军装作我军“师长”

我们开头提到的三野七兵团21军,也是渡江战役中奋勇杀敌的一支英雄部队。

战斗一开始,敌军的威胁便随之而来,我军各部队展开应对之策,而滕海清军长作为我军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见状沉着冷静,哪怕是面对敌军的火炮,也能迅速展开压制。



他十分清楚,炮兵部队该如何部署,敌军虽然攻击猛烈,但我军同样不落下风。双方对抗激烈,等到敌军弱下来,便是我军的最佳机会,而后我军加重进攻,进军的脚步也便快了几分。

不过谁都没想到,敌军也在这时开始炮击,而且这次他们动用重武器装备,等我军发觉,敌人的军舰让我军战士畏惧不已。



我们说过我军在水上作战的经验本就欠缺,这时更让战士们深感压力重大。

战士们虽然有些慌张,但滕海清这时不能乱了阵脚,毕竟战场上的一举一动还等着他的命令呢。滕海清将军果然有了想法,他继续冷静应对,随后安排一小分队慢慢靠近敌军的兵舰。



当然他们不是孤身行动,身上还带着炸药包,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和地点,便是用其炸毁的时候。

果不其然,在全军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炸药包只是出现在敌军的面前,他们便怕了。开始慌乱地逃跑,没了此前的嚣张气势,我军战士顿时信心满满。



计划继续进行,我军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接下来等着的就是登陆了。

然而敌军的阻碍还没有完,也就是我军稍有不慎,战场局势便还有可能发生翻转。



我军众将士,还有滕海清等我军将领们继续谨慎应对,尽可能地不给敌军任何机会。这时电话铃声响起,一般来说自然是战场上的情况汇报,由于局势紧张,应该尽快将敌情说出,然后做出解决。



只是这次接通后,对方吞吞吐吐,有种不找到军长誓不罢休的感觉。最后只能是应了他的愿,滕海清军长接通了电话,当得知对方是63师师长,炮还打歪了的时候,滕海清便已经想到了回复。

毋庸置疑,那就是“继续打”。



一般来说是要停止的,但接通电话后,滕海清便清楚对方不是吴华夺,而是敌军。想要通过这一办法,打乱我军计划,但还是被滕海清敏锐地察觉,那么最后的胜利总归属于我军。

而吴华夺也是我军重要将领,都是从革命时期走来的人物,他们怎会不熟悉。而敌军的想法,多少有些异想天开了。



作战经验丰富

再者滕海清军长一生身经百战,红军时期参军入伍,那时他便是我军骁勇善战的一员,经历多场磨难,他的作战经验丰富,又怎能轻易中了敌军的计。



而且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已经历经重重困难。1931年的时候,红军部队在麻城地区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恶战,而只要有战斗发生,无论哪一方必然会有所伤亡,更何况是一场恶战。

我军虽说歼灭敌军上千人,但自身也损失惨重,而当时滕海清加入我军的时间不算长,但他却要与班里的近一半人说再见,他们英勇牺牲,对他打击自然不小。



但后来连长问他怕不怕的时候,滕海清始终坚定自己的初心,而且如果害怕,他又怎会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

如此,接下来的滕海清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畏牺牲,只为革命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而后在敌军的围剿行动中,滕海清无意出色发挥,后来担任干部排排长后,更是率部冲锋陷阵,英勇斗争,多次负伤,他也丝毫没有退缩。

直到解放战争,滕海清将军依旧率部勇敢与敌军战斗。



结语

滕海清将军身经百战,作战经验早已积累满满,更何况是敌军冒充我军重要将领,他有所察觉后,敌人的计策自然无处可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